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主流媒体看晋江 >>正文

福建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将在晋江举行 1997名选手参赛

www.ijjnews.com   东南网  2024-11-21 09:04
  
微信图片_20241120101007.jpg

新闻发布会现场

  20日上午,福建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福建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新闻发布会。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郑朝晖介绍,今年12月10日至12日,福建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将在泉州晋江举行,这是我省首次举办综合型、开放型、集中型的技能大赛。截至目前,前期赛务组织工作已全部完成,各单位各部门均严阵以待,将以最周到的支持保障确保赛事顺利进行。

  共设66个比赛项目 前3名各奖励1万元

  大赛由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泉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晋江市人民政府、泉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采用集中+分散的办赛模式,主赛区设在泉州晋江,分赛区分设在各地市。

  本届大赛以世赛、国赛竞赛项目为基础,主要选择通用性、广泛性、引领性强,从业人员多,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大且我省办赛条件成熟的职业,共设66个比赛项目,其中,世赛选拔项目47个,省赛精选项目18个(传统赛项8个,新职业赛项10个),泉州地区特色产业项目1个。本届大赛共有20个参赛代表队,1997名选手,分别来自各地市、省属技工院校、省属职业院校及8个省级行业部门。参赛选手们都经历了各地市、各行业部门的层层选拔,从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代表了相关项目的省内最高技能竞技水平。

  郑朝晖表示,本届大赛项目多、观赏性高,在保留电工、茶艺师等福建传统项目的基础上,纳入花艺、时装技术、健康和社会照护、烘焙等贴近大众生活场景的竞赛项目,还开拓了人工智能训练、物联网安装调试、无人机装调检修等人社部近几年发布的新兴职业,赛项设置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进一步加深我省竞赛与国民经济行业的融合和衔接程度。

  本次大赛的奖项分为个人奖励和团体奖励。个人奖励方面,将按照各竞赛项目总成绩分别进行排名,为竞赛成绩前三名的选手分别颁发金银铜牌。对符合条件的获奖选手给予物质奖励(前3名各奖励1万元、第4-5名各奖励0.8万元、第6-10名各奖励0.5万元),认定“福建省技术能手”,认定或晋升职业技能等级等各类奖励。团体奖励方面,主要设有“突出贡献单位”“优秀组织奖”等奖项,还将为表现优秀的技能展示项目颁发“优秀技能展示项目”奖,为被评为“最受欢迎的八闽绝技”展演项目颁发“最受欢迎八闽绝技展演项目”奖。

  大赛确定了技术工作组专家220名、场地管理员66名、裁判员606名,组织了线上线下技术工作对接会,部分赛项还邀请了国家级专家裁判到场进行指导;各赛项技术工作组以世界技能大赛技术标准为依据,参考国家职业高级工(三级)标准,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将关键技能融入本届大赛中,科学编制并公布了各赛项《技术工作文件》,综合考察选手的专业综合素质、职业潜质和现场应变能力,确保各赛项内容设置科学,评判标准合理,技术内容先进。

  举办技能人才工作成果展 “八闽绝技”展演

  在主赛区竞赛期间,组委会将举办具有福建省特色,富有观赏性、参与性、互动性,且群众喜闻乐见的技能展示展演和交流活动,主要包括技能人才工作成果展、“八闽绝技”展演等,通过这些活动,全面集中展示近年来我省技能人才工作成效成果,各地、各行业特色传统技能技艺和绝技绝活等,让社会公众更多更好地了解技能、关注技能。

  “通过竞赛,培养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形成全社会关注技能的新热潮,对加快我省技能人才水平提升进程、营造良好的技能人才成长社会氛围都具有重要意义。”郑朝晖表示,职业技能竞赛是参赛选手磨炼个人技术和提升职业素养的演武场,也为各个参赛单位提供了展示风采、交流互鉴的重要舞台。通过举办全省技能大赛,带动我省各地市举办市县级技能大赛,各行业企业开展技能大练兵、技能大比武等活动,各类各项技能赛事的举办热情空前高涨,推动一批批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激励广大劳动者尤其是青年一代学技能、练技能,实现技能成才,技能就业,技能增收,促进个人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此外,大赛以集中开放的模式举办大赛,发挥新媒体力量,打造具有福建特色的赛事品牌,能够进一步扩大省级职业技能竞赛的影响力和辐射面,吸引更多社会大众参与大赛、关注大赛,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尊重劳动、重视人才的良好氛围,引导更多社会资源、力量投入技能人才工作,达到为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强大的技能人才支撑的效果。

  当前,已经公开征集了大赛主题和标识LOGO;完成了大赛主题宣传片的拍摄;在泉州市、晋江市举办场地周边、街道,及有关院校企业等场所,投放大赛宣传品;在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媒体平台上,推出大赛相关新闻报道。

(记者 卢金福 文/图)

标签:职业技能大赛
稿源: 东南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