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街镇动向 >>正文

安海:借“疫情”大考 锤炼基层治理能力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20-03-20 09:21
  

  晋江新闻网3月20日讯 42个村(社区),户籍人口12万多,外来流动人口5万多;2处健康管理中心,258间隔离房,103个健康管理服务点;2594名居家留观人数,连续作战54天,93名部门骨干力量下沉“疫”线……

  安海镇,作为晋江市行政村和户籍人口数量最多的街镇,规上企业数量多,外来务工人员聚集。一场疫情的来袭,将这里锻造成“疫考”的应试现场。

  截至昨日,54天的持续战“疫”,安海镇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在艰巨考验中得以优化再构,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在不断锤炼中提升提振。

  社会治理的重心和落脚点在基层,疫情防控的重点和难点也在基层。抗击疫情,干字为先; 执行力就是最好的战斗力。在全省启动一级响应后,安海镇党委政府快速反应,与市委市政府同步成立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除夕当晚,安海镇防控指挥部下发《关于取消各类群体性集体活动的通知》,是全市第一个取消所有聚集性群体活动的乡镇。

  疫情防控来不得半点虚功,从入户摸排,到稳控复工,再到“五小行业”督查,镇领导和干部、村(社区)干部、医护人员、公安民警、志愿者、行政执法、市场监管、供电等单位,一天接着一天干,一仗接着一仗打,这些春天里的最美“逆行者”,彰显出了打赢战“疫”的坚定决心。

  坚守党员“初心” 展现“硬核”担当

  “铃——” 3月9日晚上7时许,鸿塔社区党支部书记兼居委会主任黄阮瑜刚把煤气灶扭开,准备给家人煮晚餐,突然灶台上的手机铃声响起,她一个箭步冲过去,拿起手机。

  电话那头,是水心苑物业打来的电话,一名韩国租客刚从韩国回来,被拦在小区门口。“先找个地方让他坐下,不要进入小区,我马上过去!”话音刚落,黄阮瑜将手中的菜铲交给女儿,解下围裙,抓起柜子上的车钥匙立刻出了门。

  路上,她打电话给镇里的点长蔡少丕,第一时间将信息反馈,蔡少丕也第一时间从市区驱车赶来。7分钟后,她到达水心苑小区门口。原来,这位韩国租客就是她几天前加了微信,反复劝导暂且不要回来的。然而,由于工作需要,他还是执意飞了回来。在小区门口,经过多方沟通,最终决定将他安排到市区的健康管理中心集中隔离,带韩国人办理完一切手续后,已经到了晚上12点多,黄阮瑜回到家,才吃了晚上第一口饭。

  “现在疫情防控的关键在于防止境外病例的输入,如果没有处理好,作为社区的大管家,同时也是一名党员,我晚上无论如何都睡不好。”黄阮瑜说,疫情之下,更要坚守党员的初心,主动担当非常之责。

  据介绍,鸿塔社区是安海镇的新型社区,外来人口上万,“五小行业”上百家,辖区一共有6个小区,78位党员。值得一提的是,在鸿塔社区党群服务中心,6位居委和2位村务中,就有7位是女性党员。在黄阮瑜的带领下,这群清一色的女将们大年初二开始,就奋战在防控疫情的第一线,擎起了社区防控疫情的一片天。

  通常凌晨一两点,群众一个电话,黄阮瑜就带领她们毫不犹豫地冲到第一线,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劝导工作。正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在防控工作吃劲的攻坚阶段,她们耐心、细心地落实基层防疫工作,也织牢了疫情防控最扎实最绵密的网。

  “我是党员,我义不容辞”、“我是‘第一书记’,必须上”“我是选调生,我来”……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安海镇党员干部主动请缨,走街串户宣讲政策、摸排登记、消毒测温、卡点布防,他们以“非常时期当尽非常之责”的责任心,用双脚丈量疫情防控的路程,尽心尽责当好居民小区“保安员”、社区防疫“宣传员”、环境卫生“保洁员”、群众采买“送货员”,在疫情防控战斗中筑牢社区最严防线。

