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晋江人创业先锋故事系列报道④ 丁敬堂:匠心“撑伞”
“全球三把伞,一把东石造。”40年来,在晋江东石镇,制伞业实现了全产业链“晋江造”,产值超百亿元。据统计,在当前晋江制伞业创业群体中,新晋江人占比已超过25%。海峡(晋江)伞业科技创新中心总经理、湖北人丁敬堂就是其中的翘楚,他已在制伞行业深耕17载,用匠心和坚持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2005年,丁敬堂来到晋江工作,机缘巧合进入了一家制伞企业。最初,丁敬堂主要负责人事行政工作,因为技术部门缺少人力,有时候他便自己顶上,渐渐的也摸索出一些门道。他也逐渐意识到,自己对技术研究更感兴趣,便主动转到了技术岗位。
从“门外汉”做起并不容易。丁敬堂坦言,当年大多是采用“笨办法”解决问题,每天边做、边问、边学,也走过不少弯路。为了一个个小细节,他常常加班到凌晨两三点,却甘之如饴。
令丁敬堂记忆犹新的是,自己带领团队完成的“雨伞手柄可弯折”项目在2007年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在2008年又拿到晋江市专利金奖。“这对团队来说,是莫大的荣誉和鼓励。那之后,大家投入更多激情,渴望攻克更高的技术壁垒。”丁敬堂说。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作为核心发明人之一的丁敬堂拿到了晋江市首个国家专利奖。这个“一种具安全防护功能的自动开合伞”发明专利,是丁敬堂团队花了近5年时间才攻克下来的,被评为“中国专利优秀奖”。
记者了解到,该款自动开合伞集合了12项专利,其中,就有6项发明专利。产品成熟度高,每年都能实现几千万元的销售额,变成公司的主打产品。2018年,丁敬堂牵头研发的一项发明专利再次登上国家级专利领奖台。
2018年,为聚焦制伞行业的创新发展,东石镇的几家制伞龙头企业出资成立海峡(晋江)伞业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海峡科创中心”),丁敬堂带头入股,真正开始了在晋江的创业之路。
作为围绕晋江制伞行业发展而打造的技术创新平台,海峡科创中心致力于打造集行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检验检测、质量认证、产品设计等于一体的创新基地。过去四年里,海峡科创中心积极、主动为行业研发新技术、新材料和新产品,并为有需求的制伞企业完成技术成果对接转化和交易,以及知识产权转让和许可等工作。疫情期间,海峡科创中心在行业内促成1000多万元的技术转化。
丁敬堂介绍,过去行业里的很多检测都要到广东、上海、北京去做,如今这个“家门口”的海峡科创中心就能做,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检测成本。更为重要的是,该中心对整个制伞行业进行开放共享,能够提高整个行业的创新效率,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
事实上,海峡科创中心的设备不仅可以满足雨伞的检测实验,还可以进行鞋服、箱包、食品等产品的检测实验。丁敬堂表示,未来,中心会把这些设备共享给区域内的制造企业。
由于智能生产的改造成本较大,且制伞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行业仍保持着人工裁片、人工缝制等传统生产方式,不仅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而且产品质量也不稳定,机器代替人工成了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海峡科创中心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同立项,对制伞生产线的自动化生产进行多次探索和研究,最终完成可行性方案。升级后的生产线,将节约90%的人工成本,并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谈及海峡科创中心的发展愿景,丁敬堂满怀期待地表示,希望将其打造成为线上线下联动、产教融合的创新实践基地,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实现高效的产业融合对接,既能服务产业,又能培育人才。
在晋江勤恳工作17年来,丁敬堂获得了20多项发明专利,被认定为晋江市一类人才,享受人才津贴、住房补贴等优惠政策。“晋江鼓励创新,企业可以自主认定人才,不唯学历、资历,不分地域,只看实力、成绩和贡献,这对我们外地人来说很有吸引力。”丁敬堂表示,在晋江,只要肯奋斗肯钻研,都会有前途。
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丁敬堂切身体会到了晋江党委政府的“保姆式服务”。他记得,在建立海峡科创中心时,曾遇到了名称核准方面的一些问题,晋江市科技局、工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相关部门主动上门对接,及时帮忙解决难题。“政府的服务十分周到,在晋江生活、创业都令人安心。”他说。
(记者 王云霏 张晋福)
- 晋江举行《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专题学习交流活动2022/08/10
- 把好“入城关” 当好“守城人”——晋江高速路口“防疫关”见闻2022/08/10
- 党建引领聚合力 晋江法院与灵源两个社区结对共建2022/08/10
- 小手拉大手 关爱长者献爱心2022/08/10
- 最高奖励5000元 晋江启动养老服务形象标识及宣传口号征集2022/07/02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