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街镇动向 >>正文

磁灶镇:乡村振兴正当时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20-11-16 17:15
  

  日前,晋江磁灶镇乡村振兴课题调研圆满结束,由镇乡村振兴办组织的调研组逐一走访辖区26个村(社区),结合各村(社区)工作特色与村两委成员、工作点干部、老人会等进行座谈,共话乡村发展蓝图,为村(社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难题、谋思路。

  调研期间,调研组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方面,聚焦各村(社区)培育发展方向和思路、目标任务、项目策划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集体经济创收等具体工作举措,针对各村(社区)存在的问题给出指导性意见、建议。

  “走基层做调研,与村、社区主干共谋振兴蓝图,只是我们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的其中一环。”磁灶镇党委书记张劲竹表示,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磁灶始终注重党建引领,把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特色乡镇”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总抓手,紧扣泉州和晋江市委部署要求,不断探索磁灶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推动磁灶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实效。

磁灶城乡一体化建设有成效。

  本期《新磁灶》,我们说一说磁灶乡村振兴的那些事。

规划有序的东山村旧村改造区域。

  画好蓝图谋振兴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

  乡村振兴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既要立足当下,又要着眼长远。磁灶在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特色乡镇过程中始终坚持规划引导。围绕打造商贸物流型特色乡镇的总体定位,磁灶镇制定了“省级乡村振兴特色乡镇”创建工作方案,明确三年创建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紧扣产业发展、商贸物流振兴、生态振兴、爱心乡村等九大方面,细化实化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形成系统性、可操作的创建指引。

  “没有科学有效的规划蓝图,乡村发展难免走错路、走弯路。只有画好蓝图,定好目标,才能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磁灶镇党委副书记、乡村振兴办主任陈礼新表示。

  作为2019年省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也是晋江、泉州、福建省的“美丽乡村”典型村,大埔村的发展路径为磁灶其他兄弟村(社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了示范样板。

  2000年,大埔村请来天津规划设计院厦门分院对全村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并提出“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改造思路,将村庄改造规划为五期,成熟一期做一期。截至目前,大埔村已完成一期、二期、五期改造工程,建成安置房13幢504单元、店面100间、别墅及跃层住宅151幢,同时有序推进四期改造工程。旧村改造的有效实施,让村民享受到了“城市般”的宜居生活环境。

  以旧村改造为契机,大埔村全面收回集体土地资产、建设标准化厂房并实施土地租赁,盘活了村财“死水”,实现村财年收入500万元。有了村财作支撑,大埔的教育、养老等民生事业迎来新发展:建起大埔村中心幼儿园,改造小学原教学楼、新建教师宿舍楼、完善校园硬件配套,并减免小学生学杂费、书本费,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建起配套完善的敬老院,并率先试行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

  “村庄建设的有序推进,以及民生事业的优化发展,还带动了移风易俗、爱心慈善等文明乡风的养成。”大埔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吴金程说,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村里目前已对原有总体规划进行修订完善,并结合镇里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特色乡镇工作的开展,对下阶段村庄发展计划进行细化,在持续做优村庄教育、养老等民生事业,积极引导村民创业、就业的同时,主动承接磁灶商贸物流产业辐射,加快推进现代化新农村建设。

  借鉴大埔村的乡村振兴模式,在磁灶镇乡村振兴办的指导下,磁灶其他村(社区)的乡村振兴计划或方案都在有序完善中。

  以三吴村为例,村里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组织乡贤议事等方式细化了乡村振兴三年规划,策划实施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工程23个具体项目。

  “规划引领,有序推进,让乡村振兴更接地气。”三吴村党支部书记吴立钊表示,以前大家总喊着乡村振兴,却不知道怎么实施;有了详细的实施计划和中、远期目标后,大家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只要用心做好每一个既定项目,就是循序渐进地推进乡村振兴。

  立足实体促发展

  乡村要振兴,经济发展是基础。

  以“晋江经验”为指引,磁灶镇在推进省级乡村振兴特色乡镇创建过程中,突出引导有条件的村(社区)立足实体经济发展,进而创造经济效益反哺乡村振兴。这其中,东山、新垵等村成效尤为明显。

  位于晋光路一侧、紧邻牛山高速出口的东山村建材市场,是东山村民主要的经济来源,也是推动村集体经济壮大发展的重要“引擎”。

  早年的东山村,是个一穷二白的落后村,村民仅有的一点收入也就是几亩薄田的收成,村里负债累累,连条水泥路都没有。村民发展无路、致富无门。村党支部书记张谋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担任村干部前常年在外经商的他明白:村庄要发展,首先得抓经济。

