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社会民生 >>正文

晋江市关工委冬日温情行动 照亮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成长之路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25-02-06 09:25
  

  晋江新闻网2月6日讯  近日,寒气袭人,晋江市第二中学却涌动着一股暖流。学校食堂里,晋江市关工委的老同志和荣获“十佳百优”称号的来晋务工人员子女同坐在一张餐桌前,一边品尝简单的午餐,一边拉家常,聊学习、聊生活,尽显家庭般的温暖。

  连日来,如此温馨而美好的画面,在晋江多个学校上演,将这份温暖与关爱送进学校的便是晋江市关工委。春节前,晋江市关工委组织开展了多场慰问活动,暖心关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生活。

  在晋江二中,关工委老同志为荣获“十佳百优”称号的来晋务工人员子女黄丽安及张妍送上了慰问金,并与她们共进午餐。“家里几口人?在晋江生活还习惯吗?”“学习之余,也要多多运动,好好吃饭……”“孝顺长辈,尽己所能为他们分担。”关工委老同志详细询问了两位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及实际需求,向她们讲述了关于家风的好故事,让优良的传统美德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传递正能量。现场暖意融融,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此外,晋江市关工委携手晋江市退教协,再次踏上了传递温暖的旅程。这一次,他们将关爱送进了罗山育青小学。在这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比超90%的学校,关工委及退教协的老同志们感受到了学校对学生的关爱,校园里随处可见孩子们的作品展示,楼梯下创设的图书角培养了一个个“小书虫”,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学校的办学理念——“育青育情,和谐和融”。育青小学积极探索“小小新晋江人”融入教育,寻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发展的“晋江模式”。这正与晋江市关工委的初心——“关爱每一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谋而合。

  “晋江这个大家庭很温暖,感谢大家的关心和关爱,在晋江学习生活幸福感满满。我一定会好好学习,不辜负大家的期待。”和关工委及退教协的老同志一起包饺子、吃饺子,聆听他们的祝福与寄语,罗山育青小学五年级学生陈念芬倍感温暖。

  “这些慰问活动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是精神上的慰藉。它们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感受到了晋江这座城市的包容与关爱,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与归属感。”晋江市关工委主任陈晋永说。

  记者了解到,多年来,晋江市关工委始终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视为己任,尤其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成长与发展,先后开展了“点亮微心愿 关爱助成长”、为偏远学校赠送2000个篮球、爱心助学、“大手牵小手”实践研学、红色故事宣讲、“十佳百优”外来工子女科技实践等活动,与学校、社区紧密合作,营造一个温馨、和谐、有利于成长的良好环境,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帮助。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全市各级关工委参与资助学生2069人,发放助学金1120.17万元;奖励学生5841人,发放奖学金1015.61万元。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关心下一代的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晋江市关工委将进一步加强困境青少年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等重点群体关爱工作。”陈晋永表示,新的一年,晋江市关工委将以成立35周年为契机,大力实施“五老关爱下一代”工程,围绕青少年教育阵地、思想道德、法治教育、家庭教育、爱心助学、科技培训、心理健康、净化环境、关爱外来工子女、关爱留守儿童、关爱特殊群体青少年等方面,策划一批为青少年办实事好事项目,打造更多契合“五老”所能和青少年所需的工作亮点和工作品牌,进一步引导激励各级关工委和广大“五老”在关心下一代的广阔舞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关心支持关心下一代事业的强大合力,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高质量发展。

  (记者 蔡红亮 董严军)

标签:务工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刘忠琴刘忠琴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2008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