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视频连线五年来,赤溪奔跑追梦、生机勃发,宁德气质更好、活力更足——乡村振兴看闽东
2月19日,正月初八。“中国扶贫第一村”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的乡村旅游依然热潮涌动。
望着门前畲族风情购物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流,村民钟而钊脸上满是自豪:“没有总书记的关心关怀,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视频连线之后,我们村变化最大。特别是杨赤公路一通车,出门方便了,游客变多了,产业进村了,大伙儿的腰包也鼓了。”
5年来,从赤溪到福鼎,再到宁德,全市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念好“山海经”,奋力谋振兴。
“产业是精准扶贫‘宁德模式’的重心所在,也是牵引乡村全面振兴的动力。走好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我们将感恩奋进,持续抓好‘8+1’特色产业,扎实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宁德市委书记郭锡文说。
脱贫有出路,农民有盼头
福鼎市嵛山镇东角村越变越好、越变越美,开启幸福时光,得益于一种精神。
春节过后,漫步东角村村道,海滨特色街区、炮台岗精品民宿区、大礼堂文化区、清华大学实践区,各具特色,亮点纷呈。
“这里原本是一个废弃已久、散发恶臭的鱼露仓库,经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改造后,变身为书香四溢的多功能礼堂。”村支书邱丽辉说,礼堂具有乡村图书馆、乡村小剧场等多种功能,成为村民休闲充电的好去处。
5年来,东角村两委立足鸳鸯岛、大美海景日出、渔村赶海集市等资源优势,先后投入420万元,完善配套基础设施。目前,桃花谷房车露营地、海滨公园旅游休闲观光带、鸳鸯岛海上休闲体验带正在建设中,建成后,这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将愈发迷人。
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关键是进一步加强惠农政策的精准度,在实现村民更高质量的创业就业上下功夫。
“5年来,在视频连线精神指引下,福鼎采取精准的方式,对赤溪进行一些探索,逐户对劳动力、劳动技能、就业愿望等进行登记造册,对有创业就业愿望的群众,给予技术培训、低息贷款、市场对接等方面的指导帮扶,推动一大批群众稳定就业创业。”福鼎市委书记包江苏说,当前,赤溪村有近一半的家庭年收入稳定在10万元以上。
截至2020年,宁德市7.2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45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和6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摘帽,贫困人口年人均收入15537元。
“不论是赤溪村、下党乡成长为脱贫典范,还是开展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我们靠的就是大力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倡导并践行的‘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精神。”宁德市市长梁伟新说,如今,“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精神浸润着闽东大地,成为闽东人民的精神特质,不断引领宁德发展迈上新台阶。
产业有前景,农民有赚头
“围绕‘搬上来、住下来、富起来’谋发展,我们以培育特色产业为抓手,通过发展网箱养殖、远洋捕捞、海产品加工,鼓励渔民多元化发展,创建海产品品牌,实现增收致富,一跃成长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福安市下白石镇下岐村党支部书记郑月娥说。
从漂泊不定的连家船民变成脚踏实地的幸福村民,下岐村乡亲们上岸后的喜人变化,得益于因地制宜、精准发力。
福鼎市扶贫办主任滕建军说:“视频连线激励着我们加快推进产业扶贫向产业兴旺、扶贫搬迁向生态宜居、驻村帮扶向强基固本等方面转变,确保了脱贫人口和脱贫村在乡村振兴中不掉队、走在前。”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前提。受视频连线精神鼓舞,福鼎硖门畲族乡柏洋村同样奋力奔跑在振兴路上。随着柏洋商务中心酒店、现代农业生态产业园等项目陆续投入运营,“以产带村,以村促产”的互动发展模式加速形成。
村民郑为亮原先辗转山西、广东等地当煤矿工人,家乡的发展让他看到了希望。2016年,他返乡就业,凭借娴熟技艺,顺利入职宁德核电,从事脚手架搭建和拆卸工作,月工资将近9000元。他高兴地说:“今年家里又开了彩票店分店,一家人还计划等到宁德核电五、六号机组投入运行后,再承包些项目经营,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乡村振兴,人才为先。为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5年来,宁德持续深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推动科技特派员、乡村振兴指导员和金融人才下沉一线。
古田县大甲镇村溪村乡村振兴指导员林江就是其中之一。“去年3月起,我们开展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试点,村集体占七成股份,通过流转土地、开垦荒地300多亩,引导村民入社分季节套种水稻、猕猴桃、刺葡萄、食用菌等,打造‘春兮特色农产品品牌’,实现了富民强村。”他说。
(记者_单志强 范陈春 朱子微 通讯员_蔡雪玲)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