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海洋文化嘉年华活动特刊丨宋元泉州与中国海洋文明
中华文化由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和海洋文化三位一体复合组成,是世界海洋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泉州入列《世界遗产名录》,是因为泉州曾经具有世界最先进的海外贸易体系和多元共荣的社会结构,是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泉州向世界展示了“向海而兴、多元开放、互利互信、共荣共赢”的中国海洋文明模式。海上丝路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泉州。中国海洋文明为新时代共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全人类共同价值。
早在1271年8月,意大利商人雅各·德安科纳就亲历了宋元时期刺桐港帆樯林立蓝海、千帆共舞白云的繁华场面,撰写了《光明之城》一书,极力推介这颗容纳东西方文化、引领中世纪时代潮流的东方明珠。
2021年7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一致决定将“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泉州申遗成功,不仅再现了昔日“东方第一大港”的荣耀,向世界解读了什么是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何谓多元包容、平等交流、共同繁荣;而且还有力地提升了福建和泉州的世界影响力,为福建和泉州未来的发展增添了自信心。
泉州申遗成功,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意义,即体现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海洋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我在《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特刊》上发表的《宋元泉州:“光明之城”向海生》中强调:“泉州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纳了世界各地多元文化,创造性演绎了东方海洋文明,引领了宋元时期世界海洋商贸的发展。”泉州向世界诉说了早在西方大航海时代到来之前中国的向海而兴、多元开放、互利互信、共荣共赢的海洋文明,今天的遗产代表点见证了中国的海洋商贸文化在宋元时期与世界的交流互鉴,让世界重新看见中国的海洋文明!
一、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泉州申遗成功再现了泉州文化的深刻厚重。泉州文化延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合了闽越遗民文化和海外不同民族的文化。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以400余年的历史促进了那个时代世界的发展。
海上丝绸之路改变了世界
宋元时期以泉州为代表的中国海洋文明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影响全球。这些影响概括起来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物质影响。泉州向海外输送先进的茶瓷丝绸、中国工艺技术,深刻地影响着沿线国家和地区,甚至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泉州的陶瓷技艺惊叹世界,瓷器文化甚至融入到许多宗教文化之中;茶文化改变了东西方生活,在日本形成茶道文化,在英国形成下午茶习俗。波士顿倾茶事件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索。甚至还有人戏说,连神父都认为,“上帝如果有保温杯,里面一定装着茶。”
其二,科技影响。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和其他科学技术传入欧洲后,极大地推动了欧洲社会生产力和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对欧洲的经济、政治、宗教、文化、教育等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李约瑟曾说,在现代科学技术登场前的十多个世纪,中国在科技和知识方面的积累远胜于西方。
其三,思想影响。16世纪以来的“东学西渐”自利玛窦开始,欧洲学者把孔子尊为道德与哲学上最博大的学者。传教士卫匡国(意大利人,原名马尔蒂尼Martino Martini,1614-1661年)的《中国上古史》论证了在基督教以外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儒家思想的西传助力了西方哲学的启蒙运动。
其四,文化影响。中国自汉以来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长期影响着世界。以泉州为代表的中华海洋文明曾经引领世界的海洋商贸文化400年,海上丝绸之路开启中华文明向海的世界之窗,成为西方“大航海时代”到来之前的前奏曲!海上丝绸之路开启了地理大发现之前的全球化想象,成为西方世界对内变革社会与对外远航扩张的动力根源。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到处都有闽南人扎根的足迹。闽南人倡议的“你好我也好”的“互惠共赢”经商理念深入海丝沿线各国民心。闽南先民们与沿线各国民众风雨同舟,披荆斩棘,逐步建立起中国与域外世界的对话体系。
