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社会民生 >>正文

让“关键变量”变“最大增量”——晋江经济开发区厚植创新沃土赋能高质量发展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23-07-17 09:41
  

  晋江市创新创业创造园(简称:三创园)科技孵化基地(科创慧谷·晋江)荣获“2022年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称号、开发区22家企业入围2023年福建省科技小巨人企业名单、晋江10家“创新成果展示标杆企业”开发区占6家、信泰集团位列“2023工业互联网500强”第161名……今年上半年,一系列创新成效和创新探索,激发晋江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澎湃动能。

  晋江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许国鑫表示,三创园上榜“国字号”是对晋江长期以来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最大激励,也赋予了晋江新的发展契机。开发区将持续放大三创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效应,深化构建“孵化器+众创空间+加速器+产业基地”的创新孵化体系,加快建设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科创生态,打造晋江创新高地,为晋江实体产业的升级发展提供更强劲的创新引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创新是第一动力。下一步,晋江经济开发区将持续放大三创园双创策源地效应,着力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数字园区建设工程等,力争到2025年,实现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4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达30家,数智转型企业达400家,让“科创森林”枝繁叶茂、加速成长,全面提升经济开发区能级,为争创国家级开发区助力添彩。

晋江市创新创业创造园全景图

  十年再出发 释放国家级孵化器效应

  夏日,万木葱茏、鸟语蝉鸣,三创园入口处竖立着“创新创业创造”“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大字,特别显眼。在这里,一个个孵化项目将“梦想”变成“现实”,初创企业从“新秀”成为“名角”,新兴产业由“独木”成为“森林”。

  在晋江市委、市政府科学部署、统筹协调下,2012年,三创园启动建设;2015年,三创园科技孵化基地获评福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017年,园区创客大街海西创客学院被评为省级众创空间;2022年,三创园被纳入晋江经济开发区“全市一区”发展格局;今年5月30日,科技部公布“2022年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名单,三创园科技孵化基地(科创慧谷·晋江)上榜,成为晋江市首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晋江由此实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零”的突破。

  经过十余年发展,三创园逐步建成一个由育苗、孵化、加速到产业化的全链条、接力式科创闭合生态圈,成为企业创新创业的“凤凰巢”。

  “智能鞋是鞋企跨界新生的契机,未来大有可为,我们希望尽己所能,助力本土鞋服品牌智能化升级。”2021年年底入驻三创园的元络科技公司CEO杨鑫杰说,公司团队有20年鞋领域从业经验,熟悉制鞋全流程全链条,已经同鞋服品牌特步、FILA、李宁等建立合作关系,提供智能鞋服穿戴类解决方案,也得到小米、白小T、新型潮牌等品牌关注。公司研制的LIGHT-NU系列、X系列等主要应用于鞋产品的电子化外观升级,填补了国内智能鞋的空白,实现了鞋产品电子化、智能化、商业化,使我国在该领域的研发和应用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今年6月18日至22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海峡创新项目成果交易会在福州海创中心举办, 致慧医疗提供的“新型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纳米技术——全球首创PETCTC®技术”项目也作为依托单位——同济大学的展示项目受邀参加了院士及主宾高校专题馆的展示。致慧医疗是2018年通过“海峡计划”引进落地晋江的。这五年期间,致慧医疗董事长、创始人陈炳地收获颇多。目前已有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试剂、自动化血样处理设备等三个产品走出实验室,适用于肿瘤疾病的早筛、早诊等。目前,陈炳地的项目已经与全国近40家医院合作。

  “我们现在做的就是技术创新,企业已经实现伞中棒所有装配环节机器代工。在智能制造上能有这样可喜的成绩,离不开园区在双创培训、人才引育、产业对接、融资对接等各方面给予的帮助。”今年初刚从三创园孵化毕业的晋江市聚赢数控有限公司董事长萧天佑说,今年“伞中棒智能生产线”项目已进入规模化生产,预计至今年年底将投入超10条生产线,明年生产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公司将朝着打造“全球首个伞中棒智能工厂”的方向大步前进。该项目一条生产线替代八九名工人的工作量,可以全天候生产,节省90%以上用工,既解决行业用工难用工贵的痛点,又实现高自动化、高效率、高精度、低成本生产;同时,缩短了生产周期,进一步提升行业产区竞争力。

  赛创未来(福建)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付博涵表示,公司于2019年开始连续三年与晋江举办的“海峡杯”福建(晋江)创新创业大赛开展合作,负责大赛的组织执行。目前,公司正与晋江市就全力打造“一个大赛(双创大赛)、一个孵化器(三创园)、一只基金(人才科创基金)、一个学院(创新创业学院)、一个园区(南翼新区)、一个总部(赛创未来南方科创中心)”等“六个一”精准“双招双引”全生命周期创业创新生态体系的合作进行深度对接,拟开展以“成果转化+项目孵化+企业孵化+产业催化+人才引入”为目标导向的运营合作,通过精准靶向对接和精细化服务,促进高层次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

