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矛盾纠纷新解法 描绘平安泉州新“枫”景——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泉州样板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多年来,泉州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开展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推进“一站式”平台建设,实现群众诉求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不断把治理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枫桥经验”从乡村到城镇社区、到海上、到园区,从社会治安领域扩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领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市“一盘棋”
努力实现“案结事了”“解事结更解心结”
创新发展“枫桥经验”贯穿平安泉州、法治泉州建设始终,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成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防范化解社会各类矛盾风险的宝贵经验。市委政法委牵头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工作意见》,多次召开全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部署专题会、专项工作调度会,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作为市委“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社会安定稳定重大专项工作、“全面推进主动创稳”工作的重要项目,以项目式引领、清单化管理、时序化推进,确保工作有部署、方案有落实。各地各相关单位立足本地实际、部门职责制定相应子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工作步骤,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充分调动基层各方力量参与摸排起底,综合运用村规民约、政策制度、法律法规等各类规范,深入开展多元解纷、诉源治理,持续健全完善上下级、部门间各司其职又协同配合的‘一盘棋’工作格局,力争把矛盾纠纷、风险隐患防范在先、化解在小,努力实现‘案结事了’‘解事结更解心结’。”市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市委政法委还同步开展专项督导,有力推动工作落实、问题整改。
树典型,立标杆,泉州市本级勇立潮头——
优化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一站式”平台建设。泉州持续发挥全市各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功能,依托市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创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信息平台,按照“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依法办理、限期处理”一条龙运作模式,采取逐级上报、指定调解、协助调解等多种方式,实现矛盾纠纷在全市范围内有序流转、高效化解。今年以来,我市各地各部门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9786件。
倾力打造知识产权诉源治理新“枫”景。作为全省第三个成立知识产权法庭的城市,泉州以知识产权法庭为圆心,多措并举打造“半小时”诉讼服务圈,依托全省中院首个涉外知识产权诉调对接办公室,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与调解上海中心共同探索多元化解决路径,成功移送委托调解5件次,着力推动多元解纷向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和新兴产业、新型业态延伸。
在全国范围内首创融合集中处理、多元调解、智慧审判为一体的金融纠纷诉源治理新模式。市委政法委联合市中院、市司法局、市检察院、市公安局等部门成立泉州市金融纠纷一体化调处中心。自今年2月运行以来,中心受理各类金融纠纷19.2万余件,标的金额142.88亿元,调处成功3.9万件,调处金额28.07亿元。
各地皆“风景”
“群众自治圈”“社会共治圈”逐步形成
从一地的精致“盆景”发展为全市各地的精彩“风景”。各地与时俱进,研究新情况、把握新规律、创新新方法,积极推动群团优势互补,盘活有效资源,辐射带动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群众自治圈”“社会共治圈”逐步形成——
洛江区万安派出所积极探索“三会两网一动力”楼宇枫桥模式。整合业委会联合会、物业协会、物业(邻里)纠纷调解会“三会”力量,结合社区网格、小区智能监控网“两网”,融合小区党组织这一红色“动力”,及时解决好群众身边“关键小事”。
石狮市锦尚镇党委对准产业园区集聚、劳动争议复杂频发问题,通过搭建载体,凝聚合力,“排调防”并举,以“劳动争议不出园”为目标,积极探索园区劳动争议纠纷一站式、多元化调处新路径,就地妥善化解劳动争议,实现辖区长期“零上访”。
晋江永和镇党委充分利用农村宗亲互帮互助以及尊老崇老的良好传统,以“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林荣登为核心,邀请镇村威望公认、处事公道、热心公益的“三公”老前辈加入“老叔公”调解团,借由闽南传统“老叔公请你喝杯茶”,将怨气消除在茶桌、纠纷处置在源头、矛盾化解在基层。
南安市官桥镇党委以29个村(社区)调委会为单元,以行业性、专业性、社会性调解组织为补充的联合调解网络体系,建立诉调对接、公调对接、行调对接、访调对接、上下对接的“五对接”调解工作机制,“一站式”解决群众调解诉求。
安溪县蓬莱镇党委结合安溪县茶文化,创新设立“民情茶话室”“茶话说事点”,充分发挥安溪人“没事喝茶聊天”“有事聊天喝茶”习惯优势,打造听民意、释民怨、聚民心、解民忧的良好平台。
(记者 林铭珊)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