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青少年法治教育 “体验式”普法结硕果
永和司法所:“一所一品”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主题墙、法治钥匙、“法槌”雕塑等标志,以及“宪法书籍”小品、“普法漫画”趣味墙……走进晋江市南峰中学法治文化园,你会发现,公园巧妙地运用“钥匙、法网、天平”的原型,融法律知识和法治理念于优美的自然景色之中,既庄严神圣,又不失趣味和美观。
新学期伊始,永和司法所在“南峰法苑”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法治文化内化功能,配套建立起青少年法治文化园,进一步拓宽了永和普法新阵地,营造全民“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永和司法所全力打造“南峰法苑”青少年法治教育品牌,并将其作为晋江市“一所一品”建设项目,充分发挥其专业、体验、长效三大特色,通过深耕青少年普法教育主题,使其法治教育辐射全镇。据统计,自2017年成立基地以来,已先后开展各类活动达30多场次,受教育人数超6000余人,区域内校园违纪事件大幅减少,青少年犯罪案件为零。
创建多功能平台
把普法融入校园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2017年,永和司法所瞄准辖区教育基础薄弱、学校法治教育形式内容单一、学生法治意识淡薄“痛点”,成立了“南峰法苑”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
基地以学校班级活动、模块化可复制、多功能多用途为蓝图,设模拟法庭、法治文化墙、法治书吧、多媒体法治教室等6大功能区,面积200平方米。基地以模拟法庭庭审互动模拟为基础,由学生扮演庭审各方角色,身临其境感受法治案件教育。同时,基地具备法治教育、法治图书室等多种功能,是学校普法教育、学生课后活动的好去处。
今年9月,南峰中学法治文化园建成。该园是一个以法治为核心理念,融入南峰中学校园文化及闽南传统文化,以及师生“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文化教育基地。
“我们将青少年法治融入校园,让普法教育从单一活动延伸至学生日常生活,让学生在亲近自然景观的同时,还能从中学到法律知识,让学生在校园里接受法治文化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法治素养,实现普法教育长效化。”南峰中学相关负责人说。
互动体验教育
身临其境学法
穿起法袍,当起小法官。作为永和司法所普法创新的一种新形式,该基地通过各班级轮流开展模拟法庭实践活动,再现审判过程,让“互动+体验+教育”三位一体,让学生融入角色接受启示。
法庭生动地模拟了中学生敲诈勒索案庭审现场,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司法审判的程序、过程。一步步的庭审程序井然有序、环环相扣,原、被告律师的陈述、答辩、质证等庭审过程,在现场的中学生眼中是新奇、有序的,也在他们的心里种下了法治的种子。
“这种方式生动、形象、直击心灵,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法庭的威严。”一位同学表示,模拟法庭用鲜活的例子告诉他们,在此类事件发生时,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模拟法庭是增强未成年人法治观念,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有效方法。”永和司法所有关负责人表示,该所每年开展模拟法庭“实战演练”,截至目前,共开展校园普法活动20余场,涵盖辖区所有中小学,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治教育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普法教育长效化
实现量变到质变
为了让基地的普法教育更加长效化、专业化,永和司法所还进一步优化辖区法务资源配置,引导社会各界专业力量投入到基地法律服务工作中,将专业的法律知识和法治理念送到学生身边。
“我们主动联系派出所、基层法庭、镇综治协会,通过‘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建立协作服务机制,同时为基地配备法治辅导员,提供律师事务热线,定期安排律师开展法治授课,邀请派出所、法院专业人员到场指导。”永和司法所负责人表示,他们还通过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助力基地常态化开展工作,为基地拟制10类涉青少年犯罪案例模拟脚本供学校、班级选用。基地活动新颖,学以致用,深受学生喜爱。
据了解,基地先后邀请专家学者、警察、法官20余人次到校举办法治讲座,征集展示优秀学生法治作品100多件,司法所聘请专业社工组织活动12场次。基地还通过兴趣小组、校间友谊赛等方式,积极开展以宪法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禁毒日等为主题的普法品牌活动,努力促进受教学生守法用法意识从量变到质变的蜕变。
(记者 沈茜 通讯员 邓志勇)
- 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晋江市政协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视察活动2021/10/19
- 七彩狐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护航七彩人生2021/02/04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