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社会民生 >>正文

首届西藏班毕业生成长全纪录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3-05-21 15:09
  

 

2010年9月9日,刚到晋江的西藏班学生在宿舍聊天。

西藏班学生上实训课。

  19日早上6点,雨一直下。晋江华侨职校首届西藏班毕业生即将踏上归程。

  不少老师起了个大早,自发来为孩子们送行。食堂打菜的阿姨连伞都没打,几个人在台阶上站成一排,频频挥手。

  叮咛,祝福。车开动的那刻,西藏班班主任蔡裕友终于没有忍住,在雨中哭成孩子。他的脖子上挂着一沓洁白的哈达……

  2010年,我国开始在福建、天津等12个省市的42所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举办内地西藏中职班。在落实中职免学费和助学金政策的基础上,对内地西藏中职班学生,按照年生均5000元的标准补助学习、生活等费用。泉州市共有包括晋江华侨职校在内的3所国家级重点职校承办内地西藏中职班。

  西藏班开班以来,备受晋江社会各界的关注。旅港乡贤苏千墅捐资5万元,设立内地西藏中职班奖学助学基金,激励西藏学生在晋江学好本领。晋江华侨职校启动了学校行政、党员老师与西藏班学生结对子活动,结对老师从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加强关怀西藏班学生,让他们尽快适应异地学习生活。

  三年来,晋江华侨职校已接受三批100多名西藏学生,曾代表福建省在全国西藏、新疆内地中职班工作会上作经验交流。

  经过三年的学习,首届西藏中职班44名学生圆满完成学业。在这三年中,一些学生通过日记的形式记录下了那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征求他们的同意后,我们借此一起来分享他们三年来的收获,见证他们的成长吧。

 

2011年寒假,西藏班学生在酒店勤工俭学。
擅长画画的占堆同学利用空闲时间创作了许多作品。
三年前,孩子们到达华侨职业学校的第一顿午饭。
2010年中秋节,西藏班学生博饼感受闽南文化。
19日,目送陪伴了三年的学生离去,班主任蔡老师哭成了孩子……

  初来:语言是难关

  “今天是我到学校的第一天,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热。晋江人很热情,晋江的天气也很热,我还穿了四五件衣服呢,感觉连呼吸都很有压力……这里跟老家很不一样,但我会努力去适应的。努力飞翔吧,占堆!”(贡嘎日记,2010年9月10日)

  从雪域高原,来到海滨邹鲁,贡嘎和伙伴们整整在火车、汽车上辗转了四天四夜。这是他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出西藏、也是第一次要离家这么长时间。

  一下火车,贡嘎就看到前来迎接的学校领导和老师;一进校门,便是大幅的欢迎标语和拱门,更有早早列队等候着的欢迎队伍,这阵势让他有点受宠若惊。“大家看到我们,都会对我们微笑,我可以感觉到他们的友好。”尽管如此,初来乍到的贡嘎心里还是很忐忑,因为他根本听不懂周围的人在说什么。

  贡嘎家里兄弟姐妹多,来晋江前一直跟着家人上山采藏药,他没有上过学,不会说汉语。那段时间,他怯怯地跟在表哥嘎松的身后,靠表哥翻译,才能与老师、汉族同学交流。

  西藏班学生的汉语水平普遍不高,第一堂课让学生上台自我介绍时,不是说不出,就是听不懂,这让西藏班班主任、华侨职校副校长蔡裕友很着急,他赶紧买来《小学词语大全》,利用课余时间帮孩子们补习。

  “蔡老师说,一天认三五个字,一年就可识一千多字,三年后就是一个水平很高的人。”贡嘎高兴地说,蔡老师没有骗人,现在自己的汉语已经进步很多了,实习的时候,还学会了不少闽南话。

  勤工俭学:

  揣着词典打工

  “爸,我在这里过得很好,生活上你不用担心,学习上有点困难,但是我很认真在学,我不会把你的脸丢在水里。这段时间,我确实学会了不少,学会感恩,学会做人,学会劳动,学会帮助别人,学会热爱祖国。爸,我很想你们,快要过年了,我今年回不了家,寒假时间很短,我们要去打工……”(巴桑顿珠日记,2011年1月20日)

  每年的寒假,学校都会安排西藏班学生到酒店勤工俭学。勤工俭学不仅能体验生活,自己赚钱,还是学习汉语的好机会。巴桑顿珠告诉记者,2011年寒假第一次到荣誉国际大酒店打工时,酒店的包间多,而他对包间上的汉语名称又认不全,经常端了菜不知道要往哪里送,只能请教别的服务员。不过,他是个爱学习的人,随身带着一本《汉藏对照词典》,下班后就在宿舍里看书学习。他的打工日记里抄写了不少菜名,如“五香卷”“荞麦包”等,记下菜名的同时,巴桑顿珠也认识了不少汉语。

  对嘎松平措来说,打工经历最大的收获则是“学会了吃苦耐劳,知道了赚钱的辛苦”。那时候,他一晚上要负责5桌的传菜,每桌十余道菜,从二楼的厨房爬楼梯送到四楼,下班后经常累得手酸脚痛,一躺倒就能很快睡着。虽然辛苦,但拿到1000多元的工资后,学生们还是很高兴,有的为自己置办了过年的新衣服,有的把钱寄回了西藏,交给爸爸妈妈。就这样,勤工俭学成了西藏班学生在晋江学习期间的别样体验。

