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海陈淑概:52年只扎“一把”高粱扫帚
一年一个人要扎两万斤
既然做这个这么辛苦,陈淑概是怎么做上这一行的呢? “在独立扎扫帚之前,我和兄弟姐妹们就已经帮大人的忙了。那个时候村里家家户户都扎扫帚,我的父母也做。那时候年纪小,只能打打下手,比如把秆子压扁,撕绑扫帚用的粗麻。”因为村里人人都做这个,陈淑概从学校出来以后自然而然地也加入了扎扫帚的行列。“不仅要扎扫帚,还要到处去买高粱秆子。”在陈淑概的记忆里,最苦的不是扎扫帚,而是去买材料的过程。
“高粱收成的时候,要到各地去买,周边的像南安、惠安、漳浦等地,远的要到四川、江西。”那时候做这行的人多,高粱秆供不应求,大家都抢着买。为了买到材料,陈淑概和村里的人经常早早地上路,沿村购买,再从石井等地挑出来。“记得有一次到四川达县去,买好了押车回来,半路车翻了,连人带高粱秆倒在了地上,那时是半夜,又饿又冷,还要把货重新装车,别提有多辛苦了。”尽管如此,陈淑概还是坚持做了这一行,哪怕到了上世纪90年代村里人渐渐都不做了以后,他还是坚持了下来,并带着一家人一起更坚定地做着扎扫帚卖扫帚的活。
“我这一辈子只做了这一件事,就是扎扫帚,因为它我有了新房,也有了家,再累再辛苦也是值得的。”如今,高粱秆都是他们从贵州、江西、黑龙江等地运过来的。每年8、9月份收成的时候,陈淑概便从这些地方买下一整年需要的高粱秆。其余时间,便是一家人坐在一起,有时候话仙,大多数沉默着做自己手上的活。
“快过年了,这个时候是旺季,需求量最大,经常要加班。”陈淑概说自己一天平均可以做个三四十把,加班的时候就不止了,“一年一个人最少要做两万斤高粱秆。”平时,陈淑概的生活里没有其他娱乐,扎扫帚就是他的全部,“一年365天,只有大年三十下午、正月初一、正月初二这两天半的时候不做。反正也闲不下来,能做一把也好。”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