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福建新闻 >>正文

大道同行 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将于10月11日在安溪开幕

www.ijjnews.com   东南网  2023-09-21 17:55
  

新闻发布会现场。东南网记者 陈培源 摄

  20日上午,记者在新闻发布会获悉,第12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将于10月11日至17日在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举办。

  本届国际民间艺术节与以往几届相比,有什么新亮点?为什么本届艺术节活动执行单位和主场放在了安溪?安溪县本土的文艺团体有哪些,会在此次民间艺术节活动中参加哪些活动?发布会上,主办方都一一作了解答。

  发布会上,中国文联国际联络部副主任、一级巡视员张锡海介绍作主题发布,他介绍,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大型国际民间文化交流活动,每三年举办一届,迄今已成功举办十一届。艺术节以“增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中外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宗旨,充分体现“国际性、民族性、民间性、群众性”特点,已成为中国文联对外民间文化交流的重要品牌项目。

  本届艺术节将一如既往地以音乐舞蹈交流演出为主,为观众奉献多场极具多元风格和民族特色的文艺演出。艺术节主要活动包括:10月13日在安溪影剧院举行第12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开幕式文艺演出,中国文联和福建省有关领导、特邀嘉宾、外国驻华使节、有关国际组织代表等将出席开幕式。此外还有专场惠民演出、艺术节欢迎宴会、中外艺术家大联欢、赴安溪县基层交流演出以及赴泉州和厦门巡演等,部分外国艺术团还将在艺术节结束后赴陕西和北京巡演。

  在答记者问环节,张锡海介绍,本届艺术节以“弘扬‘一带一路’精神,共创人类美好未来”为主题,以“大道同行”作为开幕式晚会名称。本届艺术节的主题鲜明、特点突出,邀请亚、欧、非多国来华参加,“其中既有荷兰、印度等多次参加过的老朋友,也有尼泊尔、赞比亚、摩洛哥等首次参加的新人,截至目前,已邀请到来自韩国、哈萨克斯坦、菲律宾等12个国家的8个艺术团,携手中国港澳台、内地和福建地方多个艺术团同台献艺,打造一场促进新时代文明互鉴的国际文化交流盛会。

  安溪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吕宝贝介绍了此次艺术节筹备情况。她表示,安溪作为此次执行方,高度重视、全力推进艺术节筹备工作。“活动筹备以来,安溪县即以‘当好东道主、办好艺术节’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做好各项后勤工作。我们希望通过细微周到的服务,让所有中外艺术家、广大嘉宾在安溪期间吃得放心、住得舒适、行得安全、活动得开心。”

  本届国际民间艺术节为何选定在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举办?福建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曾章团告诉记者,选择在泉州举办国际民间艺术节既有地利又有人和,“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这个特殊的年份,回到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对世界各国人民友好往来历史的一个回顾,更是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期待,而由县级城市安溪举办国际艺术节,这是中国文联、福建省政府对安溪能够办好本届艺术节的充分信任,也是对艺术节一以贯之的‘国际性、民间性、群众性’宗旨的深化。”

  曾章团介绍,安溪不仅是全国百强县,也是全国著名侨乡,更是茶文化的重要文化地理坐标。在这里举办艺术节既能引起海外同胞共鸣,又能以茶论道,以茶交友,茶中可传达出“和而不同”理念和开放合作的信号,“我们将立足文化地理优势,加强同全球各地的文化交流,共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据悉,安溪许多本土艺术团体也将亮相此次艺术节。安溪县副县长卢荣斌介绍,安溪对民间传统文艺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极为重视,民间文艺活动丰富多彩、充满活力。此次民间艺术节活动遴选南音、高甲戏、茶歌舞等地方特色参与演出交流。“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规模大、规格高,为茶乡人民认识世界文化艺术提供广阔视野,让当地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够充分感受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艺术魅力。”

  卢荣斌表示,安溪本土具有深厚的文艺文化土壤,艺术家通过这个舞台近距离参与交流,对启迪更高水平的文艺创作,助推文艺繁荣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第12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也是安溪向世界展示茶乡独特人文景观和特色文化的高规格平台,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让世界看见一个更加多姿多彩的文化之乡,并以此吸引更多人走进安溪、了解安溪。”

  据介绍,第12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艺术节将由中国文联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福建省文联、泉州市人民政府作为承办单位,中共泉州市委宣传部、安溪县人民政府作为执行单位。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举办第12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是泉州践行增进世界文明互鉴、弘扬“一带一路”精神,促进中外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次盛事。

  (记者 陈培源 通讯员 黄如莹)

标签: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
稿源: 东南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