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如何实现创新发展?委员们晒出科技创新的“金钥匙”
11月19日下午,围绕“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补齐科技创新短板”议题,晋江市政府与市政协召开专题协商会议。晋江市领导王明元、许宏程、赖有为、张淑语、张汉杰、吴丽婷、林庆峰、叶荣宗参加。
会上,晋江市委副书记、市政府代市长王明元充分肯定政协协商工作成效。他指出,本次专题协商会议选题精准、调研深入,提出的意见建议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
市政府各相关部门要系统梳理、认真消化,充分吸纳转化为加快晋江创新发展的“金钥匙”。
王明元指出,提速推进科技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已成为晋江当前一项十分紧迫、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要高扬创新风帆,坚持创新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高水平建设国家创新型(县)市和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为“晋江经验”注入创新、开放、绿色、变革的新内涵。要塑造创新版图,围绕打造“一廊两区多平台”高品质科创空间,加快推进各类科研平台、中试基地、孵化项目、科技基金的落子布点,策划开展“科技赋能技术对接”系列活动,以高水平创新平台推动高质量科技创新。要大抓产业创新,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部署产业链,聚焦做大创新主体、做强科创能力、做实成果转化、做优人才引育等方面深度发力,推动科创与产业深度融合。要厚植创新生态,坚持生态思维,优化科技金融服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育创新文化,凝聚创新合力,营造最优创新环境。
王明元表示,希望市政协进一步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面广的优势,继续向中心聚焦,为大局聚力,监督支持市政府各项工作,为全方位推进晋江高质量发展超越贡献智慧和力量。
晋江市政协主席许宏程指出,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是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的重要课题。全市政协组织、委员要发挥优势作用,紧扣科技创新,精准协商建言振兴实体经济,广泛凝聚发展共识合力。
许宏程表示,要注重固本强基,健全完善多元支持的政策和机制,全力推进科创载体建设,优化高新企业发展生态;要注重量质并举,加快培育科创型领军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知产”向“资产”转化,打造高企知识产权成果转化运用高地;要注重多方合力,优化引育留用全链条“软环境”,打造高端创新人才“洼地”;深化科创金融体系创新,汇聚金融活水精准支持企业发展;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拓宽从“高科技”到“新产业”育成链条,推动科研成果就地转化产业化。
晋江市科学技术局局长蒋家兴围绕协商议题通报工作情况。
近年来,晋江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和质量稳步提升,为加快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2019年的115家增长至现在的 252家,实现翻一番,预计 2021年可达36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 1304.1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提升至22.1%。高企贡献全市 36.4%的研发投入和63.0%的发明专利,成为带动全市创新发展的 “领头羊”。
会上,与会人员重点围绕人工智能、服务体系、产学研、平台建设、人才引进、机制创新等方面,为科技创新积极建言献策。
晋江市政协副主席林庆峰说:“近年来,晋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晋江科技创新取得良好的成效,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他建议,要引导企业建立完善股权管理制度,鼓励人才持股,整合市场、人才、技术等要素资源向企业集聚,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要建立完善先进的产业科创载体,学习借鉴先进地区,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补全补强产业链;出台晋江市科技创新刚性实施办法和倒逼措施,通过土地资源、金融贴息、财政奖补、水电减免等扶持政策,倒逼企业创新发展。
张榕常委代表民建晋江市委会建议,促进人工智能与传统制造业融合发展,建立技术及产品供给目录,组织开展供需接洽活动,引进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供应商,建设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以技术创新为引领,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探索和整合现有科创园区和基地,打造智能制造创新示范区;大力推进产学研用各创新主体共创共享,主动对接一批技术前沿和应用型的高校,借助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培养人工智能人才。
丁晓岚代表科协界建议,创立国际院士科创中心,出台配套政策,多形式引进海内外院士团队,建立良好运作机制,开展院企深度合作,打造晋江特色顶尖人才创新基地;精心培育地理信息新兴产业,加大扶持力度和招商引资力度,扩大产业覆盖领域,引进、集聚龙头企业,推动地信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实施高端引智促传统,以优质平台集聚高端人才,创新平台管理体系,完善产学研深度合作机制,利用科协渠道,引导企业对接高端智力资源。
