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加力度” 推动发展“加速度”
2023年,晋江全力实施“1+6”专项攻坚行动,强化定期调度、比拼晾晒,以抓铁有痕之势推进各项工作,向着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以实打实的成绩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
发展动能 在创新转型中加速释放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既是主题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其目标追求。在这过程中,晋江不断破解发展难题,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释放强劲动能。
1月4日,坐落于晋江经济开发区五里园的永佳智能装备产业园(一期)正式投用。而在未改造前,因为旧厂房闲置和一大片土地未开发建设,“低利用率、低产能、低贡献”一度成为这里的标签。
随着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工作的开展,2022年,晋江经济开发区指导晋园发展集团将该地块策划为园区标准化项目。项目整体投用后,可新增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将原地块的容积率从0.8提升至3.0。未来,这里将成为新兴产业聚集地,预计实现年产值8.5亿元,年税收2800万元。
2023年以来,晋江市紧抓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工作这一重大政策支持和发展机遇,举全市之力,一体推进土地资源整合、城市功能完善、用地效益提升、空间环境优化,盘活低效用地6500亩,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围绕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重大使命任务,晋江深入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切实以推动改革攻坚、增进民生福祉检验主题教育成效,形成一批广受群众好评点赞的特色项目。
福建和敏医院
主题教育期间,晋江策划生成“争一夺冠”项目,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科级单位带头领办全国有影响力项目10个、全省领先示范项目55个、全省有影响力项目37个、泉州领先示范项目30个,引导党员干部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奋发有为、干事创业。
其中,晋江市政协以“书香政协”为载体,紧扣“民营经济31条”“‘晋江经验’写入中央文件”“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等时政热点,组织“晋江政协讲堂”、“书香政协”委员读书分享会,宣传形势政策、凝聚共识合力;晋江市委组织部以“创建中国老年大学标准示范校”项目为抓手,扎实推进老年大学标准化建设,全方位提升老年大学的办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深沪镇则围绕“国家级中心渔港建设”,利用好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建设的“蝴蝶效应”,积极打造集食品加工、特色娱乐餐饮、滨海观光休闲、邮轮海钓等于一体的滨海精品镇区……随着主题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一个个“争一夺冠”项目持续推进,一批批全国有影响力的工作品牌落地开花。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晋江突出问题导向、深入调查研究,着力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针对当前全球经济下行、市场需求疲软问题,修订新一轮产业扶持政策15份,出台38项帮扶中小企业措施,清单式解决企业问题3835个;同时,搭建“晋品出海”全球对接云平台,建立33个海外仓,全力助企出海、稳住订单。针对企业反映集中的空间要素制约问题,强力推进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大抓园区标准化建设,已建成集成电路、绿色染整、智能装备等14个综合产业园区,可新增产业空间超千万平方米,容纳超1000家企业入驻,有效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针对产业科技创新动能不足问题,大力优平台、强主体、聚人才、活机制,推动香港理工大学晋江研究院、赛创未来、兰州大学晋江技术创新中心等17个平台高效运作,引导共建产学研联合体,积极培育集成电路、核技术应用等新赛道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问题难点逐一攻破,发展动能加速释放,科技赋能、数字赋能、资本赋能、空间赋能一体推进,新型工业化取得积极成效。
成绩的取得,还离不开一支过硬的干部队伍。在大拼经济、大抓发展的主战场中,晋江还将选树“担当者”作为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健全赛马比拼、动态晾晒工作机制,引领带动党员干部把主题教育激发出来的学习工作热情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
城市品质在有机更新中持续提升
开展主题教育,旨在持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晋江始终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全面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以城市品质提升检验主题教育实际成效。
2023年9月28日,对晋江来说是个意义重大的一天——我国首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跨海高铁——福厦高铁开通运营,位于晋江永和镇坂头村的泉州南站也在当天正式投用。由此,晋江迈入高铁时代,与福州、厦门形成“一小时生活圈”。这不仅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方便,也为高铁新区站点区域及周边连片发展插上翅膀。
福厦高铁列车在安海湾特大桥上飞驰,乘客坐着高铁看大海。
“现在山前村在家人口还有2600多人,福厦高铁泉州南站的投用,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出行交通的便利,还能进一步拓宽村民收入来源。”家住泉州南站附近的永和镇坂头村村民吴老伯说。
