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文体娱乐 >>正文

武磊三十而立 中国足球何时能立?

www.ijjnews.com   中国新闻网  2021-11-19 18:25
  

  今天,武磊迎来了自己30岁的生日。人到三十,也常说已到而立之年。在很多人看来,30岁应该立身、立业、立家。而这个年龄也是普通人迈向成熟的阶梯。

  对职业运动员而言,三十岁往往是运动生涯的分水岭。但总有一些年轻的心不会轻易老去,也总有一些倔强的灵魂不甘屈服。

  在随国足结束12强赛这一阶段的征途之后,武磊已经返回了西班牙,继续着他艰难坎坷的留洋之旅。自从西班牙人重返西甲之后,武磊的进球荒就一直在延续,距离他上次为球队破门,已经过去了500多天的时间。这其中的煎熬苦涩也只有他自己才能体会。

  没有进球的后果,就是武磊渐渐失去了首发位置和主教练的信任。在西甲这个世界足坛顶级联赛中,武磊的存在感显然不高。不过,对于在艰难中前行的中国足球而言,武磊却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在已经结束的六轮世预赛12强赛中,武磊收获了4个进球,并多次在危急时刻改变场上的局面。但足球是一项团队运动,仅凭武磊一己之力,国足出线的概率还是十分渺茫。

  在飞往巴塞罗那的飞机上,武磊在30岁生日来临之际,也写下了他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和对足球的感悟。

  他说:“就在刚刚飞机爬升的时候,我忽然在想,如果踢球也像飞机航班那样,目标明确,方向精确,不会迷失,朝发夕至,那该有多好。”

  遗憾的是,他所希望的一切,似乎正是中国足球所缺少的。在中国足球的艰难时刻,武磊思考的,已经超过了球员的范畴。

  在上海根宝基地长大的他,从小就被灌输着中国足球人的责任和使命。自从踏上职业赛场的那天,武磊也从来没有忘记初心。

  从中甲到中超,再到走向世界足球舞台的中央,他一步步朝着自己的小目标努力。在提升自我的同时,也希望世界看见中国足球的身影。不过,在足球运动员中不算年轻的武磊,“留洋”生涯的前路注定不平坦。

  其实不仅仅是武磊,对于现在平均年龄已经接近30岁的国足来说,如果近几年之内没有更多优秀新生代球员出现,那么等待他们的,很可能又是一段令人不寒而栗的历程。

  久保健英,20岁;李刚仁,20岁……相比不断涌现的日韩青年才俊,目前为止,我们并没有看到太多令人眼前一亮的中国足球希望之星。而这,才是最让人感到无力的。

  纵观这几年的国际大赛,国足每每出场都会招致难听的谩骂和嘲讽。赢了捧,输了喷,时而山巅,时而谷底,观众、教练、队员、媒体……所有人似乎都被喧嚣与嘈杂裹挟,在情绪中寻求自己所认为的那条中国足球的出路。

  但是,毫无意义的情绪输出,来得容易去得更快。

  这就像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面对训斥与批评,面对挫折与差距,有些人选择放弃一了百了,有些人则擦干眼泪继续拼命。直到不知多少次尝试后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迎头赶上。而这种蜕变,往往是无声的、不起眼的、被忽视的。讶异的旁人往往会将之归结为“开了窍”。

  国足什么时候能“开窍”,我们目前尚未可知。但至少在武磊心里,目标一直都在,拼搏的方向早已选好。日渐成熟的他并不畏惧任何诋毁与误解,将以行动与成绩为自己热爱的足球事业找到光亮。

  如他自己所说:“这几年我刻意的在远离一些让我思绪感到嘈杂的事物,我自省既然我已经达到了很多目标,那我选择的路就不会错,方向正确了,路途的辛苦就值得,或许年轻时的我还会和别人讲道理,现在我只想闭上想说服别人的嘴用行动和结果说明问题。”

  而在亲身感受过国外的足球体系、俱乐部运营、足球氛围与群众参与等方方面面后,武磊明白自己的足球生涯并不仅止步于球员。国足的未来并非某一位球员能够改变,这场艰巨的工作,需要很多人的努力。

  武磊这些年所见所感的点点滴滴,或许能为沉寂的中国足球带来一阵清新之风,鼓励越来越多的球员走出国门、闯出一番天地。从这一角度讲,三十而立的武磊肩上的担子不减反增,他还有太多的事要做。

  “或许曾经的我对中国足球行业的发展还是过于乐观,直到在国外看到了从上到下的足球体系、俱乐部运营、足球氛围、普通民众对足球的热爱等等,收获是全方位的,但心情是更加复杂的,我们还有很长的路。”武磊说。

  行至三十岁的路口,武磊许下了自己的生日愿望,也是自己未来奋斗的目标:“一定要让中国足球,融入世界!”

  三石为“磊”,众志成城,唯有“攻玉之石”多多益善,中国足球才能愈走愈远。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祝三十而立的武磊生日快乐,也祝福中国足球未来有更多的“武磊”,能更早一天“立”起来。

(记者 邢蕊)

标签:国足|武磊
稿源: 中国新闻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