其五,海航影响。中国诞生的著名的航海家,要比西方早很多。1330年,20岁的汪大渊第一次从泉州搭乘商船出海远航,前后历时五年;第二次出航是1337年,从泉州出发,1339年返回泉州。汪大渊在海航之后完成了著名的《岛夷志略》巨著。其后,著名的官方航海家郑和,首航世界是1405年,比哥伦布早87年,比达·伽玛早92年,比麦哲伦早了116年。
与汪大渊同一时代的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在游历泉州之后,撰写了一部《马可·波罗游记》,真实记录了泉州与世界联通的海洋商贸活动。如果说《岛夷志略》记录的汪大渊亲身经历的世界20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风土、物产,为中国了解世界打开了一扇窗户;那么,马可·波罗的中国之行及其游记,对15世纪欧洲的航海事业同样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意大利的哥伦布、葡萄牙的达·伽马、鄂本笃,英国的卡勃特、安东尼·詹金森和约翰逊、马丁·罗比歇等众多的航海家、旅行家、探险家读了《马可·波罗游记》以后,为寻访中国,纷纷东来,进一步促进了中西方交通和文化交流。
海上丝绸之路也在改变泉州
△安平桥 刘翼丨摄
泉州因港兴市,因市兴城;宋元时期已然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
海上丝绸之路使边陲的泉州走向中国的经济中心,为宋元朝廷提供了大量的税银。有唐以来,作为“天下货仓”的泉州刺桐港,与东亚的高丽和日本、南亚的南洋诸国,以及波斯、阿拉伯半岛及东非地区,都有商船贸易往来。
那个时期的泉州,不仅拥有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例如,高超的水密隔舱造船技术,让世人刮目相看的洛阳桥造桥技术,先进的磁灶窑和德化窑窑炉技术,安溪青阳“板结层”冶炼处理技术;而且还拥有畅销海外的“陶瓷、铁制品、泉缎、白砂糖、茶叶、苎麻、印花布”等名牌货。这一切都有力地推动了海上商贸活动。
那个时期的泉州,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漂洋跨海来到东方第一大港泉州的阿拉伯、伊朗、印度各国的商旅们,都积极地在泉州构建社区,供奉自己的“神佛”。泉州的官员尊重番商们的习俗,甚至允许他们共同参与城市管理,一些阿拉伯人还成了重要官员。为了让世界不同国家、不同信仰的民众能自由地来到中国开展贸易交流活动,唐宋之时中国甚至还予以外国人若干治外法权。当时的化外人如若犯罪,往往从轻处理。《宋史·汪大猷传》记载,汪大猷知泉州时,有番商与人争斗,非伤折罪,皆以牛赎。大猷曰:“安有中国用岛夷俗者?苟在吾境,当用吾法。”从汪大猷认为处理过轻的意见中,我们可知唐宋之时政府对外国人的宽容。
那个时期的泉州,以全球化视野和积极的商贸活动展现了“涨海声中万国商”的景象,成为世所公认的“光明之城”。泉州以天人合一、兼容并蓄的思想,使海内外多元文化同城相安,“半城烟火半城仙”,成为一座与耶路撒冷不同的具有世界意义的“和平之城”。泉州人以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意识构建了一座“勤勉之城”。泉州因为“满街都是圣人”,独具灵活机智、善于山海交融、勇于应对时艰,孕育出“智慧之城”。
那个时期的泉州,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精神。他们坚守着“重乡崇祖”的家国观念,守护家园,不忘来处;坚持文化皈依,传统不丢弃,新潮不落伍!他们张扬了“爱拼敢赢”的冒险精神,自强不息,信守“少年呣打拼,老来无名声”的思想,敢于向海求生,险中求胜!他们构建了“重义求利”的务实思想,讲究实际,反对虚无;强调利益共享,追求互惠共赢!他们锻造了“山海交融”的灵机意识,懂得趋利避害、灵活机变;立全球视野,取灵智之为。
最可贵的是,泉州族群向海图强的思想意识从古至今一以贯之。在刺桐港衰落之后,泉州人仍然继续他们的耕海牧洋,他们开辟安平港,坚守东南海疆,开发台湾宝岛;继续浮海过洋,坚定地走向世界,把象征海洋文明的海神天后信仰远播到海丝沿线各国,把“和而不同、友善互惠”的中华文化展现给世界人民,为侨居地的经济和文化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当今国家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面前,泉州人的商贸活动更显生机。2020年以来,泉州作为地级市连续多年迈入GDP万亿俱乐部。泉州族群的创新精神始终伴随着泉州人的生活。泉州是中华海洋文明的代表、是世界商贸运营的典范、是中华民族拼搏江湖的样板。
二、宋元泉州所展示的中国海洋文明模式
△磁灶金交椅山窑址
文化是人类的生活样式,是人类在与大自然和谐发展中创造的物质的和精神的产物。人类在与海洋的交往中制造的海航船舶、产生的航海技术、运行的商贸体系、创造的海洋神话、形成的海洋风俗、构建的海洋科学等等都属于海洋文化。
当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海洋文化在某一个时期处在人类发展的前列之时,就构成了领先世界的海洋文明。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上,存在着多种样式的海洋文明。回溯历史,至少有两大海洋文明体系值得一说。
“向海而兴、成者为王”的欧洲模式
古希腊人通过航海贸易维持生计,发家致富,殖民扩张,给诸城邦带来了席卷天下,并吞八荒的野心。其后的西方国家持续热衷于海外殖民掠夺,其根源正是来自于古希腊海洋文明的影响。自达·伽马开辟非洲好望角航线、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开始,欧洲的一些强权国家先后成为海上霸主。他们依靠坚船利炮和掌控的海上航线,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殖民活动。
