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街镇动向 >>正文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打造吴鲁文化IP 吴鲁文化季活动今日启动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24-08-24 08:49
  

  今日,是吴鲁虚岁180岁诞辰,由晋江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晋江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池店镇人民政府共同发起,联动相关单位和文艺团体举办的首届吴鲁文化季活动,在池店镇钱头村吴鲁故居——状元第启动。

  福建省作家协会、海峡文艺出版社、泉州市作家协会、泉州诗词学会、晋江市相关文艺社团的负责人、文艺家代表,以及吴鲁的族裔代表应邀参加启动仪式。大家将共话吴鲁人格魅力、文学作品和后裔吴钟善等人史迹,并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吴鲁文化IP,推进文体旅融合发展展开研讨。

  此外,“吴鲁杯”海内外诗词大赛、吴鲁文化采风创作和征文活动也将于今日正式启动。活动以吴鲁、状元第、吴钟善等为主题,面向海内外优秀诗词创作者、作家进行征稿。优秀作品后期将陆续刊发、出版。

  100多年过去了,吴鲁为何仍让人念念不忘?

吴鲁画像

吴鲁故居

不同版本的《百哀诗》

感谢何振良、粘良图老师提供相关资料

  能文能武报国家

  吴鲁(1845—1912年),字肃堂,号且园,晚号老迟,又号白华庵主(吴鲁曾于普陀山白华庵避暑)。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博闻强记;光绪十二年(1886)考军机章京;十四年(1888)应顺天乡试中举;十六年(1890),朝廷为庆祝光绪帝“亲政”特开恩科,吴鲁殿试列第一甲第一名,为福建科举时代最后一位状元,也是福建清代科举3位文状元中唯一的泉州籍状元。

  吴鲁科举出身,但文武兼备。在列强环伺、边恤不断的年代,他表现出了在武事方面的专长。他的《纸谈》所论兵法,是行兵驻扎、用兵布阵之法;他的《请迅调战将以临前敌书》提出:“请旨迅调战将,以分贼势”;他的《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仍可理也论》指出:“治术与学术异,治术贵因时变通。”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55岁的吴鲁被困其间。看着津京遭劫,生灵涂炭,吴鲁以暮年心血、鬓角秋霜,缀以史实,将愤慨的心情摭述成百余首诗,即《百哀诗》。上卷45首,主要记义和团抗击列强之事;下卷111首,主要写和议后吴鲁出都城沿途的见闻观感及痛斥八国联军暴行,并描绘清廷君臣丑态。

  《百哀诗》有着大丈夫怒发冲冠、斟满正气的悲壮,更如同灰暗天空中划过的道道闪电。其被人评为“是殆欲国家无忘庚子之难也”,被史学家称为“难以匹敌之庚子信史,清诗之至评”,也是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斗争的一部诗史,更是对后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吴鲁不仅能文能武,还是清代著名的书法家和古玩书画鉴赏家。

  在书法方面,吴鲁遍临唐柳公权、欧阳询诸家,尤其对颜真卿楷书用功最勤、体会最深。一代高僧弘一法师在《吴肃堂临董华亭龙神感应记》的题跋中写道,“余于童年即闻肃堂名,五十游闽,居雪峰获观肃堂书‘大雄宝殿’额……书法严肃端庄,能副其名,可宝也。”可见,弘一大师幼时即久仰吴鲁书名,在雪峰寺见到吴鲁手书的“大雄宝殿”后,欢喜之余,更极力称赞。

  在鉴赏古玩书画方面,吴鲁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真伪、特色等。正是这样的艺术沁润,帮助其获得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所用端州石砚一方,他托意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正气歌》诗而命名为“正气砚”。自此,吴鲁与之相守18年。

  历经甲午战争、戊戌政变、庚子变乱之后,吴鲁对腐败的清廷深感悲愤,遂于宣统三年(1911)奏请开缺回籍,辞职回乡。民国元年(1912)10月8日,吴鲁病逝故里,葬于晋江磁灶镇马鞍山。

  一生笔耕不辍的吴鲁,为后人留下了《蒙学初编》《兵学经学史学讲义》《教育宗旨》《杂著》《国恤恭纪》《文集》《读王文成经济集书后》《使雍皖学滇学西征东游诸日记》《正气研斋汇稿》《正气研斋遗诗》《百哀诗》《纸谈》等著述。