  林积焕是晋江市国土资源局下派安海镇坝头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他失眠了好几个夜晚,如何发动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带头模范作用?如何筑牢村中疫情防控的薄弱环节?……他思前想后,决定广泛动员返乡在家的党员,在随后建立的“坝头村党员群”里,60多名党员通过接龙方式“硬核”发声,将防控疫情的声音传递到村里的各个角落。一时间,发放告知书、张贴海报、创作闽南四句,对进出人员测温、登记,劝阻不戴口罩、聚集聚会等行为,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凌晨,他床上爬起来给坝头村村民写了一封信《众志成城 共同战“疫”》。信里向坝头村3个自然村的村民倡议,设立坝头村“新冠”防控基金,专款专用于疫情防控工作。信一发出,村民、爱心人士踊跃响应,捐资捐物,短短时间内,捐款人数超过250人,捐款金额超过26万元。

  随后,坝头村开展“免费送口罩”的便民公益活动,将爱心人士捐赠的口罩发放给村民、流动人口、商铺、坝头小学,为他们送上了16000多个口罩。在村内设置5个检查站点,共有100多名党员、群众参与值守,对出入人员进行体温测量、登记。“每个党员都应该是一面旗帜,在基层防疫第一线,党员就应该以实际行动奉献自己的光与热,众志成城,并肩守护。”身为党员的林积焕说。

可慕村广泛开展疫情防控宣传活动。

  一“网”到底 筑牢疫情“防控墙”

  “这几个什么时候来的?坐什么车来的?住在哪里?联系方式是什么?这些都要录进去。”昨日下午5点,在安海镇桥头村党群服务中心,桥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蔡顺足站在电脑旁,指导网格管理员小陈,将工作小组当日摸排的外来人员信息录入到电脑中。

  桥头村位于安海镇城乡结合部,横跨城区交通要道,辖桥头、浦边、三社三个自然村,目前外来人口达4300多人,排查任务重。 为此,桥头村启动了“网格化战役”的模式,积极发动党员参与,将全村分为7个片区,每个片区设一个网格点,分别由7名两委担任点长,带头开展防疫工作。此外,每个网格点还分成4至6个小组,组员由党员志愿者和村民组成;同时,为了进一步跟踪到位,层层分解责任到人,还确定房东为楼长,每层楼选出一位租户代表,并跟他们签订责任状。

  “桥头村人口多、面积大,大大小小路口一共有15个,由于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路口封不了也堵不死,不细化,管不了。”蔡顺足说道,目前,村里一共有168名网格员,每天深入排查辖区出租房,逐栋逐户“扫楼”,桥头村每天进来多少外来务工人员,分别来自哪里,大家都很清楚,

  “特殊时期,村两委都要带头上‘战场’,做到每家每户、每个企业、每栋房屋都要摸排到位,每个细小的隐患都要盯紧,做到心里有底。”

  连日来,小陈每天都要录入100多位新进的外来务工人员。借助这个机会,桥头村也将村中的外来人员信息收集一步到位,包括务工还是务农,经商还是自由职业,是否租房等信息。“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也是基层治理的一个部分,现在把工作做到位,对于今后工作的开展有好处。 ”

  每一天,除了忙日常村务外,蔡顺足还要带着网格员入户、走企业,摸排网格点的流动人员,服务企业的复工复产和安全生产。近日,他所在的网格点又充实了网格员力量,主要是加大力度开展企业安全,以及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隐患的摸排整治。

  桥头村只是安海镇基层网格化管理的一个缩影,疫情防控期间,安海镇坚持落实“网格化+大数据” 排查,建立“一张地图、一套网格、一支队伍、一张表格”的“四个一”网格化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网格小单元作战更精细、更广泛、更深入、更高效的优势,由党政领导牵头,驻村干部、村(社区)两委、片警联合入户逐家排摸,并通过公安、通信等部门多渠道信息汇集,加强人员追踪,确保一个不漏,筑牢疫情“防控墙”。

