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产业财经 >>正文

大变革时代,陶瓷企业如何“觅新机”?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23-09-01 10:09
  

  近日,在2023河北·赞皇高邑陶瓷产业发展论坛上,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秘书长宫卫作“我国建陶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专题演讲,对陶瓷行业当前所处的生存环境、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做出了详细剖析。

  建陶行业进入理性周期

  双碳落地、需求下行、成本上涨……当前,建陶行业在告别“高速发展”的时代后,进入一个理性的周期。在宫卫看来,建陶行业正经历着转型升级关键期。双碳政策落地、能耗政策收紧,已经成为倒逼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把利剑。如今,各级地方政府都在核定能耗排放指标,随着碳中和、碳达峰目标不断推进,政策迭代将迫使企业不断地转变能源结构,加速节能减排技术应用。

  “广东陶瓷行业将于明年开始进入碳交易市场,碳指标不够,就要去市场上进行交易,无形之中将增加企业的制造成本。是否有足够的竞争力和空间去应对未来的市场竞争,是每一家制造型企业要去面对的非常现实的问题。”宫卫说。

  数据显示,全国陶瓷砖总产量在2014—2017年达到100亿平方米的峰值后,开始一路下行,到2022年跌落至73.1亿平方米。但另一方面,最近几年在政策持续迭代、淘汰落后产能持续加码的情况下,全国陶瓷砖总产能非但没有下降,反而还略有增长。

  截至2022年年底,全国陶瓷砖产量125.6亿平方米,扣除一部分“僵尸产能”,有效产能大致为100亿平方米,实际产能利用率70%。宫卫判断,未来,随着房地产从增量市场变成存量市场,以及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中国瓷砖产量可能会再跌落至50亿平方米左右,全国瓷砖产量还会下降30%。

  跨界“打劫” 加速行业洗牌

  当前,如何最大化释放销售力成为陶瓷企业要面对的关键问题。另一方面,受房地产影响,现金流压力是巨大的,陶瓷企业需要重新思考渠道的均衡化、健康化。

  另外,新材料新技术跨界“打劫”,加速行业洗牌,新材料对传统陶瓷砖的侵蚀趋势越来越明显。现在在美国、欧洲的地面铺贴材料中,新材料和石晶地板的市场占有份额已经远远超过了瓷砖。“一方面,我们感受到了市场下行的压力,但是消费者的审美和诉求并没有降级,反而随着信息碎片化变得越来越理性。”宫卫说,当前消费者买的已经不是产品,而是服务和空间。所以,当下很多品牌陶瓷企业,已经在推广成品交付、微笑铺贴服务等,以“产品+服务”赢得消费者。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和消费竞争加剧的环境下,很多企业通过技术升级来降本增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生存空间。因此,现在很多企业在做技改,通过“小线改大线”,实现提质增效、降本节能。

  此外,疫情防控常态化后,消费者的健康意识也在提升。所以,除了传统的满足消费者装饰效果的产品外,舒适、便捷、健康等需求催生陶瓷砖向功能化方向发展。

  陶瓷企业未来要如何发展?宫卫认为,在大变革时代,在政策迭代、消费模式变化、渠道变革等多重因素影响的当下,陶瓷生产企业更多地要去思考双碳问题,思考如何去提升产品品质,通过智能化生产、节能减排、环保与绿色技术的应用等,由传统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在消费端,陶瓷企业需要面对的是,如何用“产品+服务”来赢得消费者心智,为市场源源不断地提供差异化的场景。

  正视挑战 修炼内功

  在新一轮的市场竞争下,宫卫预判,未来将有三类企业会存活下来:第一类是品牌企业、上市公司,这些企业在历经了20余年的品牌耕耘和培育之后,享受到了时代的红利;第二类是区域性的制造型企业,它们通过精细化管理,将制造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成本降到最低,为品牌企业赋能,为周边区域市场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第三类是“专精特新”企业,在细分领域做到了前三名。

  “即使我们感觉到压力不小,但是国际同行依旧对中国市场报以羡慕的眼光。”宫卫表示,陶瓷行业要正视当前所面临的发展环境与挑战,把握大势、跟随大势,积极地面对时代的变化。

  宫卫强调,“90后”“00后”已经成为消费市场的新生力量,“懒人经济”的盛行下,他们已经不再关心产品的价格,更多的是关心产品是否环保,是否与他能够产生情感链接,是否影响他的消费心智……

  总而言之,陶瓷行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无论是产品的设计风格,还是产品的规格、功能性,以及整个技术装备、交付方式、应用场景等都发生了改变。陶瓷企业能否抓住趋势来应对这种变化,是企业未来能否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

(记者 王云霏)

标签:陶瓷|制造业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刘忠琴刘忠琴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