  兼容并蓄兴教育

  吴鲁的声名在外,故居也是一样。晋江流传着一句歇后语:“吴鲁中状元——成钱头”,表达的是人们对状元故里的欣羡。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吴鲁故居,占地面积2050平方米,建筑面积1450平方米,于清光绪年间建造,共3座五开间大厝,坐东北朝西南呈一字排列;门口铺着广阔的石埕,埕角立着一对一米多高的旗杆夹石,原本用于竖立旗杆。作为省内现存较完好的状元府第之一,吴鲁故居为研究福建清代科举和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去过吴鲁故居的朋友会发现,大厝清一色红砖面墙,细雕白石墙裙,除了大门口堵石下螭虎脚和门路木作简单的雕刻外,并未做繁丽的雕饰,比起同时期的侨建古厝显得古朴。不过,别看3座大厝外观无甚差别,可格局布置迥异,功用也各有不同。

  居中一座为正屋,大门楣上高悬着一方朱漆金字匾额,大书 “状元第”三个字。上下厅铺的是特制的尺四大方砖,条石铺砌的天井分外宽敞。上厅厅前横楣上挂着“状元”“学政”“历任安徽云南学政、陕西云南主考、吉林提学使、学使丞参、翰林院修撰”3方匾额,下厅挂着“光绪癸卯廷试二等授广东州判、经济特科”“副魁”牌匾,显示大厝主人吴鲁及其四子吴钟善昔日的荣耀。

  左侧一座大厝为吴鲁居所,当年吴鲁常在这里接待客人,所以习惯称为“客厅”。客厅下厅与天井之间,设有一道屏门;中间双扇门平时紧闭,只有尊贵的客人光临时,才会打开中门迎接,日常进出都走两旁角门。因为吴鲁在这里读书,为了通风透光,房间前面特地设计了疏朗的雕花木枳笼扇和可以上下开启的疏枳窗户。这种上下开启的窗户在闽南鲜见,应该是根据主人吴鲁的意见,采自北方的建筑形式。

  三座大厝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还属右侧大厝。这是供后辈读书的学堂,前后两落,中间建一座歇山顶的学堂厅。学堂厅砖木结构,气势肃穆。后落、左右厢房和下落的房间是让学生分别就读的学舍,周围环护着学堂厅,整体格局如“回”字。与其他两座大厝不同,学堂的门墙上开着青石竹节枳大窗,既利于通风、采光,还寄托着深刻的寓意。

  故居这样的设置,也印证了吴鲁一生都以振兴文教为己任。

  众所周知,吴鲁历任陕西典试(主考),安徽、云南督学,云南主考,吉林提学使等。为培养人才,吴鲁每到一处,都以实际行动为办学兴教树立良好的榜样。

  督学安徽时,太平府要规复翠螺书院,吴鲁捐俸5000金倡导,并为书院作记,勉励后学要“仰体先贤立教之微旨”,力求上进。任吉林提学使时,吴鲁又捐俸5000金措办提督学政公署(时吉林初设提学,吴鲁为第一任提学使),继又捐资1600金改建文庙。督学云南时,吴鲁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主张功课不能强求与其他地区一致,提出“此地之要,务精其化学,冀开农矿之利源,以中学为普通,以西学为专门,应兼者兼之,如农矿务兼化学,化学必精算学;应分者分之,如习矿务者不必农务,习公法涉语言文字者,不必习化、电、声、光”。中西学的有机结合,提高了教学效果,培养了大批学有专长的人才,以至于吴鲁离滇之日,士绅们为他树“德教碑”于林则徐“去思碑”之右。在吉林提学使任内,吴鲁与各省提学使赴日本考察政、兵、工、商各学务后,力行“自小学、师范、方言、实业、法政、模范诸学堂,以及中学、女学依次而立”,极大地提升了吉林省的教育水平。

  因兴学育才卓著成效,宣统时期,吴鲁被诰封为资政大夫,官至正二品,有“六掌文衡”及“一代宗师”之赞誉,被誉为我国新学制改革的先驱者、近代教育家。

  故居书房的设置,是吴鲁对于培养家乡学子和吴氏后人的拳拳心意,他的家风家训和孝廉文化,也在这座大厝中传承着。

  后来,这座书房成了吴鲁四子吴钟善的故居。应诏中经济特科第二等第五名的吴钟善,亦随父亲一般,一生钟情教育事业,一生著述颇丰,遗著有《侍輶轩集》等10部存世,还整理出版吴鲁遗著多种,为研究近现代史提供了宝贵资料,同时传承和传播了吴鲁文化。(记者 曾舟萍)

标签: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颜英婷颜英婷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