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街镇动向 >>正文

东石黄祖传:72岁“造船匠”的坚守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20-05-06 20:23
  

  “每年农历四月,很多地方都有送王船的习惯。不过今年看样子是没有了。”“五一”前两天,在晋江东石镇埕边村的石头老宅里,黄祖传一边整理着父辈留下来的造船工具,一边念叨着“,去年永和那边约了要做两艘王船,到现在还没办法做。这几个月出不了门,工事都耽误了。”今年72岁的黄祖传是一名造船匠,从16岁开始学习木船制造技艺到现在,已经和木船技艺相伴整整56年。从早期的制造渔船、货船,到现在制造王船,他一直保持手工建造木船的技艺。

  16岁起传承祖辈造船技艺

  黄祖传的造船手艺就像他的名字一样,也是“祖传”的。黄祖传出生于晋江东石镇埕边村,这是个世代制作木船的村子。据考证,埕边村黄氏七世祖的造船技术在康熙年间就闻名于东南亚一带,所制造的商船行遍东南亚。传到黄祖传已经是第十五世。黄祖传的爷爷、父亲也从事了一辈子的造船工作,新中国成立后被分配到泉州、厦门的船运公司造船。而黄祖传在16岁的时候便跟着父辈一起学习造船技艺。

  “一开始学习造船技艺就是到船运公司,从东石到同安,做的都是木制的渔船、货船。”黄祖传说,别看都是手工制作的木船,许多船的承载都在100吨以上,“那个时候运输工具不多,海运还是比较方便的,木船的需求量就大。”但是,随着火车、铁船等运输工具的发展,运输方式的改变使木质货船渐渐没落。改革开放以后,木船就几乎被铁船代替了。于是,黄祖传离开了船运公司的造船厂。1982年,回到晋江的黄祖传,开始在深沪、金井、东石的沿海村落修补渔船。在晋江沿海,很多渔民还是用木船出海打鱼,渔船数量庞大,修修补补的活总是应接不暇,黄祖传的造船手艺也因此没有放下。

  “你看,这是用来打孔的,这是用来雕栏的。”黄祖传从储藏室时抱出一堆生锈了的工具,一看就有些年头了。“它们有100多年了,从我爷爷那辈就开始用的。”像蚂蚁搬家一样,黄祖传前前后后搬了六七次才把50多件旧工具全部搬出来,他像抚摸自己的孩子一样,把每一件工具都拿起来抚摸一下再放下,“每隔一段时间都要拿出来看看,虽然是老工具不能用了,但每一件都会让我想到与它们相伴的日子,还有父辈的影子。”

  除了造船手艺,黄祖传还继承了村里另一个古老的技艺,那就是古建筑修建,他尤其擅长建造金炉。回到晋江后,黄祖传一边修渔船,一边做金炉。这些年,他做的金炉已有100多座,遍布闽南及台湾。渐渐地,在晋江沿海各个村落,都知道有这么一个会造船修船建金炉的“能人”。

黄祖传仍保存着100多年前其父辈使用过的造船工具。

  从造船工人到“守”艺人

  2000年,香港那边要做一艘王船。他们四下打听,从深沪镇海宫得知黄祖传会造船,便托人来问。王船,是“王爷船”的简称。“送王船”则是闽南、台湾、东南亚等地区广泛流传的“王爷”信仰里的特有的仪式。该仪式寄托了劳动人民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表达了闽南人对海洋的敬畏和感恩,是闽南人传承久远的民间习俗,于2012年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去年央视《地理中国》栏目做了一期《解密王爷船》的专题,称王爷船是中国古代航海技术的一个缩影。与普通木船不同的是,王船采用传统“福船”的官船样式,首部尖,尾部宽,两头上翘,首尾高昂。船身鲜艳的色彩和彩绘是王船与普通木船的区别所在。

  在深沪镇华峰村镇海宫里便有一艘色彩鲜艳的王船。王船的尺寸、结构,都和真船差不多,船桅、船帆样样齐全。船桅有三杆,船帆共五张,船头正面装着一个狮子头,左右各插“青龙”“白虎”旗;船尾正面画着龙,船上前后还竖着“代天巡狩千岁”红色号旗。这艘王船不仅美轮美奂,还能下水,被海内外信众寄予美好愿望。而它的制作者便是黄祖传。

  但是在2000年,从未做过王船的黄祖传听说要做有些犹豫“:论做船的技术没问题,但是王船和普通的渔船、商船毕竟不一样。船上的各种装饰、格局都有讲究。”在委托人的再三恳请下,黄祖传接下了这个活。正式开工前,他开始到四处学习。听说哪里有王船,他便骑着摩托车去看,去了解,每一艘王船上的细节都要问过知情人,然后一一记录下来。“王船上的装饰非常讲究,不仅要有十二生肖、八骏马,要有十八种武器、南音乐器,还要有亭子、桌椅、茶具、厨房等模拟现实生活的设施。”黄祖传说,一艘王船上最基本的装饰及摆设就有40多种。

  这艘香港定制的王船,黄祖传前后跑了数十个地方,根据老辈人的描述,勾勒出王船的草稿并加以改进,反复易稿后才最终定稿。最终,黄祖传与他同为船匠的堂哥做了整整一个月,才完成了这艘2米长的王船建造。

黄祖传手工做的王船装饰配件。

  亲手打造80多艘王船

  随后的20年时间里,黄祖传成了专业的王船工匠,出自他手的王船已经有80多艘。“每一艘王船我都会留下相片或者手稿做纪念。”黄祖传的桌上摆着厚厚的一叠物料,里面有相片、手稿,还有王船装饰用的迷你桌椅、迷你茶具等。

  在外行人看起来,相片上的王船大同小异,光从相片上难以分辨出来。但是,黄祖传却对每一艘王船的情况如数家珍。“这是菲律宾来订做的,这是台湾的,这艘是新加坡的。”每一艘王船的长度、规格他都清清楚楚地记得,“这一艘就是我做的第一艘王船,送去香港的。”

  由于是手工建造,一艘王船的制作时间少则一个月,多则两三个月,根据尺寸不同,装饰要求制作时间也会有所变化。4米以上就是大船了,制作工艺也相对复杂。这几年,黄祖传做了很多4米以上的王船,其中最大的一艘是菲律宾订制的4.64米的王船。

  根据王船的用途,建造时也会有所不同。“有一些王船是摆放着供观赏祈福用的,有的还会下水。放水上的王船工序就要增加,比如在船底涂上树脂等。”虽然工序有所不同,但对于已是制作王船老手的黄祖传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

  “五六年前,最忙的时候一年要做十几艘王船,常常来不及。”黄祖传于是在村里找了会做船模的张先锋帮忙制作船坯,“现在会这个手艺的人越来越少,有人愿意做,我也愿意教,一起做,带着带着就好了。”黄祖传一直有个心愿,就是有更多人懂得这门手艺,但是,他现在最大的心愿便是可以赶紧上工,去把之前约好的工事也完成了,“我72岁了,做不了几年了,能做几艘就多做几艘……”

  (记者 黄海莲 吴清华 采写)

标签:东石镇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谢飞明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