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诺“考不过包退”却一拖再拖 中公教育被诉“退费难”
“承诺考试不过就一次性退款,结果变分期,退了两期就又没消息了。”近日,市民林女士致电本报热线称,自己遭遇了中公教育“退费难”。
疑惑:一次性退费变成分期退费
去年8月份,林女士通过中公教育官方App报考了中公教育2022年网校事业部福建网校医疗卫生招聘医途畅行直播笔试培训班,并缴纳培训费10800元。“我是从中公教育公众号了解到这个培训班的,觉得它是一个大的教育机构,知名度也很高,更有保障,身边也有不少朋友报考,所以就选择了这个培训班,当时对方承诺考试不过的话就退款1万元。”林女士说。
林女士提供的其与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签署的培训服务协议书显示:学员按要求参加培训课程和考试,最终笔试或面试未通过的,机构需向学员退还费用1万元。机构在收到学员提交的完整退费手续材料,经核实材料真实、符合退费条件后30至45个工作日内,机构将退费金额支付至学员提供的银行账户。
林女士告诉记者,她在中公教育晋江学习中心领取了学习材料,在线上培训班学习相关课程。“我按要求完成了所有培训课程,并参加了2022年福建省医疗卫生考试,但是没通过笔试。”得知成绩后,林女士于今年1月28日在中公教育官方App上提交了完整的退费手续材料。
3月30日,林女士收到了第一笔1000元退费。“1万元怎么变1000元了?”林女士感到疑惑,随即咨询中公教育晋江学习中心工作人员。对方表示,公司经济困难,无法实现一次性退费,只能分10期退费,每月退还1000元。林女士表示理解,并愿意接受分期退费。
无奈:分期变延期 退费迟迟未到
5月6日,林女士收到第二笔退费。“我目前只收到两笔退费一共2000元,从5月初到现在对方就没有再打款了。”林女士为此多次咨询,工作人员回应称打款需要排期。
6月1日,林女士再次追讨,对方答复说,第三次退费时间为7月底前,“目前总部给的都是这个时间,陆续给大家解决资金问题,争取早日打完。”直到7月23日,林女士仍未收到退费,她再次询问工作人员,对方回复:“总部给的时间是8月份安排陆续打款,最近资金非常紧张,总部也在尽力筹备资金,争取早日给大家解决退费问题。”
然而,截至昨日,林女士仍未收到第三笔退费。
“我联络了中公教育福建省的相关负责人,也打电话到总部咨询过,还拨打了北京和晋江的12315投诉,但仍然没有彻底解决问题,现在已经不知道要怎么办了,想要起诉,但发现之前忽略了协议书里有一条是‘对于协商不定的未尽事宜,需依法向北京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我哪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林女士郁闷不已。
了解情况后,记者前往位于梅岭街道松溪路的中公教育晋江学习中心进行咨询。“退费问题都是省级拨款下发至学员账户,我们解决不了,具体怎么下发我们也不清楚情况。”该中心工作人员表示。
随后,记者致电中公教育全国统一咨询热线。接线人员回应,“公司确实没有款项,全国都发不出去,也不是不退,只是分期打款,这种方式也是想尽快给大家一个交代。”对于分期变延期现象,对方则表示,具体需要和专项负责退费的老师联系。但记者拨打电话后并无人接听。
律师:可申请仲裁解决争议
晋江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前曾接到过林女士的投诉电话,并对中公教育晋江学习中心相关人员开展约谈,商定于9月15日前将第三笔款项退还至林女士。
但令林女士苦恼的是,之后的款项能否按时退还?是否每一期退费都需经历多方投诉才能拿到?
对此,福建天衡联合(泉州)律师事务所王雅青律师表示,对于中公教育未依约履行退费义务的情况,学员可根据协议书约定的争议解决方式,向北京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退还尚未结清的全部款项;学员可先询问北京仲裁委员会是否可以通过网上进行立案、开庭,若可以通过网上进行立案、开庭,将大大降低维权成本。
王雅青表示,学员与中公教育签订的培训服务协议书是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未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属于依法成立且有效的合同,双方均应按照合同约定全面履行义务。在学员符合退费条件的情况下,中公教育应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及时向学员进行退费。
对于中公教育提供的培训服务协议书针对退费约定了较多限制条件,且争议的解决方式约定为北京仲裁委仲裁,对泉州地区的学员而言维权成本较高的问题,律师提醒,签订类似培训合同的学员应注意,在签订合同前应详细阅读关于退费条件、退费时间、退费方式、违约责任及争议解决方式等的相关约定,谨慎签订对自身不利的格式合同。
(记者 杨静雯 林小杰)
- 晋江教育局发布!8月1日起,学科类培训机构停止暑期办学!退费期限是……2021/07/30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