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赛场上的奥运冠军(赛场聚焦)
9月26日晚,在杭州亚运会乒乓球男子女子团体决赛中,中国乒乓球队再次包揽冠军,分别实现了亚运会八连冠和五连冠。马龙、樊振东、陈梦、孙颖莎、王曼昱等奥运冠军,在亚运会舞台上圆了梦想。
杭州亚运会中国代表团886名运动员中,包括36位奥运冠军。亚运会上,他们无疑是最受关注的明星选手。有人正处巅峰,有人“老”当益壮,他们都在赛场和人生舞台上展现出冠军风采。
当打之年
乒乓球女子团体决赛,中国队大比分3∶0击败老对手日本队,第11次捧起亚运会女团冠军。孙颖莎、陈梦、王曼昱先后亮相,展现了国乒的强大统治力。
“上届亚运会团体赛,我出场机会不多。杭州亚运会,我承担了主要任务。”孙颖莎说,“从青奥会、奥运会到亚运会,每次比赛都收获了很多经验。”
东京奥运会女团比赛,孙颖莎、陈梦、王曼昱协力夺金。中国女队主教练马琳说,杭州亚运会上,中国队员团结一心。在乒乓球项目上,中日之间的竞争将长期持续。
水花飞扬,伴随着运动员冲刺触壁,现场响起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在游泳赛场,张雨霏已在女子200米蝶泳和4×100米自由泳接力项目上斩获两枚金牌。
杭州亚运会上,张雨霏报名了7个项目。比赛前,她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我要为获得最有价值运动员(MVP)努力,至少拿到6至7枚金牌。”开赛初的出色发挥,为张雨霏的MVP之路开了个好头。
东京奥运会双杠冠军邹敬园,在体操男子团体决赛中再次以教科书般的完美动作,帮助中国队站上最高领奖台。
“我把团体项目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争取在团体和个人项目上都实现升国旗、奏国歌的目标。”邹敬园说。
中国赛艇冠军组合陈云霞、张灵、吕扬、崔晓桐摘得女子四人双桨项目桂冠,实现了金牌“大满贯”。姑娘们说,走下领奖台意味着重新开始。她们要更加努力、做好备战,争取在巴黎奥运会上再次夺金。
“老”当益壮
宝刀未老,锋芒依旧。杭州亚运会上,获得过奥运冠军的老将仍在赛场拼搏。
这几天,奥运冠军汪顺成为泳迷热议的人物。第四次踏上亚运之旅的他,在男子200米混合泳决赛中,以打破亚洲纪录的成绩站上最高领奖台。3天的比赛下来,29岁的汪顺已获得2金1银1铜。
新奥运周期的备赛对汪顺来说并非一帆风顺。更换教练后,他需要时间去适应并做出改变。福冈游泳世锦赛上,他的表现并不理想,很多人怀疑他能否重回巅峰。在杭州,汪顺用实力证明了自己。
时隔9年再度亮相亚运赛场,叶诗文对“老将”这个词或许感触更深。从2010年广州亚运会一战成名,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成为中国第一个奥运游泳“双冠王”,如今27岁的叶诗文堪称“身经百战”。
在25日晚女子200米混合泳决赛中,叶诗文在终点前超过韩国选手,拿到一枚银牌。“今天的成绩跟预期有一些差距,希望下一个冬训能够好好积累。”叶诗文说。
26日的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决赛中,由东京奥运会冠军鲍珊菊领衔的中国队夺得冠军,并打破亚洲纪录。鲍珊菊已成为中国女子场地自行车的领军人物。
巴黎奥运周期,该项目的参赛选手数量从2人调整至3人,鲍珊菊需要带领年轻队友适应新规,杭州亚运会的冠军让大家信心更足了。
女子重剑个人赛上,东京奥运会冠军孙一文惜败于韩国名将宋世罗。“亚运会比奥运会难打,中日韩和中国香港队选手的世界排名都很靠前。”孙一文说,27日的团体赛,她会“慢慢来”,带领队伍冲击亚运会三连冠。
惊艳亮相
9月28日,亚运会羽毛球团体赛将开打。拥有奥运冠军陈雨菲、黄东萍和陈清晨/贾一凡坐镇,中国队希望在更多项目上争夺金牌。
“作为杭州人,我期待有好的表现,在亚运赛场上不留遗憾。”陈雨菲说,羽毛球亚运会比赛的难度跟奥运会差不多,很有挑战。
根据最新一期羽毛球女单世界排名,排在前5位的是安洗莹(韩国)、山口茜(日本)、陈雨菲(中国)、戴资颖(中国台北)、何冰娇(中国),不难预见亚运会女单较量的激烈程度。
“凡尘组合”不久前拿到了羽毛球世锦赛历史上首个女双三连冠。连续作战,两人坦言最想要的是“10天假期”,但为了亚运会荣誉,仍要竭尽所能。
在跳水赛场,奥运冠军陈芋汐和全红婵既要在女子10米跳台双人项目上合作争金,又将在单人比赛中比拼“水花消失术”。“希望每次比赛都超越自己一点。”全红婵说。
奥运会女子铅球冠军巩立姣将开启自己的第四次亚运征程。本赛季,34岁的巩立姣仍保持着较好的竞技状态。此前的布达佩斯田径世锦赛上,她摘得一枚铜牌。谈及亚运会目标,巩立姣说,她的梦想一直没变,就是投出21米的成绩。
征战亚运会的中国举重队中,拥有李雯雯、侯志慧、李发彬和谌利军4位奥运冠军。30岁的谌利军拿过奥运会和世锦赛的金牌,但从未站上亚运会的最高领奖台。“亚运会金牌我还没有拿过,我会继续加油,在杭州实现‘大满贯’目标。”他说。
中国女排在此前的巴黎奥运会资格赛上发挥不佳,未能取得直通资格,球队面临着较大压力。转战亚运会赛场,丁霞、龚翔宇、袁心玥等奥运冠军将努力带领球队再创辉煌。
(记者 刘 峣 孙亚慧 王美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