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街镇动向 >>正文

安海64岁王垂厂:传承纸扎技艺51载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23-08-23 15:55
  

  昨天是一年一度传统的七夕节。在晋江,七夕节被称为“七娘妈生”。清《泉州府志·风俗》记载:“七夕:乞巧。陈瓜豆及粿,小儿拜天孙。”这个“天孙”便指“七娘妈”。这一天,家家户户要搓糖粿,烧“七娘妈亭”。因此,每到七夕来临前,制作“七娘妈亭”的纸扎手艺人便非常忙碌。

  “七娘妈亭”是一种运用传统纸扎技艺,用纸、竹篾扎制而成的传统民俗用品。传统纸扎在闽南俗称糊纸、扎纸、彩扎等,是将扎制、贴糊、竹艺、剪纸、泥塑、彩绘等技艺融为一体的民间艺术。去年6月,晋江传统纸扎技艺被列入晋江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如今,晋江各镇(街道)都有不少纸扎手艺人,其中安海洋南村因为有许多人从事纸扎手艺活而被人们称为“糊纸村”,王垂厂便是洋南村众多纸扎手艺人中的佼佼者。

  13岁学纸扎 一做51年

  七月初五(8月20日)早上,天空下着雨,在安海洋南村的纸扎手艺人王垂厂的家里,大大小小的“七娘妈亭”摆满了厅堂,一些刚刚搭完骨架、还没来得及贴上彩纸的半成品堆在角落里。伴着雨声,王垂厂正忙碌地制作着。

  王垂厂今年64岁,做纸扎却已经有51年之久。“我13岁小学毕业的时候就跟着父亲糊纸了。”王垂厂一边说着,手上的活却一刻也没有停下来,只见他拿着用纸搓成的纸绳(用特殊的纸抽成,纸扎手艺人称其为“纸辇生”),将处理好的细竹条绑在一起,然后取了虎口处的糨糊迅速地将纸辇生黏好,动作一气呵成,行云流水。

  “在闽南,新人结婚、孩子出生、十六岁生日,都要在七月初七这天用到七娘妈亭。一般的七娘妈亭有三层、五层、七层,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层数。”王垂厂说,七娘妈亭的内部贴着七位仙娘画像,相当于七娘妈的住所,所以整个亭的制作尤其注重细节。

  看着王垂厂剪纸、粘贴、绑金花,一个栩栩如生的五层“七娘妈亭”便跃然于眼前。当人们赞叹着他的手艺精湛时,王垂厂却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扎这种类型的七娘妈亭是非常非常简单的,扎各种复杂的人物才是最难的。”在他眼里,扎这七娘妈亭的程序相对于其他的纸扎作品来说是比较简单的。“像永和、龙湖一带订的七娘妈亭就更复杂一些,叫‘花亭’,会有很多人物。”

  王垂厂说得轻描淡写,但事实上,要完成一个这样“简单”的七娘妈亭并不容易,“像这种五层的七娘妈亭,一天只能做两个,要是做复杂一点的花亭就要用四天时间。”王垂厂说着,翻看手机里之前做的花亭给我们看,原来现场这种三层、五层、七层的七娘妈亭是平面的,而花亭则是立体的,如圆塔状,每一层的贴花都更精致细腻,每层上面还有各种造型的仙女造型,很是华丽,的确复杂了很多。

  口耳相传的老手艺

  “再复杂的我也能做出来,就是要花更多时间。”从事纸扎手艺51年,王垂厂的手艺已经深入他的骨髓。只要有人上门来找他做纸扎,无论是七娘妈亭,还是其他的纸扎工艺品,他都会承接下来。

  “纸扎品多用于红白喜事场合,特别是在闽南各种岁时节庆民俗活动、人生礼仪中,时常都会看到纸扎的身影,像春节的春枝、敬天公的灯座、七夕节的七娘妈亭、元宵节的灯笼、舞龙舞狮的纸扎龙头和狮子头等,都属于纸扎工艺。”半个世纪以来,王垂厂做过无数纸扎作品,七娘妈亭、元宵灯笼、古厝神将、王船等,他的作品都以栩栩如生闻名。因此,他的顾客除了周边的乡邻,还有很多是来自南安、石狮,甚至厦门、漳州等周边县市的。

  “这是一门靠口耳相传的老手艺,只能靠不停地动手,还有学习前辈的技艺才能做好。”王垂厂说,要成为优秀的纸扎手艺人并不容易,要学会纸扎手艺,要先学会折纸、剪纸、刻纸、画纸等基本功;再掌握破竹子、削竹片、扎竹篾及制作糨糊的技巧;还要学怎样用竹条扎出基本框架、用底纸粘贴出基本造型、用彩纸装饰不同区域等。

  对于制作纸扎的细节,王垂厂很较真,糨糊的材料要按什么比例调、扎纸色彩要怎么搭配、哪个步骤要先做,他都有自己的“谱”:破竹的时候不能戴手套不然会用力不均、糨糊一定要用面粉和明矾制作才会黏,每次熬糨糊只熬一周的用量……“这些都是基本技巧,还要善于从日常生活中获取灵感与创造力,比如一些作品需要制作人物,神话人物、历史人物是怎么样的,只能靠学习和想象,然后结合神话故事与民间民俗文化去创作。”

  四代人接力传承

  王垂厂说,纸扎的手艺就是靠着这样的口耳相传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我们家几代都是糊纸的,究竟从哪一代开始做这行的,我不记得了,只记得爷爷那一辈就是做这个的,后来父亲四个兄弟也都是做这行的,我和其他堂兄弟也从小跟着做。”王垂厂说,如今儿子也跟着他在做。

  “我们这些做糊纸的人生活很简单,每天就是和竹子、纸辇生、糨糊、彩纸打交道。”王垂厂说,做纸扎,一年到头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遇到没有订单的时候就要备料,要破竹(用破竹刀将竹子破开,削成不同长度和粗细的细竹条)、要熬糨糊、要搭骨架……”

  “做这个很累很辛苦,但是既然做了就要做好它,把它传承下去。”这几年,随着时代在改变,纸扎的内容也增加了很多,顾客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王垂厂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也不断地研究怎么去创新、丰富纸扎的品类。得知纸扎技艺被列入晋江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后,王垂厂很高兴,“成为非遗,这门老手艺就会被更多的人看见,也会有更多人看到我们这些手艺人。”

(记者 黄海莲 陈巧玲)

标签:安海|纸扎|七夕节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刘忠琴刘忠琴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