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正文

让体育课健康又快乐

www.ijjnews.com    人民日报 2020-11-19 19:08
  

第四届全国小学体育活力校园创新奖优秀案例揭晓

  日前,第四届全国小学体育活力校园创新奖优秀案例揭晓,在2600余份申报案例中,共产生最佳课内体育教学案例奖26个、最佳课外体育活动案例奖36个、最佳校园体育文化案例奖38个。

  在11月15日举办的颁奖典礼上,根据案例项目性质和课程特色,获奖案例分为“突破限制”“体育新趣”“文化传承”3个板块进行了表彰,突出了体育教育创新的代表性方向。

  体育课开到网络上

  “今天,邢老师教大家正确的仰卧起坐动作……”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实验小学教师邢志洁在视频里做起开场白。今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邢志洁的体育课变成了网课。

  网上上体育课,对老师、学生、家长都是挑战。邯山区实验小学的老师们决定家校协同,每天督促孩子进行体育运动,家长用拍视频和手机打卡的方式提交每日体育作业。

  起初,许多家长不理解:“盯着孩子完成体育课作业,每天还要打卡,不是给家长增加负担嘛!”

  面临重重困难,邢志洁没有放弃。她给每一条视频写下批注,再一一反馈给学生和家长,还组织和自己住得近的同学在保持安全距离的前提下,在小区里上起体育课。

  渐渐地,学生和家长的态度产生了变化:学生们的运动积极性日渐高涨,身体结实了;家长陪伴孩子锻炼身体的同时,亲子关系增进了。

  在此次评选中,邢志洁凭借创意线上体育课获得了突破限制板块最佳课内体育教学案例奖。

  独轮车上的运动梦

  独轮车,是北京市怀柔区庙城学校的体育教育特色。钟秋侠老师已从教37年,教独轮车已有25年,在评选中,她获得了体育新趣板块最佳校园体育文化案例奖。

  “一看到独轮车,学生们就感觉很新奇。这项运动集益智、健身、娱乐为一体,还具有惊、险、奇、美的特点。”在钟老师看来,练习独轮车有许多好处。

  由于独轮车比较小巧,对场地的要求不高,只要有平整的地面就可以练习。庙城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陈远辉扶着村里停放的卡车骑起独轮车,张兴旗用自行车在田地里做脱把平衡练习,郭山林在胡同里摆上装杂物的水桶当作障碍物……

  钟秋侠经常抽时间去学生家里做课外单独指导,尽管条件有限,但在师生共同努力下,校独轮车队的同学们在全国乃至世界赛场上争得了很多荣誉。

  “练习独轮车,不仅锻炼孩子们的平衡能力、协调性,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敢自信、团结合作的优秀品质。”钟秋侠说,通过练习独轮车走上了外面的赛场,对村里娃的成长有着很大的激励作用。

  小学生打起太极拳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益农镇第二小学校长冯小炎带领学生学习太极拳,获得了文化传承板块最佳课外体育教学案例奖。在参加颁奖典礼期间,他又收到了一个好消息:学生李名杨在萧山区的“武术进校园”展示活动中获得了三等奖。

  “李名杨一直很优秀,但以前有些不自信。通过打太极拳有了更多展示的机会,他更阳光、更自信了!”冯小炎高兴地说。

  在益农镇第二小学,很多学生都是随迁子女,一些孩子家庭状况一般,生活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冯小炎看到,柔中带刚的太极拳,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学会慢下来、静下来。有的学生还教外国友人打太极拳,中华传统文化在他们心中落地生根。通过练习太极拳、参加各种比赛,增长了经历和见识,孩子们有了更多可能性,获得了更多自信。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在颁奖典礼上表示,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让体育老师在教学中发挥更多创造性,让学校体育成为培养学生全面素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据介绍,活力校园创新奖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指导,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耐克体育公益部联合举办,旨在激发学校和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有效地开展校园体育。举办4年来,累计收到全国各地超过7000份优秀案例,在体育教学领域带来持续积极的社会影响。

  (记者 吴月)

  《人民日报》(2020年11月19日13版)

标签:体育课
稿源: 人民日报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