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街镇动向 >>正文

陈埭78岁林良生:一手舞大刀 一手雕小花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24-01-10 15:18
  

  传统武术在中国可谓一绝;食品雕刻艺术是中国烹饪中的一项独特的刀工技艺,也是中国饮食文化中一块奇石瑰宝。这两者一个大开大合、一个精致细致,似乎很难会把它们联系到一起。但是,在咱厝,却有一位老先生,他不仅精于武术,也精于食品雕刻,一面豪气冲天舞着兵器,一面又能静心娴坐刻着花朵,一动一静和谐地集于他一人身上,可谓“神奇”。他便是晋江陈埭镇洋埭村78岁的林良生。

  01习武60多载 偏好短兵器

  晋江陈埭镇洋埭村早年习武成风,有过许多的“武林高手”。但随着岁月流逝,老一辈的拳师走了一个又一个;如今,还在习武,且在村里有一定知名度的人已不多。林良生便是其中之一。

  在洋埭农贸市场旁一幢老旧的石头房里,记者见到了林良生,眼前的他红光满面、声若洪钟,让人不敢相信他已经是位78岁的老者。林良生带着我们向二楼走去,只见一楼的楼梯口,放着一个练功的不倒翁沙包;二楼的大厅里,各种兵器悬挂在柜子里,二楼走廊的石柱也被绑上垫子,成了练功的工具。目光所及,就算不认识林良生,也会知道“这是到了一个‘武林高手’的家了”。

  林良生随手取下柜上的一个兵器。“这是钩,也叫虎头钩,是中国传统的十八般兵器里的短兵器。”他举起手中的钩向记者介绍。原来,在中国传统的十八般兵器中,有长兵器和短兵器,各有所长。林良生更偏爱短兵器,虎头钓、双铁尺都是他平时练的。

  “这个钩耍起来很威风的。”说话间,林良生便展示起钩的套路,只见两把虎头钩在他的双手间时而横扫,时而一推,时而点勾,时而挑挂;动作之时,走钩似飞轮,转体如旋风。站在他两米远的地方,都能感受到人和兵器劲力刚猛,气势雄伟。据介绍,这个虎头钩整个钩体除把手外,四面均有锋刃,因此它对身体的锻炼与技术要求均不同于其它器械,像林良生能用得这般虎虎生风,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做到。

  “我从10岁出头就开始习武了,到现在练了有60多年了。”林良生说,习武不仅是兴趣,更是习惯,一个坚持了60多年的习惯。小学时,林良生便跟着村里的老拳师习武,之后又跟着一些寺庙的老和尚练功,从拳法到棍法,再到各种兵器,他都有接触。后来,他选择练习拳法和短兵器。“对我来说,短兵器更趁手,套路短小精悍,攻防紧凑,使用灵活。”说起练习短兵器的好处,林良生很有自己的感受。

  02每天凌晨4点出门练习

  在林良生看来,无论哪种武术套路,都要求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合为一体,“内练气,外练力”是习武之人的基本功。60多年来,他坚持每天练习,天气好的时候就到户外练习,天气不好时,就在家中空旷之地练习。

  “以前每天凌晨4点就要出门去练功,在海边找一个空旷的地方,面向东边,朝着太阳升起的方向练。”林良生说,练武讲究一个气,清晨空气好,阳气上升,随着太阳的上升开始练习对于练气有很大的帮助。数十年来,他一直保持着这个练功的习惯,直到这两年年纪大了他才改变了练习方式。“我现在每天早上五点起床,洗漱一下就到村里去散步,走个半个多小时再回家练手劲。”林良生说,最初,他在二楼走廊的大理石柱上绑了一个垫子,每天在上面练手劲;后来,儿子为他买了一个不倒翁沙包,他就以沙包练习手劲为主了。“我们叫练手刀,每天都要练。”林良生挥起双掌在石柱上演示了一下,手掌两侧可见长期练习的老茧,“虽然只是练手,但是对全身都有很多好处。女性也适合学习这个,是很好的防身术。”

  习武60多年,林良生有自己的一套练习方法。“以前师傅教,都是口口相传,我怕自己记不住,会默记下来再记到本子上。”林良生拿出一本发黄的拳谱,封面的几页已经模糊不清,翻开里面,清晰可见一个个拳法套路口诀。这本手抄拳谱有多少年,林良生已记不清了,“最少有50年了吧,我每天都翻看。”