  彼时,东山村周边许多陶瓷厂的瓷砖在生产和搬运过程中磕破了边角,便被当成没有价值的“垃圾”丢掉。张谋独看到商机,组织村民对废弃瓷砖进行再加工制作成各种规格的二级瓷砖,依托村庄毗邻牛山高速出口的地理优势,开发建设二级瓷砖市场,并引导村民进驻开店做生意。如今,东山二级瓷砖市场已开发商品店面350间,成为泉州地区规模最大的二级建材集散地。

  2019年以来,借省级乡村特色乡镇创建的东风,东山村紧抓建材市场这个实体经济体不放松,推动市场全面改造升级,并配套完善市场道路、排水、绿化、亮化等工程。项目的改造,使得市场运营迎来新的突破。东山村建材市场2019年累计成交额1.5亿元,带动村财收入210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4.52万元。

  村民腰包鼓了,村财壮大了,东山的各项建设也迎来大发展。村里相继推动实施四期旧村改造项目,九成村民住上小洋楼、商品房;还配套建起了老年公寓,实现全村老人老有所养,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乡村振兴是为了让群众过上更美好的生活。镇里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特色乡镇,为村庄发展带来新机遇。”张谋独说,在镇乡村振兴办的指导下,村里目前已做好未来几年的发展规划,村干部都铆足劲,准备大干一番。

  在磁灶,借力实体经济谋求乡村振兴的,还有新垵、钱坡、下官路等村。

  依托天工陶瓷城的辐射,新垵村着力发展与市场配套的仓储物流业。2008年起,新垵村逐步盘活村里的闲置土地,引导村民土地入股,大力发展仓储项目,为天工陶瓷城提供产业配套服务。截至目前,全村共有仓储园区4万平方米,每年产生经济效益400多万元。这些钱,大多用于反哺民生、教育等乡村振兴项目的建设发展。

  “借力市场发展实体经济,让村里找到了‘生财之道’,也让村民有了‘活路’。”新垵村党支部书记林钦说,有了经济基础,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更有底气。

  同样,位于钱坡村的世华商城和下官路村的建材市场一条街,如今也都是村里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主要支撑。

专业市场为磁灶乡村振兴壮大集体经济提供了实体支撑。

  绿水青山出效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留住青山绿水是苏垵推进乡村振兴的“法宝”。

  在省级乡村振兴特色乡镇创建过程中,磁灶镇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乡村振兴,力争让有条件的农村既有绿水青山的“颜值”,又有“金山银山”的价值。

  在苏垵村,每到傍晚时分,伴随着夕阳西下,村里的溪边公园总是热闹非凡,厝边们相聚在此,或沿溪边漫步健身,或围坐树荫下“话仙”……他们中,除了苏垵村民,还有不少来自周边村居的群众。

  苏垵的高人气,得益于村里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始终注重生态治理提升,全力保住青山绿水。

  10年前,苏垵村还是一个基础建设薄弱的“不适应村”,在市、镇两级的指导下,村里持续补齐教育、交通、养老等民生短板的同时,把生态建设作为“美丽乡村”创建的一项重要内容常抓不懈:以九十九溪水域治理为契机,打造1.7公里溪边公园,配套建起溪边栈道,提升溪边绿化景观,布设景观小品、夜景工程;结合“河长制”实施,推进水域周边环境治理,打造系列河岸微景观;围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常态化开展家园清洁行动,不断提升村庄生态宜居环境,涵养文明乡风……如今的苏垵村,已是附近居民艳羡的宜居家园。

  “建设生态宜居家园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推进乡村振兴就是要让村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苏垵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树森说,2019年以来,以磁灶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特色乡镇为契机,苏垵立足将军山、九十九溪的山水资源,以乡村旅游特色村创建为目标探索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

  不久前,苏垵村召开以“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为主题的工作会议,镇乡村振兴办和工作点领导、下村干部与苏垵各界围绕“乡村振兴总规划”畅所欲言,共同制定了苏垵村乡村振兴十年规划,明确2020年至2022年继续完善村庄生态文明各项建设;2022年至2025年打造乡村旅游特色村;2025年至2030年全方面打通村、企、民,走入旅游乡村行列,让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目前,苏垵村2020年乡村振兴相关项目已在按部就班地推进中。

  磁灶镇推进乡村振兴,努力向绿水青山要效益的,还有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在三吴、洋宅、前尾、太昌、大宅等村,成片的农田如今不仅是扮靓村容村貌的天然装饰品,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以晋江市推进九十九溪流域田园风光拓展区项目为契机,磁灶镇乡村振兴办引导上述各村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或整合农田片区资源着力打造现代农业观光型片区,发展田园风光乡村旅游项目,带动村民增收、村财壮大;或着力打造现代农业蔬菜产业园,大力发展现代蔬菜产业,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创新力和竞争力,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目前,磁灶镇高标准农田首期项目已率先启动建设。