  做强引擎 加快产业跨越升级

  产业,是经济腾飞的支撑,也是城市跨越发展的动能。

  作为晋江科技创新孵化高地,截至目前,晋江经济开发区三创园累计引入海西纺织新材料工业技术晋江研究院、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中心、华为(晋江)工业互联网云孵化中心、石墨烯技术研究院、中关村硬创空间(晋江)科技有限公司、香港理工大学晋江研究院等13家公共科研平台。这些科创平台与晋江制造企业合作实施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已超百个,受益企业超千家。一系列高端平台资源组建了“平台+企业”创新联合体,形成研发—孵化—落地产业创新生态链,为实体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媒体采访团走进中关村硬创空间(晋江)科技公司。

  “我们将与企业在石墨烯技术产品项目的材料研发、开发、产业化、技术服务、咨询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特别是针对晋江企业研发生产中的卡脖子问题展开联合攻关。”福建海峡石墨烯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罗圭纳表示,2021年12月,晋江市委、市政府引进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对福建海峡石墨烯产业技术研究院进行运营管理,高位嫁接北京院科研资源,建立低碳环保技术研发中心和新型功能鞋服材料研发中心,目前两个中心下各有两个实验室。同时,研究院与晋江当地企业联合共建长沙理工大学-低碳环境联合实验室、北京中润超油科技有限公司-石墨烯流体材料联合实验室、北京创新爱尚家科技有限公司-石墨烯特征纤维材料技术研发联合实验室、中航百慕新材料技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石墨烯增强环保涂料联合实验室、泉州星达鞋服材料有限公司-石墨烯改性TPU联合实验室、福建凤竹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环保工程技术联合研发中心、茂泰(福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石墨烯改性EVA材料共建实验室、福建建省华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石墨烯改性黏合剂材料共建实验室8个联合实验室。研究院先后突破石墨烯膜材料、石墨烯碳纤维复合材料、石墨烯环境净化材料等一系列原创技术,达成合作意向订单超2亿元。主导成立先进碳材料产业基金,配套引进“华墨”石墨烯润滑油、“荣烯”石墨烯集流体项目,为泉州及晋江引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增长点。

  福建海峡石墨烯产业技术研究院产品展示。

  由北京中关村硬创空间集团投资建设的福建晋江中关村中试测试实验室2022年5月份正式投入运营。作为一家国家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实验室主要提供包含方案设计、硬件开发、软件开发、工业设计和机械结构设计、样机试制、检验检测、中小批量及产业化为一体的“北斗七星”一站式硬科技服务,帮助本土创新型企业快速实现从研发到生产的产业化。目前,实验室已和园区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协助其开发芯片板卡、太阳能电子板等新技术。同时,实验室充分发挥平台总部资源优势,推动智能制造技术成果转化与产学研协同创新,与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所、泉州职业技术大学等多个院校开展科技创新联合攻关项目合作。

  通用技术中纺院海西分院(以下简称“海西分院”)是晋江引入的高水平研发平台之一。海西分院从2013年落地晋江至今,已经累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4项,服务企业2700多家次,共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76项,并先后与200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海西分院副院长郑小佳颇为高兴的是,在平台落地晋江的十年间,有幸见证并且参与了晋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医疗健康、半导体等新兴产业孕育而生的过程。

  前几年,海西分院与香港大学技术团队合作,孵化成立公司——泉州博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开展类器官培养基的研发和销售工作。目前,已成功搭建类器官培养基中试生产线1条,其呼吸道类器官扩增试剂盒等系列产品已在院士团队、医疗研究机构等类器官技术研发单位广泛使用,利润率超过80%。

  ……

  这些案例只是众多成果的惊鸿一瞥,是三创园品牌效应、创新能力不断显现的硕果。这些科研创新公共平台,既帮助企业有效解决转型升级中的核心技术、共性技术研发难题,又为区域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有力的创新动能。

  厚植沃土 梯次培育创新型企业

  这是一方激情洋溢的创新领地,这是一方生机勃勃的创业热土。

  今年来,晋江经济开发区持续实施高新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战新企业“四个倍增”行动和推出服务企业高新化、高端化、智能化“三张清单”工作机制;建立完善“园区+基金+产业项目”发展模式和“房东+股东+综合服务员”招投联动模式。同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降低企业科技创新投入成本,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性。按“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的成长路线,梯次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积极打造科技型企业集群。

