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福建新闻 >>正文

福文化:是传承,更是创造

www.ijjnews.com   福建日报  2022-01-20 11:17
  

  以“福”字入名,对福建人民而言,有着满满的自信和骄傲。

  在省会福州,有福之州的美名,入眼入口入耳入心。当穿行于热闹繁华的街市,品味着丰富美味的闽菜美食,欣赏着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漫步于景色优美的福山郊野公园福道,看到那一幅巨大的福字石刻时,总会让人情不自禁发出感触:有福之州真有福!

  不仅仅是在福州,相信每一个在福建的人,都有着对“福”的生动体会与感受。福文化植根于闽山闽水,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扎根于人们内心深处,内化成集体的美好价值观。

  福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一部分,已延续传承几千年,源远流长,寓意深远。福字如此美好,它有着丰富广阔的概念,代表着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事和物,象征着人们最质朴的心愿和期待。

  千百年来,福建人民以各种形式传承和演绎着福文化。民俗中,有丰富多样的祈福活动;人们还在建筑、服饰、饮食中,用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表达着对福的向往与追求。

  而福文化在本土的传承延续中,早已潜移默化、内化于心,塑造着人们的价值理念,亦成为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人们团结一心,积极进取,追求生活的幸福、心灵的安宁、德福的兼备、家庭的和美、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精神文化动力,能转换成强大的生产力,促进着社会经济方方面面的发展。我们看到,这片东南之地,人民物质生活富足、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自然生态和谐。福建所有设区市人均GDP均超全国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接连跃上3万亿元、4万亿元台阶;是全国唯一保持水、大气、生态环境全优的省份,生态文明指数全国第一……发展成果惠及万千百姓,称得上是真正的福之地!

  福文化,在被传承的同时,还被创造性地融入到现代产业之中,被赋予新的内涵。“福”成为全省标志性品牌和口号,成为产业代名词。在升华产业品牌文化内涵的同时,促进了产业的发展。“福”字号农产品全国闻名,“全福游有全福”吸引着八方来客。人人得“福”之成果,赏“福”之光彩。

  我们有福文化,更有“福文化”。我们重视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发展与创新,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刚被评为国家公园的武夷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是我省入选的第五项世界遗产项目。日前,我省还发布了十三项文化标识,古田会议、林则徐、郑成功、妈祖信俗、朱熹、闽茶、德化白瓷……每一项都彰显着闽地文化特色。这些流传深远、底蕴深厚的优秀文化资源,共同形成了福建本土特色而丰富的文化。

  福文化,千百年来传承亦传达现实关怀,人们从中深刻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吸引力,汲取着砥砺前行的力量。在八闽大地,福文化是具有深刻价值内涵的思想理念,更是生动持续的创造实践。闽地人民深刻演绎着:“福”,不仅是美好的祝愿和期盼,更是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落实、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全面实现。

  我们期待,在八闽大地,有着更多有关福文化的创造、福文化的生动实践。

  (记者 李艳)

标签:福文化
稿源: 福建日报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