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社会民生 >>正文

“海峡第一村”围头村40年的“人生”际遇—— “天涯”成咫尺 “冤家”变“亲家”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9-01-03 15:38
  

  昨日上午,《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同一时间,晋江金井镇围头村围头故事馆里,几十名村民正围坐在电视机前认真收听收看。40年来,两岸日新月异的变化,一点点涌回村民的脑海……

昨日上午,围头村组织收听收看《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

  “硝烟”散了

  围头村,是大陆距离金门最近的渔村,两地相距仅5.2海里。

  1949年后,此地一度成为两岸较量的最前沿,长期笼罩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气氛中。两地音讯不通,来往断绝,咫尺成天涯。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示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

  今年78岁的洪建财说,当时作为基干民兵营长,他和100多名民兵仍处于紧张状态,“直到《告台湾同胞书》出来后,我们才真正去了解台湾,从而盼望着祖国统一、两岸和平。”

  因着地缘优势,围头与金门的民间贸易逐渐兴盛,围头重启了和台湾同胞的海上对接,开展对台小额贸易。当时,高峰期每天停靠60多艘台湾渔船,往来300多名台湾渔民,洪建财也在那时顺势开了一家贸易公司,“得益于两岸关系的缓和,围头村渐渐发展起来,我们一家的日子也红火起来。”

  围头、金门近在咫尺,得益于两岸关系的变化,咫尺不再天涯。1992年年初,围头村被省政府确定为海上民间对台贸易试点;2009年,晋江市在围头设立对台保税贸易区,成了吸引台商来创业的有效平台,进一步提升了围头对台经贸的层次。

  “共饮一江水”则进一步拉近了两岸的民心。2018年8月5日,在福建向金门供水工程通水现场会上,随着“开机送水”的按钮启动,福建晋江水通过海底管道输送,终于走到金门同胞家中。从设想变成现实,围头村见证了两岸发展的日新月异。

  围头村党支部书记洪水平说,收听收看《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大家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必然趋势。围头将进一步发挥对台、面金、傍海的优势,为推动两岸关系和谐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爱情”来了

  地缘带来商缘,商缘带来姻缘。

  上世纪90年代初,越来越多的台湾人慕名跟着渔船来到围头。1991年,多次来到围头村游玩后,金门小伙陈应超看上了洪建财的二女儿洪双飞,两人陷入热恋。

  当时,不少亲人都担心两岸再起战事,反对这门亲事。洪建财起初也有疑虑,但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坚信: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支持女儿“远嫁”金门。

  “事实证明,我的决定是正确的,女儿女婿结婚后,感情不错,生活也过得有声有色,给村里树立了一个好榜样。”洪建财笑着说。

  此后的17年里,都是围头新娘嫁到金门、澎湖、高雄等地。随着大陆经济快速发展,福建的实力、魅力日益提升。2009年,围头小伙子吴聪明迎娶高雄新娘庄丽玲,结束了围头姑娘单向嫁往对岸的历史,围头也被誉为“海峡通婚第一村”。截至目前,围头嫁去台湾的新娘有137人,从台湾嫁到围头的新娘有9人。

  “当时是去厦门旅游时认识我老公的,他在厦门做餐饮生意。”回忆十年前初识的场景,庄丽玲笑着说,她来到围头,看到村庄跟高雄小港一模一样,而且风俗习惯差不多,便下定决心嫁过来。

  十年来,虽然庄丽玲在台湾做生意,但每年回来都能感受到围头村的发展,都能感受到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亲情。

  为了让两岸亲人多走动,2010年七夕期间,围头村精心筹划举行首届海峡两岸(围头)七夕返亲节,邀请嫁到台湾的“围头新娘”及家人回来探亲。随后,返亲节作为品牌活动保留下来,每两年举行一次,到2018年已举行五届。洪水平对记者说,近年来,围头村不断搭建两岸交流平台,致力打响“海峡第一村”对台文化交流品牌,全力打造围头“两岸交流先行村”。

  (记者_蔡培仁 董严军 文图)

标签:围头村|告台湾同胞书|海峡第一村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