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海沈诗献:情系“嗦啰嗹” 传承非遗梦
每年端午节,安海最特色的端午民俗活动“嗦啰嗹”总会成为焦点。2008年6月,安海“嗦啰嗹”民俗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这项国家级非遗的队伍里,有一个人,不仅身体力行参与“嗦啰嗹”的组织、表演,还深入校园传承教学,教学足迹遍布幼儿园、小学乃至职校。他就是安海文化中心工作人员沈诗献。今天,让我们走进他和“嗦啰嗹”的故事,一起聆听古老非遗是如何焕发新生的。
沈诗献(图中肩挑“铺兵三宝”及铜锣者)在梧林传统村落表演“嗦啰嗹”。
12岁师从老艺人
59岁的沈诗献和“嗦啰嗹”打交道已有40多年。12岁,爱好舞蹈的他师从尤金满。尤金满是远近闻名的闽南民间舞蹈艺人,从事闽南民间舞蹈表演、教学创作多年,尤以扮演旦角闻名。上世纪50年代,“嗦啰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颜昌瑞成立了一个创作组,由尤金满负责将“嗦啰嗹”变成舞蹈节目搬上舞台,这个节目到北京参加了全国性的演出,轰动一时。沈诗献跟随尤金满学习舞蹈,也渐渐接触到了“嗦啰嗹”这一古老民俗。
14岁那年,沈诗献家中突遇变故,他只能辍学帮助养家。“那时白天到通用机械厂做学徒,晚上就学高甲戏。”因为热爱表演,在生活困苦的情况下,沈诗献也没有停止学习表演。后来,在机械厂上班成为其谋生主业,而参加高甲戏的演出不仅满足了他的爱好,又让他多了一项补贴家用的谋生手段。在这期间,聪明好学的他将在机械厂工作的经验运用于表演中,不仅学会制作道具,台前幕后的灯光、音响调试也是信手拈来。
2006年,沈诗献加入安海音乐舞蹈协会艺术团,在工作之余,热心于艺术团的事务,不仅参加各种演出,还负责灯光、音响及道具的制作等事宜,因为在艺术团的突出表现,2009年,沈诗献被调到安海文化中心工作,成为安海文化中心的专职工作人员。
安海文化中心经常有一些演出及会议,沈诗献主要负责台前幕后的设备。一场活动,从准备到排练,再到彩排和正式演出,是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他都要做好后勤工作,比如灯光的配合、音响的调试,甚至话筒数量的调配等,“其实就是打杂,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去。”沈诗献调侃自己是“万金油”,遇到演出里有自己的节目,他就要预先安排好音响灯光,然后交代好别人帮忙操作,才能放心上台。
采莲队里的“万金油”
事实上,沈诗献在采莲队里才是真正的“万金油”,哪里有需要他就能顶上去。过去,安海只有一支采莲队,他在采莲队里的主要角色是花婆。后来,采莲队另立新旗号,2015年,沈诗献与颜呈礼等人牵头组织,将霁云兴胜采莲阵这支老旗号又组织了起来。在这支采莲队伍里,沈诗献不仅将“嗦啰嗹”里的三个角色(旗手、铺兵、花婆)切换自如,更承担着组织表演、化装等工作,有时候还要教导阵头表演,是名副其实的“万金油”,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
“旗手、铺兵、花婆这三个角色,是‘嗦啰嗹’的‘骨’和‘魂’,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特点,从妆容、服饰到动作、表情、语言都不一样。”沈诗献说,一般情况下,每个角色的人都是固定的,能够三个角色都能胜任而且做得很好的人为数不多。这些年来,沈诗献和他的队友们多次参加安海两岸端午民俗旅游文化节,以及泉州各级非遗文化表演。每次,他的角色都不一样,有时候是旗手、有时候是铺兵、有时候是花婆,有时候又是领队,甚至是阵头的教导者。