  同村的林照连,今年62岁,跟着林良生习武40多年。“我开始跟着师傅学习的时候就见过这本拳谱了,以前的师傅一边教一边念口诀,会拿着这本拳谱教我们。”林照连告诉记者,他的师傅教了很多的徒弟,“他热爱武术,每天都要练,虽然年纪大了,可是到现在还是经常会跟人切磋交流。”

  03掌中“生花”的厨师

  其实,林良生并不是专职的武师,而是一名厨师。做了一辈子厨师的他,是远近闻名的做菜好手。多年来,无论是村里还是附近乡村的红白事都喜欢叫他去做菜。忙的时候,他一个月有27天都在做宴席。做菜好吃对于他来说是最基本的,能把菜做到色香味型皆佳,是他的追求。为此,他练就了一手绝活,那就是做手工菜,“手工菜最讲究创意和摆盘。”为此,他下了苦功夫学习食品雕刻。

  在林良生家中,有一盒专门用来做食品雕刻的工具——20把各式各样的刻刀。这是1976年,他从上海购买回来的。那个时候,这一套工具的价钱对于林良生来说是笔不小的数目,但是他没有犹豫便买了下来,还专门买了食品雕刻的书回来自学。食品雕刻,讲究刀法、比例、构图及对刀具的掌控,是个非常细致的活,和兵器的大开大合完全不同,但这没有难倒林良生。

  “有兴趣,就难不倒。”林良生凭借着强烈的兴趣,每天利用空闲时间练习食品雕刻,竟然真的练就了一手好手艺。有一次,他到海尾村去做婚宴,想着摆盘好看一些,就用蒜瓣雕刻了一盘玉兰花。这时,邻家来帮忙的妇女看到了,以为是真花想拿起来戴,他连忙说这是假的,惹得妇女们一阵惊叹。

  2017年,村里有喜事,林良生便想着做一桌的手工菜去敬拜。他花两天的时间,做了十道手工菜。林良生的儿子拿出手机里的视频和相片,给记者展示那十道手工菜,只见,每一道都精美无比,色香味型惊艳无比。

  “你看这道葫芦鸡,要先将鸡整个脱骨,再灌入馅料扎成葫芦形状。这一道是用两个香菇装上肉泥,雕刻成蚌的模样。这是用黑鲳花制作成甲鱼。你看看,这甲鱼的头是什么做的?”林良生一边介绍一边问道。记者仔细一看,才发现那个甲鱼的头竟然是一颗鸭心。将一只鸡完整脱骨又不破坏鸡的外观并非易事,林良生却只要用15分钟就能做到。在十道菜里,有一盘栩栩如生的小鸟,如果不是林良生介绍,完全看不出是用虾做的。“虾尾是小鸟尾巴,小鸟的翅膀是香菇制作的,眼睛和嘴巴则是发菜。”在众人的赞叹声中,林良生说他还曾经用虾做过“琵琶”。“用虾做成琵琶,要先把虾去壳,再拍扁,放在汤匙中浇上蛋清蒸定型,而后用香菇做弦轴,冬粉做弦。”林良生描述着“琵琶虾”的做法,只是介绍都让人觉得惊奇不已:谁能想到,一个练武之人,竟然有这般想象力,并且能做出这么精致的食品雕刻细活来!

  在和记者聊天的时候,林良生拿了一小块胡萝卜,一边和我们说着话,一边雕刻了起来。不一会儿,一朵漂亮的“玫瑰花”便出现在他手中。“现在眼花了,看不太清楚,凭着感觉刻,刻不好。”林良生说,雕刻是很伤眼睛的,这几年,他的眼花越来越严重了,有四五年没动手雕花了,“偶尔手痒就拿个萝卜刻一刻。”

  无论是练武还是雕花,因为热爱,林良生在平凡的日子找到了自己不平凡的一面。因常年习武,林良生看上去比同龄人更加年轻。在他的心里,只要对生活有热情,有热爱的事情做,人就不会老。“你看我兴趣可多了,我还会南音呢。” 说话间,他拿起墙上一把古老的琵琶便弹奏了起来,爽朗的笑容让人不禁动容。

(记者 黄海莲)

标签: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刘忠琴刘忠琴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