乔莉梦委员代表九三学社晋江支社建议,要强化政策引导,出台晋江《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实施办法》,实行挂钩帮扶指导,激发企业主观能动性和申报积极性;集聚科技创新资源,建设研发机构和平台,设立科技创新专项基金,打造高质量人文科创园区;建立专业化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加强科技中介示范机构培育,扶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通过奖补等方式鼓励企业对科技人员进行股权激励,设立异地研发中心,引导企业拓宽引才面,完善各类人才优惠政策。
饶一兵委员代表经济界建议,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以科技项目带动联合创新、产学研对接和产业链协作,完善创新联合体运行机制;汇聚院校创新圈资源,“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共建研究院,主动对接优势科创资源,深化校地携手合作;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探索多种联盟组织和活动形式,组建高校产业技术联盟;建立产学研用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加快科研人员双向流动机制建设;加强科技服务创新,委托第三方智库给出系统解决方案,推出科技服务新举措。
许文林委员代表政协陈埭联络组建议,优化企业科技创新的外部环境,全方位细化政策,完善科技奖励制度,发挥平台功能,不断加强与海内外相关高校、科研机构战略合作;坚持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全面落实已有的科技惠企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创造条件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加大集群化培育力度;壮大企业科技创新的人才队伍,创优人才服务体系,完善科创人才发展总体规划,建立现代化管理制度,设立民企科创专家智库,引领全市民营企业科技创新。
郑剑飞常委代表工商联(一)界建议,坚定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发展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培育一批创新型民营企业,依托行业龙头,联合产业链上下游,进行重点技术创新平台的搭建和布局;深化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支持大企业通过产业链并购、跨国并购等加快做强做大,努力加快科技型小微企业培育,扶持一批军民融合示范企业和项目。
许明旗委员代表经济界建议,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突破,围绕创新项目开展校企项目攻关,结合高校以及整个企业内部的技术人员技术,组建研发团队,开展技术研发,优化生产工艺;注重技术信息产权的申请和应用,借助资本市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储备科研技术专利,打造核心竞争力;注重创新人才引进创新机制,坚持人才强企,搭建平台吸引人才,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加大创新和研发投入。
张文钲委员代表民建晋江市委会建议,引导企业利用高新技术进行改造升级,提升传统企业高新技术含金量。整合产学研力量,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创新技术孵化的作用,完善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加速机制,大力推进创新载体建设,加大种子企业储备和上市扶持力度,引导对接高端科技创新平台。积极对接高校、科研项目,有效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设立研发机构或技术转移机构,推动技术成果向企业孵化投资。
林维生委员代表政协青阳联络组建议,在高科技产业企业设立高层次人才专项培训基金,组织高科技产业企业开展管理理念、战略思维等教育培训,提升管理理念和技能。加强高层次人才市场建设,积极探索高层次人才公共服务的新领域与新途径,建立完善人才市场体系,优化高层次人才资源配置。从现有高层次人才中,选拔一批中青年优秀人才重点培养,实施学费补助政策,实施远程培养工程。
黄若凡委员代表政协新塘联络组建议,引导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创造产业链附加价值,培植先导性核心骨干企业,搭建产业集聚平台。与高校合作定制化培养人才,依托研究机构开办创业培训班,试点实行科技特派员计划,实现多渠道引才、多平台育才、多方位派才。鼓励、引导企业申报各级科技奖项,推动金融机构创新服务产品,优先给予科技风险补偿,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实行人才组团技术攻坚计划,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推行政府企业联合攻坚模式,瞄准企业需求,攻关关键技术,加大研发力度,畅通科技信息。
(晋江新闻网记者_蔡君仪 综合来源_晋江经济报)
- “心手相连” 晋江市政协开展少数民族村走访慰问活动2021/10/21
- 学党史 话发展 晋江市政协组织老干部开展视察活动2021/10/19
- 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晋江市政协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视察活动2021/10/19
- 晋江市政协开展开学季校园安全视察活动 为学生保驾护航2021/09/10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