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街镇动向 >>正文

安海赤店村:演绎番薯“新传奇”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22-02-09 09:04
  

  “我们村是最早引进番薯种植的村庄,我们一定要珍视这段历史,深挖传承番薯文化,让更多人了解乡村的历史,也借此凝聚推动乡村发展的合力。”日前,在晋江安海镇赤店村,一场新年工作座谈会正在进行。会上,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员及村中乡贤正在畅谈如何深挖番薯文化,以文化振兴乡村。

村民曾胜利介绍村庄种植番薯的历史。

  据了解,早在630多年前,安海赤店苏厝自然村(古时称“朱里”),就已开始种植番薯,而将番薯从国外带回家乡种植的正是苏厝村世代感恩的先祖苏得道,亦是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引进番薯第一人。

  苏厝村民曾胜利近年来为深挖、传承村庄番薯农业文化而奔忙。他告诉记者,苏厝村古时是泉州港的一个出海口,从家族房谱中可以得知早在南宋时期,苏厝村已经有人到南洋谋生。在元、明、清时期,苏厝人往南洋者更是络绎不绝。

  在清人曾允升所作的《赤店乡土志》“村贤”记载:苏得道生于元延祐四年丁巳(1317年),卒于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少小好学,博览群书,尤爱习农书。25岁那年,他随父出洋苏禄国(在今菲律宾的苏禄群岛),先从事海上运输,后经营造舟业。明洪武二十年,他自苏禄国冒着生命危险携薯归乡,种植于家乡园地之上,获高产。后得外孙曾宗源、曾瓞远相助,遂将所产的番薯研制成粉,再运往国外销售,获利颇大。后来,苏得道作为族长,举族下南洋(菲律宾海岛),将整个苏厝村及家产悉数交由女婿曾石生及外孙。这也是如今,为何苏厝村村民没有姓苏而姓曾的原因。

  “过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苏公于洪武二十年就引进番薯的资料只见族谱、乡土志及一些笔记,这些均为手抄稿本,未曾刊行于世,所以知道这段历史的人很少。而如今广为传颂的陈振龙从菲律宾引进番薯的事迹与苏公引进番薯之事就相差有100多年。”曾胜利介绍。

  600多年来,苏厝村曾氏族人没有忘本,世代供奉着村中龙泉宫内苏得道及妻子曾清清的神位,村民尊称其为“番薯公”“番薯妈”。但随着时间的迁移,村民,特别是年轻人对于村中最早种植番薯这段历史却知之甚少。这也让不少热心番薯文化的乡贤开始致力于为赤店苏厝的番薯文化发展做工作。

  多年前,曾胜利放弃自己深耕多年的缝制设备生产行业,转而经营一家番薯专业合作社,并创办农产品品牌。他表示,自己有个番薯梦,希望能扩种番薯良种苗基地,建立海峡两岸番薯产业联盟种苗园,让更多农场参加进来,做大做强这一产业;另一个就是让更多人可以知晓苏厝村番薯文化历史。

  然而这不仅是曾胜利一个人的番薯梦,也是赤店村的番薯梦。赤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曾学韧告诉记者,目前,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已开始策划建设番薯文化主题公园,将通过树碑立传,题刻介绍苏公得道引种番薯入境扩种及苏厝开基祖兄弟研制番薯粉事迹,借此让村民了解村中历史,从而凝聚推动乡村发展合力。同时,村庄也正在积极谋划壮大番薯产业,通过整合资源,扩大番薯种植面积,积极衍生番薯产业链,发展乡村旅游等产业。

  (晋江经济报记者 林伊婷 通讯员 蔡建明 晋江新闻网记者 林琳)

标签:安海|番薯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刘忠琴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