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系红砖建筑业主修缮政府给钱
中山路是目前泉州红砖建筑保护较好的区域
两岸专家共论红砖建筑保护
东南网-海峡都市报12月16日讯(本网记者 曾小琴 谢向明 文/图) 闽系红砖建筑随着移民广布台湾,成了连接两岸民众的心灵纽带。在台湾传统民居中,约七成建筑秉承这种风格。昨天,海峡两岸文化遗产论坛在泉州开幕,专家共论闽系红砖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推动两岸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有专家表示,保护红砖建筑,关键是传承工匠技艺,不能单纯保护一两幢,最好界定保护范围,成片加以保护。同时,台湾的经验可以借鉴,他们出台专门法律,鼓励企业出资保护古建筑,免去企业相关税费。
——两岸渊源——
台湾传统民居 约七成是红砖建筑
随着一代又一代的闽南人移居台湾,以前埕后厝、坐北朝南、五开间加双护厝,红砖白石双翘脊加燕尾的红砖古厝,逐渐成为连接两岸民众心灵的纽带。
台湾文化大学建筑及都市设
李乾朗称,闽系红砖建筑渊源尚无定论。目前欧洲大量使用红色建筑,而亚洲很少,大陆也就福建闽南区域一带和台湾大量出现。如果说这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那么它会成为国际性话题。
——传承建议——
工匠技艺是关键 最好成片加以保护
“闽系红砖建筑的保护与传承,是两岸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开展交流合作的一个新的起步。”泉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教育工委书记宋长青会上介绍。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沈阳认为,这些红砖建筑能否较好保存,关键在于工匠技艺能否传承。相对钢筋水泥的现代建筑而言,古建筑需要的技艺要求更高。如果红砖建筑越来越少,无形中工匠会随之减少,更不利于红砖建筑的修缮保护。
李乾朗则认为,其实这些红砖古建筑可保留外表形态,内部装修引入现代设备设施,这本身技术不难,关键是政府的引导和扶持。
“红砖建筑作为民居,有一定的整体性。”福建博物院副研究员楼建龙认为,多栋红砖建筑形成的群落、区域,可体现民间红砖建筑的普遍性。因此,在保护过程中,不能单纯保护一两幢,最好界定保护范围,成片加以保护。如大面积用钢筋水泥开发现代建筑,红砖建筑技艺也会随之消失,这样更不利于保护。
传统建筑风格 混搭现代工艺形式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建筑师黄汉民认为:“闽台缘博物馆的设计,就是一个传承创新红砖建筑特色的尝试。”博物馆砖红色的屋顶,隐喻两岸一家亲,共居同一屋檐下,它没有简单模仿闽南古建筑的大屋顶,但是一眼就看得出是闽南建筑。
黄汉民说,新建筑可延续砖红色的基调,融入富有特色的建筑语汇,实现地域传统文化的现代演绎。而在城市主题街区或传统风貌协调区,可以原貌体现原生态的传统红砖建筑,或者用地道的仿古建筑形式,与现代新材料、新工艺、新形式“混搭”。
——台湾经验——
鼓励企业出资保护古建可免税
其实,保护古建筑方面,台湾有一套很成熟的做法,并以法律形式加以保护。”李乾朗介绍,台湾的文物资产保存法规定,由政府指定文化资产保护单位,列入保护单位的业主可免交土地税、房屋税等。此外,碰到台风等自然因素,导致古建筑屋顶漏水等,修缮时可由业主自己找工匠,所花的费用由政府扶持。当然,作为回报,业主需定时开放给市民参观。
同时,台湾鼓励企业参与,出资支持古建筑整修保护,在给予奖状奖励的同时,还可减免一些企业的相关税费。
技术方面,因台湾经常出现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而砖头建筑抗震性较差,需采取加固措施。对此,台湾请来专业结构工程师检查,并用钢筋加固。有现代需求的住房,则外表保留原风貌,内部采用现代设备。
两岸联袂“闽系红砖建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台湾学者均称大有作为。台湾“文化资产总管理处(筹备处)”有形组组长洪世佑称,台湾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从早期的政府推动转向了全民保护,鼓励民间力量参与投入,并邀请大陆专家学者到台湾参访。“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两岸在文化遗产交流、技术、制度法规等方面,将有很多值得交流的地方。”
[责任编辑:张宪僧]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