  日前,晋江首批“创新成果展示标杆企业”评选结果出炉,10家晋江企业入选。其中,开发区共6家企业入选,分别是三六一度(中国)有限公司、福建省晋江市华宇织造有限公司、向兴(中国)集团、福建海峡石墨烯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福建睿斯科医疗技术有限公司和泉州恒毅机械有限公司。此外,《互联网周刊》联合eNET研究院、德本咨询发布了“2023工业互联网500强”名单,信泰集团荣登榜单,位列第161名。

  “2022年,公司数字化项目达成率为95%以上。”信泰集团执行董事、副总裁许金泰指出,过去的一年,信泰通过数字化与智能化实现产业升级突破,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快速响应,保持稳健增长。据悉,早在2015年,信泰集团便开始在数字化领域不断探索。信泰在产品技术创新的基础上,通过智能工厂和产业链数字化协同平台的建设,实现产业升级突破,保持业务持续稳健增长。

信泰研发大数据精管中心

  许金泰表示,信泰集团旗下的万物智联公司作为省级数字经济“瞪羚”企业、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打造了信泰发展的第二曲线。目前,万物智联已经为晋江的食品加工、鞋服纺织、建材陶瓷、机械制造等多个产业的上百家客户提供数据化转型的产品和服务。未来,万物智联将依托产业数字化服务联盟更好更快地开展数字化转型业务、开拓新的增长渠道、达成业绩目标,打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新模式、新动能、新生态”,引领纺织行业“智增长”。

  搭建平台、服务企业、赋能发展……在晋江经济开发区三创园,一场由专业第三方平台——晋江数产互联公司提供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行动,正有序推进。

  据悉,晋江市数产互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由晋江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牵头,中海创科技(福建)集团与福建晋园发展集团携手权属公司合资组建的国有混改企业。该公司致力于推进产业集群数字化与工业园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和运营,目前,已深入晋江食品、纺织、鞋服、机械、注塑等传统优势行业,将加快推进各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我们将采用因企制宜、分级迭代的方式,以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为纽带,助力晋江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的提升,也为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建立数据要素价值体系打下坚实基础。”晋江市数产互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孙平表示。

  2022年底,打造出目前全球最大的经编间隔织物生产基地,年产经编间隔织物4.5万吨的晋江市华宇织造有限公司,摘得第七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桂冠。“我们将继续深耕经编行业,拓展运动面料、家居家纺、服装面料等经编织物品类。”晋江市华宇织造有限公司总裁苏成喻说,经过技术创新赋能,打造智能化工厂,华宇已形成科技型织造智慧园区。据悉,华宇通过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合1000多台套自动化经编设备,进行订单的自动化生产、追踪优化、异常处理、品质检测,产品不良率从25%降到5%,人工成本降低50%以上,同时产品研发周期从30天缩短到15天。

晋江市华宇织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三六一度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年底,三六一度在行业内率先提出了“碳捕捉”概念,发布了“CQT碳临界科技”。前沿科技的运用,为其占据市场份额提供了实力支撑。据统计,应用 “CQT碳临界科技”的篮球鞋产品约占三六一度篮球鞋产品规划总量的30%,未来占比将超过50%。据相关数据,三六一度连续5年研发投入占比4%左右,在同行业中位居前列,持续的高研发投入带来强劲的产品专业竞争力。

三六一度5G智能熨烫整形机

  厚植科创沃土,掀起高质量发展热潮。当前,晋江拥有高新技术企业647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10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5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209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5.57件……晋江将持续实施《推动创新主体成果展示工作方案》,进一步激发企业展示创新创业成果积极性,进一步发挥创新平台“塔尖”“重器”引领作用,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开辟赛道 驱动高质量发展

  实体为基,品牌为要,创新为魂。晋江以实体经济为支撑,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锻造发展新优势。截至目前,三创园累计孵化企业210家,引进各类双创人才2145人,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1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49家、省“产业领军团队”1个、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家、省创新型中小企业12家、省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2家、数字经济领域“瞪羚”企业3家和“未来独角兽”创新企业1家,4家企业在海交所挂牌交易,打造了企业创新创业的“凤凰巢”,助力“晋江制造”迈向“晋江智造”。

  当前,晋江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经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围绕创新链产业链精准配置资金链和人才链,晋江不断开辟新产业、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同时,推动人才流、信息流、数据流、知识流和资金流的多向融通,支撑全产业链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从1到N”的跨越。