每年端午前后,是沈诗献最忙碌的时候。端午前,他便要开始组织队伍、安排角色、协调阵头等。到了端午当天,早上五点他就要准备好化妆的用具,以及准备好采莲所需的道具。早上六点,队员们就会来到他位于中山北路的家中,化装、整理道具,以保证七点半队伍就出发到采“头莲”的地点。他不仅要化自己的装,也要帮队员化,同时还要协调阵头的表演顺序。“一般上午都是到外面去采莲,下午回到本境,为本境的居民采莲祈福。”沈诗献说,端午当天一般要从早上五点一直忙到傍晚,“采莲活动从早上七点多要持续到下午四五点。结束后,还要做收旗、洗旗,整理道具等善后工作,一天才算结束。”
“你听听他的声音,前两天还是哑的,今天才好一点。”沈诗献妻子说,每到端午“嗦啰嗹”活动期间,沈诗献嗓子都是哑的,“采莲时,不仅要唱‘嗦啰嗹’的歌谣,还要喊吉祥语,越大声代表着祝福越大,所以每年嗓子都会喊哑。今年备了扩音器,比往年好一点了,但是这次也哑声了七八天。”沈诗献说,多亏了妻子每次都煮粽叶蒂茶给他喝,自己的声音才恢复得那么快。
非遗传承进校园
作为“嗦啰嗹”第三代传承人,沈诗献除了参与“嗦啰嗹”活动的组织和表演,更致力于“嗦啰嗹”的传承。自2013年,他便开始走进校园,将“嗦啰嗹”的传承带进校园里,安海苗苗幼儿园、安海养正中心小学、安海职业中专学校等,都是他致力传承的地方。
沈诗献在安海苗苗幼儿园进行“嗦啰嗹”的传承。
安海养正中心小学组建了“嗦啰嗹”师生艺术团,不断创新,打造了具有学校美育特色的“嗦啰嗹”民俗舞蹈作品,而这离不开沈诗献的教授。“从开始的选角色、教内容,到最后上台表演这一过程,我都会参与其中。”在教学前,沈诗献会先给老师交代好每个角色需要的学生条件,由老师选好学生后,再开始学习。节目中的花婆需要男扮女装,这就成为选人的一大难点,没有哪个男生愿意打扮成这样上台表演,而且家长也不太支持。甚至有的孩子在表演节目时临阵脱逃,他们觉得自己的角色不好意思面对观众。面对这样的困难,沈诗献给家长和孩子们做了很多的工作。如今,养正中心小学“嗦啰嗹”表演有了一定的影响。这一切,不仅归功于学校对民俗文化的重视,也有着沈诗献辛勤的付出。
在所有传承的学校里,沈诗献在安海职业中专学校花费了最多的时间和精力,每周三,他会雷打不动地出现在安海职业中专学校的非遗课堂里,教授孩子们“嗦啰嗹”的课程。在教学中,沈诗献有个“绝活”,那就是不用教案,仅凭学生的学习进度就可以随时上课。数十年的表演经验让沈诗献对“嗦啰嗹”的每个角色、每个步骤都了然于胸,他只要在每周的课程表上记录下学生的学习进度,他便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安排好课堂内容。他教学生的时候事无巨细,从化装到角色语言,再到角色动作都一一细化,比如旗手采莲时怎么进门怎么出门,旗应该怎么拿,每一个环节都有规矩。除了教学生表演的内容,他也帮助学校制作使用的道具。“真正的龙王头是木头雕刻的,只有每年端午采莲才会请出来。因此,学校教学使用的龙头,便用铁线焊接制作,先用铁线焊出造型,再进行装饰。”为此,沈诗献在家中自己配置了成套的“嗦啰嗹”道具,从旗帜、到铺兵帽子、花婆篮子、铺兵的草鞋等,以便各个学校随时可以借用。
沈诗献带领安海职业中专学校学生参加安海端午文化节的表演。
让沈诗献自豪的是,安海职业中专学校的“安职采莲队”已经可以独立表演“嗦啰嗹”的整个流程,这些年,“安职采莲队”受邀参加了泉州、晋江各级的文化活动,引起不小的轰动。“之前教授的学生都以节目表演为主,今年端午节,在真正的入户采莲环节,我把学生拉出来实践,让学生跟着采莲队伍看,让他们真正感受‘嗦啰嗹’在生活中的运用。”沈诗献希望,孩子们传承的“嗦啰嗹”不仅只是在课堂上,更能融入生活中,让“嗦啰嗹”一年又一年地在民间传承下去。
(记者 黄海莲 陈巧玲)
- 简办爱孙16岁生日宴 安海社坛村乡贤捐款10万元2023/07/05
- 安海镇成立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党建联盟2023/07/02
- 安海召开“党建+物业”工作部署会2023/06/28
- 晋江安海派出所恢复启用出入境证件智能签注设备2023/06/28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