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比增16.9% 内坑更红“红色老区”熔炼“红火新区”
南方夏天,又热又潮。可来自全世界的货物,通过“海陆空铁邮”多式联运抵达这里;来自晋江乃至泉州的党员,或乘大巴或自驾涌向这里;来自全国怀揣着高等教育梦想的学子,从四面八方奔赴这里。
这里便是革命老区——晋江内坑。
然而,地处晋江内陆西隅的内坑,她的魅力究竟在哪?或许,应该从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开始讲起。秉持革命先烈的遗志,老区人民艰苦奋斗,经过70年的沧桑岁月,加速物流、鞋塑、陶瓷、人才等产业集聚发展,在红土地上创造了一个个传奇故事。
而今,内坑迈步走向新时代,是全市“六大新增长区”的重要组成,坐拥高铁、高校、高速、陆地港“三高一港”独特优势,成为全市最有潜力、最具前景的区域之一。今年上半年,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重重困难,全镇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144.66亿元,比增16.9%。
在即将迎来的“十四五”,内坑将按照“晋江门户新城、物流集散中心、新兴产业基地”的定位,立足建设“老区振兴赶超发展标兵”,聚焦短板,提前谋划,提前布局,奋力以“抢跑”姿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将“红色老区”变成“红火地区”。
融入经济全球化 打响“物流集散中心”新名片
虽说内坑是内陆地区,其却有一个“无水良港”,那就是晋江陆地港。
自2011年12月运行以来,晋江陆地港不断完善跨境物流设施,不断搭建互联互通平台,与厦门、福州、深圳、上海、广州、昆明、武汉等地的海港、空港、铁路口岸实现直通放行,打通了“海陆空铁邮”多式联运物流通道,形成了跨关区、检区的“超港口”服务平台。据不完全统计,晋江陆地港已吸引100多家企业进驻、3000多家企业入港开展进出口业务。
晋江陆地港,让内坑与世界的距离不再遥远,加速融入经济全球化。
去年12月27日,泉州国际邮件互换局(交换站)正式运营,意味着泉州的邮件货物将实现与全球127个国家和地区直接互联互通,不必绕行厦门等地的互换局,国际邮件运行时间至少可以缩短1天。
泉州国际邮件互换局(交换站)一期生产场所约5000平方米,生产使用自动化分拣传输设备,有120个分拣格口,邮件处理能力为每小时18000件。
“内坑原来比较闭塞,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突出,产业较为单一。将通过改善基础设施,调整产业结构,蓄力发展物流产业。”内坑镇党委书记黄胜鑫说,随着晋江动车站落地内坑,疏解公路、物流大道等交通路网的完善,内坑区位优势突出,后发优势明显。
在扩大开放,与世界互联互通上,内坑持续发力把“物流集散中心”做实做响。全球领先的仓储物流服务商和提供商普洛斯就把布局福建的首站落在内坑,其看中的就是内坑独特的区位优势。每天,该物流园有近2000辆大型物流货柜车进出,进出快递量达60万件。
黄胜鑫坦言,“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短板。商贸、服务业等三产是内坑的一大短板,‘十四五’期间,将重点发展商贸物流业,因此,我们要提前谋划,提前布局。”
日前,融腾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洪先生异常忙碌,看中内坑区位优势,经过研究,该公司决定落地内坑。
洪先生表示,融腾的优势在于其商贸供应链体系,与内坑发展商贸物流的目标不谋而合。布局内坑主要有锂电池销售、食品企业“线上线下”销售、进出口货代等三大板块,通过商贸物流,加速人气聚集。
黄胜鑫表示,面对“十四五”规划,内坑将更加积极主动融入全球化,策划推进普洛斯物流园二期、汇诚医药物流等产业项目,支持德邦物流、优速物流、极兔物流等企业做大做强,拓展提升陆地港海陆空铁邮多式联运、国际快件及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功能,构建立足晋江、辐射闽西南、参与全球的全程物流服务网络。
激发传统产业活力 实施“六个一”提升工程
今年5月,“源头好货 晋江制造”中国拖鞋名镇内坑专场直播活动举行,内坑镇镇长林灿煌化身产品主推荐官,与其他6位网红直播及20多名拖鞋企业负责人,在淘宝直播间内开启直播带货,为内坑拖鞋代言,让内坑拖鞋着实“火”了一把。
一双小拖鞋,撬动一个大产业。拖鞋是内坑一大传统支柱产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现有鞋塑企业59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2家,年产拖鞋7亿双,年产值上百亿元。内坑拖鞋主销东南亚、中东、欧美、非洲和国内,是全国重要的拖鞋生产基地,获评“中国鞋都·拖鞋名镇”称号。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企业复工复产时间比往年推迟,拖鞋产业外贸订单大幅减少,产能下降明显。面对困境,在内坑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拖鞋企业加快线上市场布局,开启了线上直播带货的销售新渠道,深入挖掘国内市场,培育发展新动能。
直播带货,不仅“火”了产品,更让拖鞋企业重振信心。
美凯源鞋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文通说:“结合直播风口,让全国消费者了解内坑拖鞋,打造‘内坑拖鞋’这张名片。更重要的是,帮助企业打开了另一个销售渠道,推广内坑拖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开展直播活动过程中,还对拖鞋企业职工进行了直播培训。虽说直播活动已结束,但火热的直播仍在持续。