鸿塔社区加强与小区物业联动, 做好小区疫情防控工作 。

  三村联控 村企联防 众人战“疫”保一方平安

  测量体温、登记、拍照、报备、房东认领……昨日,在子江中学对面的水后村进村路口健康管理服务点,来自重庆的彭先生一家刚从老家回来,他在南安官桥跑运输工作,房子租在水后村。

  在值班工作人员的一番信息确认后,彭先生在房东的带领下顺利“过关”。记者在现场看到,该健康管理服务点,除了水后村党支部的旗帜,还有曾埭村和西边村党支部的旗帜。原来,这是安海五埭工作点“三村联防”的一个健康管理服务点。

  2月8日以来,安海镇曾埭村、水后村和西边村探索形成了“三村联防、众人战‘疫’”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组成临时党员先锋队,三个村共有80名党员主动参与,

  “在抗击疫情的紧要关头,这3个村面临着路口多、人员来往频繁、防控难等诸多问题,且地理位置特殊,单兵作战估计很难防控到位。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我们迅速组织3个村党支部书记召开碰头会议,便立马部署这项联防联控相关事宜。面对疫情,绝不是一人一村的事,关键时刻还是要大家联合起来,共同筑牢防疫堡垒。”五埭工作点点长、水后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俞敏华介绍。

  “三村联控,大家心靠在一起,一来便于管理,二来减少矛盾,三来整合分散资源,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水后村党支部书记王俭通说道,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五埭工作点三村联防联控机制受到了广大村民的理解和支持,有主动参与志愿服务的学生、退休教师、老党员、村民、老人等,还有乡贤也表达了对防控工作的支持,多次送来慰问物资。

  经过一段时间的宣传,每当有外来人口进村,房东都会主动到村里报备。记者了解到,五埭工作点还建立了流动人口凭《居住证明》登记制度,要求流动人口以户为单位,每户只开具一张居住证明,每天每户限出行一次,每次限一人。

  作为革命老区的安海可慕村,此次发挥了村企联合作战、群防群控的老区战“疫”精神,在“疫”考中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

  “多、高、重、难”,可慕村党支部书记许社会用四个字来形容可慕村疫情防控所面临的挑战:村庄人口多,村中有户籍人口5000多人,中小微企业341家,外来人口4000多人;企业省外来晋务工人员多,输入性传播风险高;村内道路四通八达,卡口多,值守任务重;毗邻经济开发区,辖内出租私房多,人员流动性大,摸排难。在接到疫情防控通知的第一时间,可慕村便快速行动,继承发扬革命老区精神,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措施,做深做细疫情防控相关工作。

  “请出示下你的通行证,配合我们测量下体温,做好登记。”“你们是刚到晋江的吗?请联系房东或者企业主,先一同到村委会做好相关登记。”“不好意思,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我们村目前谢绝访客。”……

  2月28日,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外来人员返工,进一步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健康管理,可慕村积极与企业及行业协会沟通,通过村企联动的方式,在三益生活小区及可慕皮革工业区的入口再增设了健康服务点,可慕村“群防群控、全民行动”的战“疫”措施再“升级”,村庄管理更加严格,但相关服务保障也更加到位。

  据了解,三益生活小区内有15幢楼,房屋多为对外租赁给外来务工人员,居住的人员流动性大。小区无物业及相关业委会等机构,小区内部情况复杂,长期以来,存在较大的管理问题。随着企业复工复产,员工陆续返工,三益生活小区也成为了可慕村重点防控的区域。

