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林中心小学小记者制作红糕仔 传承闽南古早味
近日,晋江英林中心小学小记者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来旺良品堂闽南古早味传承基地,感受浓浓的“闽南古早味”。
跟着讲解员的脚步,一走进来旺良品堂的大门,我们就看到迎面而来的“百喜墙”。形态各异的“喜”字,瞬间抓住了众人的目光。众多“喜”字的造型,有的像甜甜的微笑,有的像可爱的小宝宝,有的像亮闪闪的金元宝,让人目不暇接。
随后大家移步闽南书屋。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有许许多多的古式“眠床脚”。这些“眠床脚”被堆叠组合起来,每个格子都整整齐齐地排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在精美的镂空雕刻装饰下,这里俨然是一个古老而充满魅力的知识宝库。
当天的重头戏是学习制作麦芽红糕仔。在讲解员的指导下,我们迅速坐在八仙桌上,认真观看制作工艺示范后,便开始动手制作:首先在雪白的糯米粉中加入少许花生碎,用手抓拌均匀,接着把拌好的糕粉放进圆圆的模具中,并在中间挖出一个小洞,把又粘又甜的麦芽糖放进小洞里,再抓起一把糯米粉盖在上面,然后拿出有“福”字的小印章把它压得紧紧实实的,最后推出小糕子。当看到一个又一个的红糕仔诞生时,我们的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学到很多关于家乡的知识,也对闽南文化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传承闽南古早味,不仅仅是一份使命感,更是为了守护我们闽南人心中的温情。
小记者 曾璟轩(六年4班) 王凯琳(四年3班) 施有濂(五年1班)
小记者感言
经过紧张的等待,我的红糕仔终于完成了。我拿起来一看,有好几个麦芽糖都露出来了,这是因为糕粉铺得不够厚。从中,我感悟到一个道理,不管学什么,根一定要扎得深,积累也不能少,根基扎实才能成功。
洪汉阳(五年5班)
令我最为震惊的是,在制作风吹饼的车间里,探照灯一丝不苟地检查有没有偏小的或缺损的风吹饼。这样不仅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减少人工不能及时发现的问题。我决心要好好学习,用知识来改变生活。
范紫辰(四年1班)
在制作红糕仔的时候,我遇到了很多问题。原来,要制作好这一盒小小的红糕仔,也是一门学问!
洪紫铃(五年1班)
坐上了回校的大巴车,望着人手一袋的伴手礼,我不禁感叹:作为闽南人,我们应该保护好家乡这些宝贵的文化,让它们永远传承下去。
洪煌炜(五年3班)
出锅时,麦芽红糕仔的香气散开来,轻咬一口,搭配了麦芽、花生碎的红糕仔甜而不腻,安抚了我的味蕾。装好盘后,看着精致的它,我心中满满的成就感。
洪紫茵(六年3班)
制作麦芽红糕仔让我受益匪浅,自己动手搓粉、倒模、蒸煮、包装……我不仅体验到了制作麦芽红糕仔的工序,还感受到了浓浓的闽南古早味!
韩奕宸(四年1班)
指导记者 欧阳霆
指导老师 洪珊珊 杨郎养 洪娜娜
- 搓“古早味”糖粿 为环卫工送“甜蜜” 龙湖来旺良品堂开展七夕公益活动2022/08/05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