6月15日,第127届广交会在“云端”开幕,一个网上贸易盛会正式开启。鑫奇发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林连发带领公司员工,进行了一场面对世界的产业直播。面对镜头,他一点也不胆怯,而是努力向世界客商推介内坑拖鞋。
林灿煌表示,为应对疫情影响,内坑镇采取“三步走”措施,一是推线上,引导外贸企业发力线上直播销售新模式;二是转内销,支持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线上线下同步展示销售优质出口产品;三是稳外贸,搭建外销展示交流平台,组织外贸企业与国外采购商加强对接、洽谈成交。
即将迎来“十四五”规划,内坑拖鞋该如何发展?林灿煌表示,要发挥晋江拖鞋联盟的牵头引领作用,实施拖鞋产业“六个一”提升工程,通过打造一个产业园区、一个专业市场、一个互联平台,培育一批科研基地、一批龙头企业、一批名牌产品,加快全链条、全流程升级,打响“中国拖鞋名镇”品牌。
打好“高校牌”培育本地产业人才
去年6月28日,全市的关注点都聚焦在内坑。这天,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升本”,成为晋江本土首所本科大学。首批本科专业均为区域主导产业急需紧缺专业,有利于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
晋江市主要领导指出,人才是根本,关键是引育,要发挥好泉州职业技术大学作用,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人才。
“我校将坚持职业教育办学定位,以区域社会经济及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原有优势专业为依托,重点构建与区域产业对接的学科专业群。未来五年,学校将逐年增批2-3个本科专业,并逐年减少专科批次专业,争创职业教育的‘晋江经验’。” 泉州职业技术大学执行校长吴滨如说。
对于如何落实好稳就业举措, 内坑镇党委政府联合泉州职业技术大学推出专项培训计划,结合镇域企业用工需求及劳动力就业意愿,重点面向本地剩余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和等级认定,实现就业稳定和技能提升双赢,为产业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这一培训计划,选取长埔村和黎山村作为试点。
陶瓷和拖鞋分别是长埔村和黎山村的支柱产业,同样也是内坑的两大传统产业,依托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对本地劳动力进行培训,在促就业、扩就业和稳就业的基础上培育一批产业特色人才,做大做强本地特色产业。
黄胜鑫表示,打好“高校牌”,一方面是扩大本地就业人口,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另一方面便是开展职业资格认定,通过与国内知名人力资源机构合作,打造全市人才培养、人才资格认定基地。
红色精神指引乡村振兴 争当老区振兴赶超发展标兵
日前,一场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在亭顶村“红色粮仓”举行,吸引了280多名选手参加,在这块红色土地上,讲述着一个个的红色故事。
亭顶村是革命基点村,人口1500多人,而“红色粮仓”是村里存有的一处革命遗址,原为革命时期地下组织联络点、支前物资供应站。遗址的主体为一座闽南古厝,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78平方米。
乘着乡村振兴东风,亭顶村以修缮“红色粮仓”为抓手,推动建设美丽乡村,建微景观、文化墙,建敬老院、健身场所。
2018年年底,“红色粮仓”修缮完毕,成为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党员教育基地。因了解革命历史,又对曾氏家风家训了如指掌,亭顶村老人会会长曾火炎成为“红色粮仓”讲解员的不二人选。
“平均每周都有3-4场参观活动,每逢介绍发生在‘红色粮仓’里的红色故事,我总是心潮澎湃。正因为内坑是红土地,我们更应该将红色故事代代相传,让红色故事成为各项事业发展的原动力。”曾火炎说。
为了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在村两委的支持下,曾火炎还准备召开青年座谈会,向村里的年轻一代讲述那战火纷飞的感人革命事迹。
如今的“红色粮仓”已成为内坑的一处“网红景点”,每周,都有来自晋江乃至泉州的党员来这里参观。
也是在红色革命精神的指引下,曾经偏僻的村庄,基础设施落后的亭顶村变身成为晋江市乡村振兴示范村,村里的人气渐旺。
目前,内坑镇共有22个革命基点村,其中16个为行政村,6个为自然村。面对“十四五”规划,革命基点村该如何发展?黄胜鑫表示,内坑各项事业起步晚、底子薄,软硬件方面存在不少短板,要从政策实施、项目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大投入,加大教育、交通、污水管网、敬老院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维护革命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加快补齐短板,提速发展。
(记者_陈崟 秦越 通讯员_杨颖聪 文图)
- 内坑召开会议部署当前重点工作2020/07/23
- 生产车间内隐藏废塑加工生产点 内坑一当事人被罚10万拘留5日2020/07/29
- 内坑司法所积极做好法律援助工作2020/07/30
- 内坑镇“回头看”检查“三合一”场所2020/07/30
- 提前谋划布局 补齐短板奋力“抢跑”——访内坑镇党委书记黄胜鑫2020/08/06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