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正文

新职业的冰与火:人才供给不足 新机遇市场需求量大

www.ijjnews.com   工人日报  2019-07-28 08:30
  

  一面是新机遇、市场需求量大,一面是人才供给不足缺口大——

   新职业的冰与火

  前不久,人社部、市场监管总局、统计局联合发布了数字化管理师、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等13个新职业信息。这些自2015年版国家职业分类大典颁布以来发布的首批新职业,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领域,这也为就业市场带来了一股方兴未艾的新潮之风。这些新职业的职业内涵、从业方式,相比之前发生了显著变化。

  近日,记者在进一步采访时发现,一面是新机遇、市场需求量大,一面是人才供给存在缺口,尚存在就业求职冰与火并存的情况。

   热:新业态新职业新机遇

  从年薪7万元到25万元,收到40多家企业的offer,黄祖胜实现了职业发展的“华丽转身”。背后的秘诀就是黄祖胜的新身份——数字化管理师。这也是这一批13个新职业中的一个。

  从人社部发布的《新职业——数字化管理师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来看,按照每10:1的比例做数字化管理师人才配备的企业,比没有数字化管理师的企业工作效率高出35%~50%。

  了解到这些社会需求后,经专家严格评审、公示征求意见,并按程序遴选,最终数字化管理师入选本批新职业。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说,目前,全国数字化管理师数量超过100万。

  包括数字化管理师在内的这13个新职业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领域,这位负责人介绍,这批新职业对从业人员知识、技能水平要求较高,可以分为以下3类。

  ——产业结构升级催生的新职业。近几年,随着我国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广泛运用,其对从业人员的需求大增,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和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等4个专业技术类新职业应运而生。这些新职业属高新技术产业,从业人员普遍具有较高学历。

  ——传统职业变迁而来的新职业。随着新技术的采用,传统的第一、第二产业越来越智能化。工业机器人开始替代流水线上的简单劳动力,这使得对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和系统运维员的需求剧增,成为现代工业生产的新兴职业。同时,大量无人机的使用使无人机驾驶员成为新兴职业。

  ——信息化应用衍生出的新职业。信息化如同催化剂,使传统职业活动内容发生变革,从而出现有如数字化管理师、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等新职业。随着物联网在办公、住宅等领域广泛应用,物联网安装调试从业人员需求量激增。

   冰:人才缺口大,培训须与需求紧密衔接

  新职业的发展,人才是根本。

  近来,关于物联网安装调试员、无人机驾驶员、电子竞技运营师的就业景气报告陆续公布。在对从业人员现状进行了分析的同时,这些报告显示,新职业也带来了巨大的人才缺口。

  从预计未来5年电子竞技员人才需求量近200万人,到未来5年物联网安装调试员人才需求量或近500万人。社科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翼认为,产业升级、新业态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市场,过程中,职业细化必然产生,新职业为80后新生代的青年群体,创造了比较好的就业机会。

  职业的更新提速,无疑给人才培养带来了新挑战。

  对于传统企业而言,要想提高效率、实现数字产业化,具备数字化管理能力的数字化管理师人才不可或缺。由于人才缺口大,作为一个智能移动办公平台,培训却成为阿里钉钉的一大副业,阿里钉钉副总裁朱立华自己也没料到,公司会将大量时间用于推广培训。“这个职业对基本素质有一定要求,而且要有大局观,一般来说企业管理岗位的人才,做这个职业最合适。”

  目前,不少企业已推出了职业培训项目。《2019年生活服务业新职业人群报告》显示,67%的新职业者认为“政府应该鼓励、支持新的就业形态”,具体来看,可通过降低经营许可办证难度、普及职业教育、加快新职业认证等措施促进新职业发展。该报告同时建议,政府部门应出手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提升新职业从业人员专业水平,为新职业未来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新职业的发布,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改革,推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和企业生产实际相适应,促进职业教育培训质量提升,实现人才培养培训与社会需求紧密衔接。”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认为,将新职业纳入国家职业分类统一管理,并根据产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加快职业技能标准开发工作,有利于建立动态更新的职业分类体系,完善职业标准体系。

(记者李丹青)

标签:新职业|新机遇|市场需求
稿源: 工人日报  编辑: 谢希源谢希源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