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社会民生 >>正文

拼搏和创造在晋江随处可见 ——访长篇报告文学《晋江,奔流向海》作者任林举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9-05-08 09:41
  

  人物名片:《晋江,奔流向海》的作者任林举,吉林人,曾获得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第六届冰心散文奖、第七届老舍散文奖、第二届丰子恺散文奖、首届三毛散文奖、2014年最佳华文散文奖。近年来主要从事散文、文学评论及纪实文学的创作。他也曾多次来到晋江,他创作的安平桥及围头乡愁题材作品分别刊登于《人民日报》和《文汇报》。

  在长篇报告文学《晋江,奔流向海》中,作家任林举用一个个感人且深刻的故事,书写属于晋江人的奋斗历程,内容兼具报告性与文学性。昨日,任林举从长春抵达北京,为参加今日举行的研讨会做准备。记者也对任林举进行了专访,为你解密作家眼中的晋江。

  记者:如何结缘晋江,并承担起这本书的写作的?

  任林举:去年五六月份,为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作家协会找到我,邀请我来为“晋江经验”写一本书。在此之前,我于2017年年初、2018年年初曾两次受邀到过晋江,为晋江写过两篇文章。因为这两篇小文章,我对晋江的人文历史也有了初步的了解,我很喜欢这座城市,也喜欢这个地方人的精气神。

  接受了写作任务之后,我前后六七次到晋江进行采访,尽量全面地了解晋江,历时两三个月,采访对象涵盖了晋江的各个层面。

  记者:“晋江经验”现在仍有着指导意义,那么您认为其中最值得人们关注的应该是什么?

  任林举: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总体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发展仍不平衡,为什么各地发展差距巨大?其实很简单,就是“落实”两个字。如果不落实,上级有再好的政策也没有用。而在晋江,不管是政府官员、企业家,还是普通市民,都把“落实”这两个字做得很好。从上到下的这种“落实”,对于我们这个国家也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如果全国近3000个县市,有1000个像晋江这样的市,我们的国家就一定会更强大。

  记者:这种地方差异性的发展也和一个区域的人文精神有关,那么,晋江人给您留下的印象是什么?

  任林举:坚韧不拔,敢于拼搏,勇于创造,这几个词可以概括“晋江人的精气神”。“晋江人的精气神”中最重要的一个是拼搏,一个是创造。一穷二白我不怕,什么基础都没有我也不怕,我就是要发挥我的主观能动性来创造我的奇迹,晋江人就是有着这种冲劲和闯劲。在采访中,这种不怕艰难、敢于创造、敢于取胜的精神,在晋江随处可见。

  记者:您在晋江采访的过程中,接触了很多晋江的企业家,晋江企业家群体给您的印象是怎样的?

  任林举:在晋江的发展过程中,晋江的企业家有一些成功了,但也有一些失败了。我觉得成功的有成功的理由,但是失败的企业家们更值得敬重。我们干任何一件事、成就任何一件事,都是必须有牺牲者,如果没有那些牺牲者做基柱的话,那么成功者也凸显不出来。在采访过程中,我对于那些无名的“牺牲者”,那些沉下去的企业,更心怀敬重。

  记者:如果让您选一句您文章中的话来代表晋江人,您会选哪一句?

  任林举:“这就是典型的晋江人。在他们的性格里,有沙子般的柔软,也有礁石般的坚硬。”我认为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是十分需要这种精神的。我们中华民族能够延续五千年的文明,靠的也就是这种精神。

  记者:能谈谈您个人对晋江这座城市的印象吗?当您想起晋江的时候,浮现的会是什么?

  任林举:晋江人的格局是受海洋文化的熏陶,晋江是一座向海的城市。我第一次到晋江的时候,晋江的朋友带我去吃土笋冻、海蛎煎。晋江这座城市给我的印象,就像它的小吃,很新鲜,有海的气息,有鲜活的生气。

  晋江有很深的文化积淀,也有很现代的城市面貌,古今中外各种文化在这里交融。就像晋江的建筑,既传统又现代,既中国又西洋。

  记者:请问您在这次的创作过程中,自己有着怎样的一些感受和体悟呢?

  任林举:采访和写作的过程,也是个人学习的过程。我原来对国内的企业了解得不是那么多,到了晋江采访之后,耳目一新,我觉得我们国家还有这样的一个地域,我们的这个地域上还有这样的一些企业家,白手起家,“泥腿子”上岸,然后打出一片辉煌的天下,这本身对我来说也是一种震动。在书写时,才能将其转化成有感情、有热度的作品来影响别人。

  (特派记者_董瑞婷)

标签:奔流向海|任林举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