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街镇动向 >>正文

“沪江小吃”立潮头 红色匠心更有“味”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24-12-20 09:31
  

  日前,2024年“中华美食荟”首届中国(泉州)丝路小吃节暨国际美食嘉年华在泉州举行。晋江市深沪小吃同业公会组织商家共赴盛会,为广大游客带去拳头母、马鲛羹、泼卤、冰饼等多种深沪美食,展示深沪传统美食文化和海丝风情。

  近年来,深沪小吃同业公会频频在全国各个文旅活动中亮相。今年国庆假期在海南省举办的“hello晋江”美食文化嘉年华暨晋江市文旅推介活动中,也有深沪小吃的身影。

  依托各级文旅活动的平台,深沪小吃的知名度更高,深沪美食文化的招牌更亮。这得益于深沪小吃公会党支部聚焦“红色引领、联动共建”,围绕“挖掘、保护、传承、创新”,凝练深沪小吃同业公会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新思路,通过党建赋能解码深沪小吃的“破圈秘籍”,创新引领美食新潮头,点燃深沪文旅“引爆点”,聚力推动“沪江小吃”突围出圈。

  记者了解到,晋江市深沪小吃同业公会成立于2014年10月,是全省首家镇级小吃同业公会。该公会党支部成立于2016年11月,2019年6月完成“党建入章”。公会先后被评为晋江市第六批4A级社会组织,被福建省旅游协会评为“先进单位”,连续三年获评“六守六无”五星级平安社会组织,2021年6月被评为“晋江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深沪小吃同业公会党支部成立以来,建立以党组织及协会负责人为成员的党建引领产业联席会议,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健全制约产业发展问题联动解决机制,持续深化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功能实效,开展结对共建、研学活动等,凝聚行业公会的工作合力。

  为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和党员商户的带头作用,深沪小吃同业公会以公会为主体,全面推广党组织服务认证,设立“党员经营户”并挂牌公示,推动党员商户亮身份、践承诺,由点拓线带面,在晋江五店市、泉安路等地设立中共晋江市深沪小吃同业公会支部推荐名店,引领餐饮企业和深沪小吃的推广发展,维护行业合法权益,树立行业诚信标杆,共同营造文明守法、诚信经营的良好环境。

  此外,深沪小吃同业公会党支部牵头设立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项目,融入公会工作日常,通过举办竞赛、开展职业培训、组织技能评价等多项举措,为技能人才架起“成长阶梯”,助力行业工人由“工”变“匠”。同时,以晋兴职校升级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为契机,以校本教材建设和课程资源开发为切入点,深沪小吃同业公会党支部将深沪美食文化编进教材,全力推进“深沪小吃技艺传承人”工程,为深沪小吃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人才动能”。

  千年古镇美食飘香,如何吸引更多游客走进深沪?深沪小吃同业公会党支部紧扣行业发展,“搭台”聚能,通过举办“向海而生,食在深沪”旅游文化节、游购乡村·深沪小吃年货节、“食一拳,豁一拳,拳心拳意”深沪拳头母美食文化节、“深沪美食进机场 航空+美食一齐飞”美食文化节等活动,找准小吃和文旅的契合处、连接点,推动党员身份“亮”出来,充分发挥党员经营户的示范作用,打造小吃元素与非遗、旅游、文化相融合的创新点,进一步提升深沪文旅的内涵品质。

  深沪小吃同业公会厚植传承理念,党支部紧扣行业发展,以挖掘、保护为目的,弘扬深沪小吃文化,成功注册“深沪糖芋”“深沪花生”“深沪紫菜”“深沪巴浪脯”等9枚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形成品牌效应,不断提高深沪小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深沪水丸”“深沪冰饼”制作技艺入选晋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深沪水丸制作人、深沪冰饼制作人等入选晋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为进一步打造深沪小吃特色名片,今年来,深沪小吃同业公会绘制“寻味深沪”吃货地图,精准定位老字号、名小吃,方便游客开启逛吃打卡之旅,以美食为媒,尽享传统技艺与现代潮流碰撞的文化盛宴。

  当前,深沪小吃同业公会正在筹办“沪江十八道”深沪特色地标小吃宴,丰富地理标志产品价值内涵,扩大地标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带动消费,促进乡村振兴。

  “深沪小吃同业公会坚持推进美食文化传承与党的建设有机结合,在品牌孵化过程中着力探索红色引领新模式,促使深沪小吃曝光度不断增加,美食旅游的竞争力逐步攀升。”深沪镇党建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深沪小吃同业公会支部党员在深沪小吃品牌推广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和榜样引领作用,成为传承深沪小吃的主力军。同时,公会进一步规范了小吃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公会在行业引导、行业自律、行业管理及维护企业利益、沟通行业信息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记者 施蓉蓉 通讯员 蔡坤华)

标签:深沪|传统美食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刘忠琴刘忠琴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