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海峡两岸食品交易会暨第八届闽台(泉州)食品交易会开幕
刚刚
第五届海峡两岸食品交易会
暨第八届闽台(泉州)食品交易会
开馆仪式在晋江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商务部驻福州特派处副特派员彭克泉
福建省商务厅副厅长刘德培
福建省工商联副主席陈建强
泉州、晋江市领导
肖汉辉、张文贤、王明元、
林仁达、许宏程、黄天凯、赖有为等
参加开馆仪式
晋江市委书记张文贤在致辞中指出,食交会是推动闽台两地食品产业协作发展的重要展会,也是深化闽台合作的前沿窗口。近年来,海峡两岸食交会不断推陈出新、内延外拓,规格逐年提升,内涵更加丰富,品牌效应与影响力与日俱增,已经成为集产品展示、技术共享、贸易投资、文化交流于一体的载体平台。本届食交会成功吸引了来自德国、英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家企业齐聚参展,延续线上线下“双线融合”办展模式,并配套开展休闲食品工艺技术高峰论坛、阿里巴巴1688超级重点商家食品行业交流会等系列活动,多维度、全方位地展示食品行业新动态、新技术、新潮流和新产品。

张文贤说,当前的晋江,正在“晋江经验”的指引下,瞄准“千亿食品产业”目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三创环境,处处充满活力,遍地都是商机。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关注晋江、推介晋江、支持晋江,多到晋江参观考察、投资兴业、共谋发展。晋江将用心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全力当好“店小二”“服务员”,竭诚提供细致周到、优质高效的服务,与大家携手共进、共赢未来。

晋江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王明元
主持开馆仪式
开馆仪式后
与会领导及嘉宾巡视主会场
并巡视豪新食品市场分会场

本届食交会为期三天
在国际会展中心主会场的基础上
增设豪新食品市场为分会场
设有A、B、C、D、E、F六大主题馆
包括台湾馆、进口馆、晋江及石狮伴手礼馆
潮州名优食品馆等特色展区
展出面积达6万平方米

参展的企业中既有久久王、雅客、蜡笔小新、亲亲等本地龙头,也有泡吧、康辉、盛香珍、华元、太祖等行业知名品牌,总数超过1000家,其中85%为外地企业,包括来德国、英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企业齐聚参展。展出规模及参展企业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展会紧扣全国休闲食品制造上下游产业链,聚焦休闲食品成品、食品加工包装机械、食品工艺技术、食品原辅材料及添加剂、品牌授权及包装设计五大领域,实现全产业链“一站式”采购。集中展示食品行业的新动态、新技术、新潮流,引领推动参会食品企业对接国际先进技术设备、适用技术,带动福建省乃至中国食品业创新发展。

此外,展会还将配套举办2021年海峡两岸食品行业颁奖典礼、海峡两岸名优食品推介会、第三届中国休闲食品工艺技术高峰论坛、全国食品商协会座谈会、阿里巴巴1688超级重点商家食品行业交流会、京东自有品牌代工对接会等活动,着眼行业未来发展,为新形势下企业把握商机、开拓市场提供各种专业渠道。
为继续打造永不落幕的食交会线上交易平台,打破空间时间限制,依托食力家B2B供应链平台,实现线上同步展出。通过线上的特色渠道、特色资源,优化会展服务,帮助企业触达更多买家,提高参展效益。目前线上平台入驻企业1000多家,人数突破10万人,每天在线活跃厂商约3000人。

本届食交会实行线上预约、实名登记、红外线快速测温、人脸识别入场、大数据分析、扫“健康码”等一系列有效的防控手段,有意观展者需带齐身份证件、口罩、八闽健康码、个人电子观展证等。

据悉,历经七年培育,海峡两岸食品交易会规模日益扩大,影响力逐届提高,已成为中国最大的休闲食品专业展会之一,是推动闽台两地食品产业协作发展的重要展会,也是深化闽台合作的前沿窗口。
本届食交会由福建省食品企业商会、晋江市食品行业协会共同主办,晋江市经贸服务中心承办,海峡两岸经贸交流协会、福建省工商业联合会、福建省海峡商务交流协会、晋江市人民政府、泉州市商务局、泉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泉州市进出口商会作为指导单位, 集产品展示、技术共享、贸易投资、文化交流于一体,得到国内外业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
美女主播带你逛吃食交会!
来看美女美食一大波!

央视频移动网和
晋江新闻网视频号同步直播

▲扫码查看央视频移动网直播回顾~
盛夏时节的晋江
骄阳似火,花繁叶茂
7月20—22日
让我们相约食交会
一起点赞这场盛事吧
了解更多食交会信息,
敬请关注晋江新闻网(//www.ijjnews.com/)
(记者_蔡斯洵 刘宁 董严军 刘紫萱 郭秋莹 文图视频)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2008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