第一个世界性帝国葡萄牙,从1415年征服北非休达开始,率先打通印度航线,东帝汶、澳门先后沦为葡萄牙的殖民地。第一个日不落帝国西班牙从16世纪中期开始,发现美洲大陆,消灭印加帝国。17世纪的荷兰成为当时世界最强大的殖民帝国,对外贸易额占到全球的一半,10000多艘荷兰的商船横行在全球的每一个角落,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号称海上“马车夫”。18世纪欧洲大陆的海上霸主转为法兰西帝国,外号“高卢雄鸡”。19世纪是英国主导世界的时代,当时英国的经济世界第一,殖民地数量也是世界第一。
这些海上霸权国家依靠其海洋航线优势和军事实力,巧取豪夺他人财产,奴役他国百姓,强权占领他国家园。以欧洲为中心的海洋文明,从葡萄牙到英国,无一不是在彼此的争霸中“成王败寇”,更迭交替海上霸权。今日之美国的所谓“航行自由”,把长臂伸向全球,仍在延续并创新着海上霸权行为。
“向海而兴、多元互信”的中国模式
△摩尼教遗址草庵
宋元时期的泉州在与世界互动中已经形成了区别于西方的东方海洋文明。
宋元泉州证明,中国的海洋文化不同于历史上欧洲的空手套白狼掠夺式海洋文化。中国从来不会通过强权和坚船利炮去殖民他国、夺取资源,去实现财富的原始积累。宋元泉州因为在经济发展、社会制度、精神思想、科学技术、海洋贸易等方面领先于那个时期世界人类社会的发展,成为公认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泉州至今还十分鲜明地保留着宋元时期泉州海洋商贸的行政管理机构遗址、城市格局的关键设施遗迹、多元社群与宗教建筑造像、陶瓷和冶铁生产基地、水陆交通运输网路。这一切都实实在在地向世界展示了宋元中国的一个系统而完整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全景。那个时期的泉州,“市井十洲人”,清真寺的祈祷、摩尼教的圣火、古基督教的祷告、佛教的梵音、道教的清修,以及天后宫的顶礼膜拜和府文庙的琅琅书声,是那样和谐美妙地交融在一起,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文化的生命活力。
泉州“向海而兴、多元开放、互利互信、共荣共赢”,与其他类型的海洋文明相比,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区别。一是精神层面有别。以泉州为代表的中国海洋文化虽充满冒险但不抢滩;虽逐利为上但不掠夺;虽远离家乡但不忘忧国。二是货物贸易不同。从泉州输出与输入的都是民生货物而非鸦片之类;技术和思想交流完全基于互鉴共享,着力推进的是社会的进步而非殖民。三是格局差别。泉州是开放迎宾,求同存异,允许信仰多元;不同族群可以和谐共处一城,通过商贸活动寻求共享发展,护海神祇与搏海之民相携前行。
三、海洋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沧海|摄
中国既是一个大陆国家,也是一个海洋国家。中国的海域包括东部和南部两个方位,除渤海属内海外,黄海、东海、南海属于太平洋。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约为470多万平方公里,是陆地面积的48.95%。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是一个具有农耕文明、游牧文明和海洋文明多元一体的文明共同体。海洋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世界历史发展可以看出,越是近代,海洋文明越是深刻影响着世界的格局。然而,在近代历史的演变过程中,由于中国制海权衰弱,欧洲一些学者就以为中国人只懂农耕,不知海洋;只会面向黄土内敛生存,不习于航海和进取冒险;海洋文明仅属于西方。
其实,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沿海地区的劳动人民就已知道“木浮于水上”的道理,创造了光辉灿烂数千年的舟船文化。假如以浙江萧山“跨湖桥独木舟”为依据,那么,中国舟船文化已有8000年以上的辉煌历史,是世界海洋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秦汉以降,由国家政权主导的海洋时代直到明初郑和下西洋时期,一直处于繁荣发展的进步状态。运用罗盘导航,根据海洋季风和水文形态把握航行时间和方向,中国的航海技术早已领先世界。求同存异、多元互信、和合共赢,中国的海洋精神深深地镌刻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中。
汉晋以来,泉州族群从闽越遗民文化中习得舟船谋生之道,从海上丝绸之路中获得面向世界的动力,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延续民族的血脉;千百年来,锻造了“重乡崇祖、爱拼敢赢、重义求利、山海交融”的闽南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共荣共赢的中国海洋文明。
泉州成为世界遗产,标示了近代以来已经不被世界关注的中国海洋文明重新获得世界的认可,历史上以中国为中心的东西方海洋文明交流互鉴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得到世界的肯定。
今日之中国正在继续弘扬优秀的中华海洋文明,向世界发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希望以多元共生、包容共进的理念共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共同维护海洋的和平安宁、繁荣发展与良好秩序,造福本地区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
作者简介
林华东,泉州师范学院原党委常委、副院长,二级教授,福建师大博士生导师,闽南方言和闽南文化研究专家。
编辑 郭梦雅 张春媚
审核 陈文经 陈超雄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