  实习:每天都在进步

  “心情很好,忍不住想唱歌,舍友都说我像是被点了笑穴一样,一整天笑个不停。嘿嘿,是真的开心啊,因为我被主管表扬啦!我不用洗车啦!我可以去喷漆车间实习啦!公司规定新人都要洗三个月的车,没想到我只洗了15天就通过考验。哈哈,真是个大大的惊喜……”(四郎江村日记,2012年9月28日)

  翻开四郎江村的实习日记,每一天短短的几句话记录了在中鑫之宝泉州豪华汽车服务中心实习的点点滴滴:受到表扬时的喜悦,犯错时的沮丧,每周同外省同事PK闽南语的欢乐,第一次参加尾牙宴的兴奋,教汉族同事跳藏族舞的满足……实习生活带给四郎江村的不仅仅是技能上的提升,还有许多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虽然有点累,但是实习的那段时间,我找到了另外一个我,一个积极向上的我,每一天我都可以发现自己在进步。”四郎江村说,他已经可以独立完成钣金、喷漆等车间作业,希望回西藏后能找一份修车工作,将来有自己的修车店。

  毕业典礼上,四郎江村领到了两张奖状,一张是优秀毕业生奖状,一张是第九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获奖奖状,这让小伙子对未来更添几分信心。

  西藏班44名学生中,有12名选择继续留在福建升学,他们已经收到了福建艺术职业技术学院文化事业管理专业、福建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专业的录取通知书。益西旺秋将于9月回到福建,圆梦大学,“我们都知道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有时候我们必须离别,不过我会时时刻刻带着老师教给我的知识,向梦想继续前进,等到实现梦想的那天,我会再来看望我的母校晋江华侨职校和我敬爱的老师”。

  过节:

  浓郁气氛未思乡

  “母校,我即将离开你的怀抱,奔向属于我们原来的地方,感谢您这三年对我的栽培和照顾。因为有您,我们在这里懂得了为人处世的道理。再见了,最可爱的兄弟同学们;再见了,最尊敬的老师们;再见了,最亲爱的母校!想念永恒!”(洛桑日记,2013年5月18日)

  18日晚,尼玛洛桑怎么也睡不着,他躺在被窝里,借着手机的荧光,写下了在晋江华侨职校的最后一篇日记。

  藏历新年是藏族人民重要的传统节日,而在异乡,西藏班学生也能感受到节日的浓浓气氛。为了缓解西藏学生的思乡之苦,学校安排了丰富的节目。除了藏族节日,西藏班学生也感受到了汉族节日的喜庆。具有闽南风情的中秋节博饼是西藏班学生最爱玩的游戏,看着色子在瓷碗里跳动,大家大呼小叫,场面异常热闹。

  但尼玛洛桑印象最深的还是2010年的国庆节,西藏班学生与汉族伙伴手拉手跳起西藏的锅庄舞。“刚开始,汉族伙伴都比较害羞,但在我们的带动下,他们也跳了起来,大家玩得很开心。”尼玛洛桑说,也就是从那晚开始,汉语还不流利的他接触了班级以外的同学,大胆地和汉族伙伴聊天,邀请他们以后到西藏游玩观光。

  为了让西藏班学生更好地了解本地文化,感受第二故乡的温暖,学校利用元旦、国庆等假期,组织外出参观、旅游,他们的笑声、足迹留在了泉州闽台缘博物馆、晋江施琅纪念馆、衙口海边等。每个月的集体庆生会,更是西藏班学生的欢乐PARTY。

  毕业:

  还未离开就已想念

  “时光匆匆,转眼之间我们毕业了,开始我以为我会获得一种解脱,没想到真的要离开的时候,心里面却是满满的不舍。在这三年的时光里,老师们对我无微不至地照顾,还有在学习上帮助过我的每位同学。我忽然开始想念,开始真正明白你们就像我成长过程中的指南针,正是因为有了你们,我一步步地走到现在,走向我所要的未来!”(嘎旦日记,2013年5月18日)

  “一时失志不免怨叹,一时落魄不免胆寒,那通失去希望,每日醉茫茫……”宿舍里,嘎旦再次唱起《爱拼才会赢》,这是西藏班的班歌,每次开班会时都要唱。

  晋江人的爱拼敢赢、有经济头脑,给西藏班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耳濡目染之下,一些学生也懂得了经营之道,带晋江鞋回西藏,把冬虫夏草带到晋江。

  嘎旦的家长给学校写来一封感谢信,信中这样说:以前这孩子傻乎乎的,什么都不懂,只会放羊,作为家长,我们也很心疼,很担心这孩子的前途,怕孩子永远离不开乡村。现在孩子既会说汉语,又会说点英语,还会用电脑、修车,懂礼貌,我们相信孩子的未来一定是美好的。

  要走了,次仁巴桑最不舍的还是班主任蔡裕友。刚到晋江没多久,次仁巴桑就生了一场大病,是蔡老师陪伴、照顾着他。为了补充营养,蔡老师的爱人接连10多天煲瘦肉汤送到医院,这让次仁巴桑感受到了父母般的爱。

  石白念念不忘的则是这个团结友爱的班级,这个温暖的大家庭。西藏班曾获“泉州市雷锋式班集体”、“晋江市五四红旗团支部”等诸多荣誉,班上的同学坚持周末到西园街道赖厝老人会帮忙打扫卫生,这好事一做就是两年,老人们颇为感激,接连送来“雷锋精神永放光芒”、“高尚品德值得学习”两面锦旗。

标签: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李华燕李华燕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