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党史 晋江故事】百两黄金有借还 历史佳话永相传
春风拂面,林木葱郁。清明踏青时节,到位于晋江罗山街道苏内社区草庵公园散步游览的人日渐多了起来。人们在这集人文、生态于一体的草庵公园,感受着春暖花开的美好,也享受着和平的幸福生活。
草庵,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年-1162年),它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摩尼教遗址,其摩尼光佛石造像世界独一无二,入选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被列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22个申遗点之一;同时,它也是晋江的一处红色革命遗迹,见证着一段福建地下党“百两黄金借还记”的历史佳话。
百两黄金有借还
草庵所在地苏内社区,是一个革命老区村。
苏内社区党支部书记曾金龙介绍,苏内社区过去是在泉州地下党主要领导人之一许集美的带领下开展地下工作,草庵借给共产党百两黄金之事,和苏内社区溪东地下党有很深的渊源,这也是苏内社区红色革命历史的一部分。
为了了解这段历史,记者找到了已经80多岁的老人曾火记和曾破,他们向记者说起了他们所了解的苏内地下党故事。
“当时苏内社区的溪东自然村,几乎全村都是一个姓,大家都是‘亲堂’,这也是苏内会成为游击队活动基地的原因,因为好带动,说来说去都是一家人。”曾火记回忆说,当年,在许集美的带领下,苏内社区的曾焕清、曾焕钟、曾焕石、曾焕树、曾焕慧、曾昭财、曾江水等多位村民入了党,一起开展工作。
“游击队的工作不好做,很危险,有时候,他们在房子里开会,只要一有生人靠近,他们就立即解散,从后门跑出。”曾破回忆说,他家就在当年游击队开会处的隔壁,当时十来岁的他和哥哥还帮游击队员放过哨、把过风。对于当年的场景,他至今记忆犹新。
1948年底,为迎接解放大军入闽,中共闽浙赣省委急需一笔经费购买枪支弹药和药品等军需物资。这项筹集资金的紧急任务,就落在了时任中共泉州中心县委书记、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闽中支队泉州团队指挥员兼政委许集美的身上,上级要求要在一个半月内筹借黄金80两交予省委。
“当时百姓也很穷,筹集资金非常困难,他们想了很多办法。”曾破说,当时村里的党员提供了一条线索:草庵住持广空法师是当地小沿塘村人,其家里开了“江南批馆”,广空法师参与经营,经常将侨汇拿到草庵雇人解送。
得到这一消息后,许集美决定向广空法师借款。广空法师听闻来意后,主动将数年艰辛积蓄准备日后修葺草庵的100两黄金权作借款借出。中共泉州中心县委承诺只要经济略为好转,一定如数奉还,并将一张盖有泉州人民游击队印章的借据交给广空法师。随后许集美和战友长途跋涉,想办法将黄金送到了南平省委机关驻地。
新中国成立后,时间来到了1956年10月,草庵准备修葺,广空法师想到了当年游击队留下的借据。曾破说,当时他陪着草庵的师傅一起找到许集美,许集美立即将此事向省领导作了汇报。100两黄金按当时牌价折为人民币15200元,很快省政府就将钱汇至晋江送到了草庵。
这一借一还,也成就了一段宗教人士与共产党人彼此支持和信任的历史佳话。
人文胜迹今日彰
“百两黄金借还记”为草庵这一人文胜迹增添了红色底蕴,新中国成立以后,晋江历届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对草庵的保护。
1991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团莅临草庵考察,对草庵摩尼教遗址的文物价值做出高度评价,认为摩尼光佛雕像的发现是这次“海上丝绸之路”考察活动的最大发现、最大成就。从此,草庵引起世界瞩目。
1996年,草庵石刻被认定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为了丰富草庵的文化内涵,晋江市政府开始启动规划建设1100多亩的草庵景区。
从2011年到2013年,晋江投入1000多万元,草庵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龙泉书院重现在世人面前。
龙泉书院由主体建筑及两侧厢房组成,占地2030平方米,建筑面积1580平方米。在建设中,龙泉书院周边景观充分利用原有山体地形地貌,没有大体量的开发山体,充分保留了原有的生态环境。按照山体的错落,叠石做成了荷塘水景,周边遍植竹子,按照“琴棋书画”做成主题休闲区,增加书院的文化气息。书院还种植了桂花、芭蕉,增添了几许诗意。
2014年7月,晋江市文物保护中心成立,办公地点就设在龙泉书院两侧的厢房。晋江市文保中心主要负责晋江市文物事业发展、文物保护、考古发掘、文物宣传、文物安全、文物鉴定等工作。如今,依托龙泉书院,晋江市正有序推进“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申遗工作。
龙泉书院既是晋江文物保护的一个成果,也是晋江重视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个见证。目前,晋江市文保中心正努力发挥龙泉书院作为文化阵地的社会功能,每逢传统节日,都有群众文化活动在这里举行,至今已连续举办了七届龙泉书院祭孔大典仪式,邀请晋江社会各界代表以传统礼仪向先师进行揖拜,感受古礼的厚重与庄严;成功举办“龙泉书院国学讲堂”,吸引众多国学爱好者参加,努力打造传统文化传播基地。
革命老区变新区
除了草庵公园,现今的苏内社区也与过去已然不同。
“这些年,苏内社区的变化真的是翻天覆地。”曾金龙介绍,2009年世纪大道南拓开始,苏内社区经历了三创园、科创新区等项目征迁。这些过程中,苏内居民传承着革命老区的奉献精神,用朴实而实在的举动,助推晋江的城市发展,而城市的发展又反哺社区的居民,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以科创新区项目为例,项目征迁涉及苏内社区600多栋房屋,为配合征迁工作,苏内社区自发将社区“两委”成员、党员分成了4个小组,对接成建制工作组,大家一起走访入户,一起了解群众的情况。有了社区两委和党员这样的“桥梁”,征迁工作组与居民之间交流也更为顺畅。
不少苏内社区居民在了解到科创新区项目是引进国内一流高校、科研院所,集聚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也纷纷第一时间表示了支持。
在此次科创新区项目征迁中,苏内社区居民、晋江市人大代表曾国示有几处厂房和民房被纳入征收范围。一开始,曾国示内心是不舍的,但想到未来科创新区建设能给晋江、给罗山、给苏内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他最后不仅以实际行动支持科创新区项目建设,还带动周边群众积极配合拆迁工作。
“科创新区项目在社区这么顺利地开展,得益于苏内社区作为一个革命老区村,很多人把党的革命精神传承了下来。我们也坚信在党的引领下,居民的生活会越来越好。”曾金龙说。
革命历史是苏内历史的一部分,目前,苏内社区也筹备两年后建设一个历史纪念馆。曾金龙说:“我们有责任记录下历史,让更多的人了解现在的好生活是先辈们努力换来的。”
(记者_曾舟萍 董瑞婷 陈巧玲 文图)
- 尤大斧:骁勇善战威震晋南 英雄正气浩然长存2021/04/04
- 池店南薰小学里的红色火种2021/03/30
- 晋江一中学子创作书画颂党恩2021/03/30
- 晋江草庵公园梅花齐绽放2021/01/25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