  6月30日上午,科思创-斯兰联合创新实验室奠基仪式圆满举行。基于科思创全球领先的产品、工艺、设备的积累和斯兰深耕鞋服供应领域的专业服务能力,以及泉州的鞋服产业生态,双方共同达成在泉州建立联合创新实验室的合作意向。该实验室将聚焦低碳循环经济领域,引入科思创全球领先的低碳材料和技术解决方案,协作攻克技术壁垒;瞄准鞋企创新需求,加快新型产品的开发应用,赋能晋江鞋业产业,巩固国内市场,深耕海外市场,促进晋江鞋业产业做大做强。

  走进暂时“栖息”在三创园的福建睿斯科医疗技术有限公司,大厅复杂的粒子治疗物理过程展板、玄奥的微观粒子雕塑、精密的肿瘤治疗射频加速器、炫酷的科技风……无不令人眼前一亮。

  “我们正在积极推进自主研发的先进粒子放疗系统落地晋江,以科技赋能生命,守护人民健康。”睿斯科执行董事苏兴康告诉记者,造一台硼中子俘获治癌装置跟造飞机差不多,硬件、软件非常复杂。其是睿斯科针对国家高端肿瘤放疗装备制造短板而自主研发的先进粒子放疗系统,这些系统的研发涵盖了核科学与技术、核医学、机械工程、电子科技、软件工程、材料科学、自动化控制、生物制药、肿瘤学等多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不断促进我国先进粒子放疗技术的创新化和国产替代化发展。

  据悉,睿斯科项目的引进,是晋江构建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0亿元,规划用地133亩,计划在5年内发展成为年产值百亿元的高端医疗器械企业,助力福建泉州南翼国家高新区晋江区域打造“中国核医学谷”。

  一枝独秀不是春。在医疗健康板块,不仅睿斯科项目备受期待,基金招商也发出了“新枝”。

  厚新(晋江)生命健康产业园项目的招引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据悉,该项目将落地五里园,计划成立规模为5亿~10亿元的生命科学投资基金,将聚焦可穿戴医疗器械、新资源食品原料两大领域, 搭建“一产业一园区一基金”发展模式。项目首期预计引进3个子项目,三年内产值可达10亿元。

  在华清电子创新成果展示厅,一排排陈列整齐的证书映入眼帘,这些证书涵盖了17项国家、福建省、泉州市级各项荣誉,7项各项体系资质认证,30项发明专利,38项实用新型专利。

  “我们早期从事纺织、印染等传统制造业多年,10年前在电子新材料方面做了一些布局,抓住了国家5G通信快速发展和大力推进电子材料国产化的风口,这几年公司处在一个快速成长上升的阶段,近三年产值都呈翻倍增长,市场规模也在快速扩大。”华清电子材料董事长施纯锡告诉记者,华清电子是国内首家采用流延法规模化生产高端氮化铝陶瓷基板的企业,打破了国外多年垄断,持续性的科技创新是华清电子材料得以在行业细分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重要原因,也是企业今后发展的必然方向。

  “我们来晋江是因为晋江有产业基础,通过我们企业自身创新,把我们的新材料应用到晋江。”在三创园的配套扶持下,福建约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经理曾福泉的项目和团队成功落地发展,实现了液体色母新材料技术本土化、产品市场化,填补了国内在液体色母技术上的空白。福建省有零有食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冻干食品的研发与生产,通过不断推动技术革新及研发投入,业绩连年翻番,成长为国内冻干水果的龙头企业。

  “向兴采用以可再生物质为原料的尼龙面料N56(45%来源于可再生生物质),最大限度保留天然纤维活性成分,面料亲肤绵柔,穿着干爽舒适。”向兴商企部副经理谢云峰告诉记者,目前世界上超过99%的尼龙产品来自于石油,随着世界石油资源的逐渐匮乏,采用可再生的生物质材料作为原料生产尼龙成为解决石油问题的一个重要方向。历经数百次反复测试,成功投入量产的向兴生物尼龙面料涵盖轻薄羽绒、皮肤衣、风衣夹克、裤料等,最终成功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

  谋创新就是谋发展,抓创新就是抓未来。十年再出发,晋江经济开发区将穿上科技创新的“金靴子”,以矫健的身姿飞奔在争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赛道上,持续释放三创园国家级孵化器效应,做强引擎加快产业跨越升级,厚植沃土梯次培育创新型企业,开辟赛道驱动高质量发展,向创新要未来,向土地要空间、向空间要效益,立足传统优势,聚焦新兴赛道,推动园区建设从“标准”向“标杆”提升、“园区”向“社区”重构、“传统”向“高新”升级。

(记者 许春 王昆火 柯雅雅 曾小凤 施珊妹 陈巧玲 董严军)

标签:创新|高质量发展|经济开发区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刘忠琴刘忠琴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