位于前尾村的高标准农田整治示范区。

  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特色镇 磁灶在行动

  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特色乡镇,磁灶全镇一盘棋。

  以创建商贸物流城镇为重点,以乡村整体振兴为目标,磁灶镇成立了镇党委书记担任组长的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下设9个专项小组,相关分管领导按照“一办九组”工作职责牵头协调落实。全镇26个村(社区)成立乡村振兴工作小组,形成镇村一体、协同推进的工作架构。

  镇村联动 共促乡村振兴

镇村合力,共谋乡村振兴。

  近段时间来,磁灶镇村联动推进乡村振兴课题调研,对各村(社区)相关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总结了乡村振兴面临的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找出乡村发展的差距所在,就各村(社区)如何补齐短板提出指导性意见、建议,为后续创建工作开展找准方向。

  结合课题调研成果,磁灶镇目前正对全镇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进行优化,围绕各村(社区)人口密度、产业发展状况、资源本底、集体经济收入水平、乡村振兴发展思路和薄弱点,将全镇各村(社区)分为党建引领村(产业薄弱、班子凝聚力差、村庄发展思路少和集体经济较为薄弱的村庄,如坝头村、湖头村、锦美村、上厝村)、环境整治村(人居环境建设水平有待提升,而产业经济、公共服务、集体经济收入较好的村庄,如下官路村、五龙村、官田村、宅内村)、特色保护村(具有资源特色明显的村庄,如钱坡村)、集聚提升村(产业经济水平较强、公共服务配套集中、集体经济水平较高的村庄,如磁灶社区、大埔村、东山村、苏垵村、下灶村、前尾村、洋宅村、新垵村、岭畔村、张林村、瑶琼村、延泽社区)和转型融合村(产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存在瓶颈、具有一定特色资源、产业发展思路明确、集体经济收入水平能够支持村庄后续开展建设的村庄,如三吴村、洋尾村、大宅村),进一步明确各村(社区)乡村振兴发展定位。

  今年以来,磁灶镇还启动实施了镇机关部门挂钩村(社区)制度,镇村携手,以统筹镇级层面资源、共促乡村发展为抓手,引导镇机关党员干部沉入基层一线,与挂钩村(社区)同谋乡村发展思路、同商乡村发展对策、同解乡村发展难题。

  截至目前,磁灶镇乡村振兴9个专项小组和各工作点、村(社区)已累计策划生成镇级项目26个、村级项目205个,范围涵盖村道建设、公厕改造、环境提升、微景观、休闲步道等方面,目前正分步分批组织实施。

  产业支撑 夯实振兴基础

  近年来,以创建商贸物流型特色乡镇和泉州市智慧物流产业基地创建为抓手,磁灶全面推进商贸物流产业发展,培育形成海西家居、五金机电等专业市场,吸引顺丰、百世、韵达、京东、闽运兴等一批物流快递落户;天邻缘等电子商务借机发展,形成市场、物流、电商等业态集聚发展态势,进一步夯实了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依托道口经济优势,五金机电城、海西建材城目前入驻商户已超千家,年交易额超300亿元;物流快递知名企业业务量逐年递增,仅顺丰等5家快递省级分拨中心今年上半年中转量就达13.56亿件,较2016年增长300%。立足“智慧物流产业基地”创建机遇,目前磁灶镇正扎实推进顺丰和韵达、百世和京东“一重点三提升”项目,力争打造物流产业集聚区。

  商贸物流产业的集聚向上发展,为磁灶乡村振兴带来了机遇。依托产业辐射带动,磁灶26个村(社区)2019年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超10万元,其中17个超过20万元。今年1月至10月,磁灶全镇已有23个村(社区)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超20万元。

  “十四五”期间,磁灶镇还将以“壮大集体经济”“打造宜居环境”和“培育善治乡村”为抓手,着力推进特色乡村提升工程。

  一方面,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引导有条件的村(社区)稳妥试点集体经济组织股权质押和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开展集体资源资产委托运营,借力区域产业特色策划实施一批集体创收项目,推动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发展;同时,持续做优乡村人居环境。另一方面,突出党建引领,扎实抓好书记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反哺农村,打牢乡村善治的组织基础;突出三治融合,创新推进基层协商民主机制、乡贤议事模式、“大调处”机制、新时代文明实践等方面建设;突出路径创新,抓好大埔、东山等村民主议事做法总结提升,试点开展自然村村民自治,健全完善司法、公安、劳务“三所合一”联动调处机制,着力构建形成具有磁灶特色的乡村善治模式。

  策划_方锦枞 钱健铭 赖自煌

  执行_赖自煌 秦 越

  通讯员_高荣斌 李玲玲 文图

标签:磁灶镇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谢飞明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