  “通过我们过往及近期的逐家逐户地毯式摸排,我们了解到小区居住现有外来人口600多人。近期是返工的高峰,也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期,所以对小区外来人员的严管控显得尤为重要。”可慕村主任许自然嘱咐工作人员说,为了小区、全村人民的身体健康,一定要严把小区人员进出这道关。新来的外来人口,一定要让他们要到村里进行登记;出入人员都要凭出入证并做好相关登记。

水后村入户摸排外来人口。

  近段时间以来,在可慕村各健康服务点,都能看见热心村民自发前来帮忙,还有许多村民主动捐款捐物支持疫情的防控工作。村民积极发扬革命老区精神,齐心协力战疫情。

  “现在企业口罩、消毒液、额温枪、等必需的防疫物资储备情况如何?员工健康档案是否每日跟踪管理?”前日下午,许自然与村两委一同前往辖内拟复工企业进行企业复工前的疫情防控工作核查。

  据了解,为了提高企业复工批复率,可慕村成立了企业复工复产服务队,还在党群服务中心开通专门窗口,指派专人负责接收每个企业申报材料,并指导进行查缺补漏。针对企业类型进行合理分类,引导企业分类分批有序开复工。同时,针对企业复工所需的防疫物资缺乏等问题,可慕村也通过多种途径帮忙企业申购、筹集。

桥头村每日汇总网格化摸排数据。

  在“疫”考中创新基层治理 移风易俗有内生动力

  2月11日晚7时30分,安海梧埭村村民颜阿婆逝世。鉴于当前疫情形势严峻,在村干部的动员下,家人经商议决定遵照在防控期间治丧活动的相关要求,从简治丧。12日一早10时许,逝者遗体便送往殡仪馆火化。

  当天,逝者家中没有搭棚设灵堂、没有“阵头”、没有“丧宴”、没有“大排长龙的送山”,家人怀着悲痛的心情,用最平静的方式告慰逝者。从老人逝世到火化,不到20个小时。

  “丧事简办的思想工作是不好做通的,特殊时期,他们能选择这么做,真的很好。”梧埭村村民吴女士表示,按旧俗,当地办丧有很多礼节,一场丧事办下来往往需要很长时间,前来吊唁的人也会很多,这不利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

  据了解,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安海镇第一时间部署,借由社区广播、宣传栏、LED屏、微信群加大对移风易俗工作的宣传,呼吁群众用行动响应疫情防控,也践行文明与大爱。目前全镇取消的婚宴、生日宴等活动上百场。

  除了缓办喜事、简办丧事,不少群众还将省下来的钱用于公益事业。

  在安海山兜村,乡贤苏长猛、苏长胜两兄弟都取消了原定于春节期间将举办的喜宴活动,并表示不再举办,每人各捐赠山兜村老人会20万元,用于关心村中老人,此举赢得村民广泛称赞。

  桥头村乡贤陈明哲、陈明誉昆仲简办父亲丧事捐赠人民币20万元用于村中抗疫工作;庄头村村民陈昌点、陈昌设昆仲简办母亲丧事,将节省下来的钱,主动捐款庄头小学10万元支持教育,并捐款价值10万元的大米和食品礼盒,全村400为老人每人均领到了一袋大米及一盒年货礼盒;山兜村民苏子寅、苏大谢昆仲简办父亲丧事同时主动提出将节省下的10万元捐赠村老人会,用于关心村中老人。

  从战“疫”开始的第一天起,安海镇未号召捐款,但安海人却从未忘记把“善”字记心间。恒安、盼盼、绿力、兴业等爱心企业累计捐资捐物超5500万元,安海菲律宾公会、安海商会、安海玩具公会等社团组织累计捐赠口罩超12万个,各村乡贤累计超1000人次捐赠防控物资超220万元,解决防控物资紧缺问题。

曾埭村、水后村和西边村三村联防,在村口设置健康管理服务点。

  策划:记者_方锦枞 钱健铭 张志耐

  执行:记者_柯明娇 秦越

  通讯员_吴志源 文图

标签:疫情防控|安海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林琳林琳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