2023年9月,晋江高铁新城实验幼儿园正式开园招生。永和镇山前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明深感叹道,高铁新区配套的优质教育资源,让村里的孩子能够就近就读好学校,家家户户都能享受到新区建设的成果。
事实上,高铁新区只是晋江优化布局、推进区域协同联动的一个缩影。去年来,晋江大力实施“强主城优辅城”策略,晋东、科创、高铁、紫帽等新区片区建设提速,梅岭中片区、池峰路南延片区、世纪大道南延伸暨北环片区、英林中心镇区更新改造等项目有序推进,城市框架布局更加优化。
2023年6月2日,泉州南翼国家高新区建设指挥部晋江市分指挥部揭牌成立。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建设加速……半年多来,泉州南翼国家高新区晋江区域建设全面起势,晋江举全市之力“再造一个晋江”的行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特别是南翼晋江国际芯创港、集成电路产业园、金井绿色新材料产业园和跑马路、南天南路、檗谷南路、景观北路等多个项目和道路的建设备受瞩目。
泉州南翼国家高新区晋江区域建设如火如荼。
晋江城市能级持续提升,攻坚实施“城市品质提升”专项行动,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城市框架布局更加优化。全年空气优良率达99.4%,越来越多珍稀鸟类成为常客。实施“百企帮百村、乡贤促振兴”行动,设立“乡村振兴日”,举办全国大学生乡村设计竞赛,成功落地全国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试点,磁灶镇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全市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2.34亿元。
民生福祉在共建共享中日益增进
为了让主题教育成果更好惠及民生,晋江聚焦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在深入群众、贴近群众、服务群众中,紧紧围绕群众重点关心关注的民生事业不断发力,把惠民生、暖民心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用民生“温度”检验主题教育“深度”。
“感谢党和政府,空闲时,我终于可以坐在家里看电视了!”2023年12月21日,一台崭新的电视被抬到东石镇埔头村低保户洪清波家时,他笑得特别开心。
洪清波今年71岁,患有肺气肿,需长期服药。受益于2021年“四帮四扶”帮安居(翻建)工程,他终于搬进了新家。2023年,民政工作人员入户调研,询问他的需求时,他表示想要一台电视机。
他的小小心愿,得到了晋江市民政局的重视。该局通过组织开展“心系困难群众,助力纾难解困”民生微实事项目,通过链接社会爱心组织,为14户像洪清波这样的“四帮四扶”工程帮扶家庭捐赠家具、家电等爱心物资,合力帮助他们纾难解困,更好地满足困难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差异化救助需求。
“之前这里都是杂草、垃圾,又脏又乱。整治后,不仅干净整洁,还方便停车,不少群众都来这里散步休闲。”去年底,位于灵源街道大山后社区的泉源路停车场改造项目完工,备受居民好评。大山后社区网格员柯庆全介绍,大山后社区将原本让群众苦不堪言的垃圾场改造成便民利民的停车场,不仅解决了垃圾堆放污染环境的问题,提升了社区的人居环境,还缓解了周边居民的停车压力。
面对小区停车难,通过网格员走访推动,罗山街道福埔社区将百宏雅苑小区旁边一块闲置20多年的边角地进行改造,引进第三方投资,建成一处可停放20多辆车的停车场,既清除了卫生死角,又解决了群众停车难问题,还增加了社区集体经济收入。
类似的故事还在不断上演。过去一年,晋江民生福祉日益增进,超8成财政支出投向民生领域,办成24件为民实事、117件民生微实事,落地全国首批市域产教联合体,完成镇街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晋江一中池店校区等23个项目建成投用。国家级重点专科实现“零突破”,福建和敏医院开工建设,市第三医院扩建、晋南医院二期等4个项目建成投用。29家养老服务设施、25家托育服务机构相继投用,为100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获评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晋江用心用情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真正把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暖到群众的心窝里。
梧林传统村落景色秀丽,游人如织。
新的一年,晋江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扛牢主力领军担当,实施“1+6”专项三年行动,加快构建“一三一三七”发展格局,不断创新发展“晋江经验”,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县域示范,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效检验主题教育的成果。
记者手记
以学促干 以行践学
用实绩实效说话,是检验主题教育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标尺。回顾2023年,晋江凭借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奋力追赶、敢于超越,始终保持着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
主题教育明确提出“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就是要坚持学习教育和推动发展两手抓、两促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学思想见行动,凝心聚力促发展。今后,我们还要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坚持标准不降、劲头不松,全力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继续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靠拼搏、靠实干,努力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真正把主题教育成果呈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上,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县域示范。
(记者 沈茜 董严军 秦越 陈巧玲)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