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成欧美药厂“人体小白鼠”基地 7年致死数千人
科学家在做药物试验。(资料图片)
一名印度儿童被喂食一颗药丸。(资料图片)
自2005年印度放宽药物试验限制后,印度成为多家欧美药厂的“人体小白鼠”基地,累计57万的印度人参与临床药物试验,7年来已造成2644人死亡。
印度成为“人体小白鼠”的重灾区自有其原因,但值得警惕的是,西方制药公司为了节省成本或规避国内监督,纷纷将临床试验外移至其他发展中国家。
多数药最终没过检查
据外媒报道,自2005年印度放宽药物试验限制后,多家欧美药厂为降低成本在印度当地进行活人临床药物试验,共涉及“人体小白鼠”达57万人,7年内最少酿成2644人死亡。
据报道,印度以试药为生的工作者多为当地的贫困阶层,试药这项工作会给他们带来较一般工作更为丰厚的报酬。而在他们劳动合同上通常已经写明,试验药物时可能会出现不可预知的后果。因此,若发生意外,起诉西方制药公司将非常困难。
报道称,2005年至2012年间的475项试药项目中,仅有17项新药通过检查。而因试药死亡的人数则达到2644人,此外还有12万多例由新药副作用引发的其他事故。甚至有当事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当作了试药的“人体小白鼠”。(宗禾)
印度拟加强试验限制
2013年1月起,印度最高法院对印度国内临床药品试验做出限制,制定相应法规,并由印度卫生部长亲自监管临床药品的试验,避免此类惨剧的发生。
社会活动家认为,药品试验这行太开放,导致了很多社会问题产生。
在印度国内外社会活动家反复呼吁加强对药物试验监管的情况下,印度政府承认在这方面监管不力,急需药物控制中心扭转这一现状。
在医学界,人体试验的通用原则是,患者在充分理解试验目的及可能面临的风险之后同意参加试验。在这一点上,西方国家的患者相当谨慎。
在美国,只有3%的癌症患者愿意参加新药的临床试验。但在印度,众多收入不高的印度穷人为了比月收入还高的“自愿者辛苦费”,纷纷冒着生命危险,沦为“人体小白鼠”。 (宗禾)
新闻分析
印度成重灾区的原因
1.印度的试验对象充足。印度有十亿多人口,从种族上看,印度有白种人、黄种人和黑人,是理想的庞大基因库,便于新药测试。
2.印度患者患病的种类也与欧美等国家非常相似。据悉,印度仅糖尿病患者就有3200万人。许多人因为贫穷根本没吃过任何药物来治疗自己的病,这样就会避免新药与老药间的相互干扰。
3.在印度进行临床试验的成本要低得多。据荷兰农业合作银行估算,在印度进行临床试验,可以将研发成本降低六成。
4.印度在2005年放松药品试验限制。随后,这项“产业”就蓬勃兴起,目前已经有15万印度人参与至少1600多项临床药品试验,欧美许多著名制药公司都牵涉其中。
新闻背景
西方药企将“试药”外移
由于便宜的非专利仿制药不断侵蚀原来有专利保护的药品获利,新药上市成本越来越高,促使西方制药公司纷纷将临床试验和实验室外移至发展中国家。虽然有人批评西方制药公司把发展中国家的病人当作“外包的实验室老鼠”,但这却成了欧美药企降低成本的途径。
美国《名利场》杂志2011年1月的报道称,像印度这些人口密度大的国家正在快速地成为美国医药公司的试验场。这些试验极少得到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的认可,医药公司甚至无需向美国政府报告他们的海外医药试验,有些药物的危险性很大。这些在发展中国家进行的试验有时也很难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这就使药物的安全性得不到根本的保障。
印度只是许许多多个西方大制药公司做试验的发展中国家之一。2010年,这些大公司花了400亿美元,在全世界178个国家进行大约12万种药物试验和研究。这些大公司如果把临床试验外包给包括印度、印尼和泰国等一些国家,其中东南亚的个案近年急升。(宗禾)
新闻资料
西方药企污点不少
本报讯 西方药企在发展中国家利用病人或穷人进行药物测试致死的例子已不鲜见。2007年5月,辉瑞药厂就被控利用尼日利亚病童搞药物测试遭巨额索赔。尼日利亚卡诺州政府控告美国辉瑞药厂,在没有得到许可的情况下,于1996年对近200名尼日利亚病童进行药物测试,导致多人死亡或畸形的惨剧,并向辉瑞药厂索赔27.5亿美元。
1996年4月,卡诺州暴发麻疹、霍乱和脑膜炎,造成3000多人死亡。世界卫生组织和辉瑞药厂志愿提供协助。辉瑞被控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对近200名感染脑膜炎的病童使用未经测试的药物,其中11名病童已死亡,其余181名孩子则留下耳聋、瘫痪、脑部受损和眼盲等后遗症。(宗禾)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