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与现代农业相融合
晋江新闻网11月19日讯 乡村要如何振兴,明确的思路很关键。18日,记者继续分别采访了相关部门、镇和农业经营主体,对于乡村振兴如何干,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思考和规划。
持续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大力推进乡村绿色发展
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着力推进乡村绿色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对此,晋江市环境保护局局长林志雄表示,将持续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大力推进绿色发展,推进能源资源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和清洁能源替代。
“将开展全行业整治,坚决淘汰低端落后产能、污染工序,通过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加强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和治理,全面开展生态水域综合治理,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林志雄表示,他们将健全生态环境保护优先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严守生态红线,保持生态功能稳定,完善生态安全格局,健全生态保护责任体系和补偿机制。
围绕五大方面
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永和镇地处晋江中部,辖区24个行政村,属农业大镇。如何进一步推动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呢?永和镇党委书记吴超鹏表示,永和镇将紧紧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统筹谋划、科学推进,切实抓紧抓实乡村振兴工作,为“晋江经验”添砖加瓦。
“首先是推进产业振兴。”吴超鹏表示,要直面永和镇支柱产业支撑不强、农村经济相对薄弱的问题,借势“两高”建设,发挥交通区位和“淘宝镇”发展优势,分别打造北片高铁新区、中部云裳小镇、南片旅游片区,推动形成经济发展新增长极和新兴业态。同时,发挥3个晋江市级农业示范基地的带动作用,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力争打造集生态、景观、产业、人居等功能为一体的田野风光片区,并全力建设海西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推进农业由增产向提质转变。
在人才振兴方面,要积极培育“绿领”,培育懂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先导力量;在推进文化振兴方面,深挖传统文化底蕴及资源,传承发展好“火把节”等传统文化,结合永和村古民居建筑群积极打造传统文化村落,不断繁荣兴盛农村文化。
“我们还要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吴超鹏表示,全面实施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推进辖区5条河流的生态流域整治,推进旧村拆除改造、公厕革命,实施石窟回填治理、废塑行业整治提升,建设锦岭镇级公园、灵秀山生态公园及村级特色公园,推进“一库一公园”工程,从而推进生态振兴。
“我们还要加大对村党组织的锤炼培养力度,注重梯队培养村级后备干部。”吴超鹏表示,实施“人才反哺”,鼓励引导在外优秀人才回乡支持建设、参与发展,在返乡回村的“能干人”、下乡创业的“实干家”中发展党员,用知识、能力充实党支部,提高党支部领导服务发展的能力。
沿岸景观与现代农业相融合
打造体验式生态水域景观带
2015年,晋江内坑的瓷砖老板尤德鑫因骨子里难以割舍的农业情怀,转而干起了农业,成为福建力豪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告诉记者,这几年来,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和园区内务工等模式带动近百户200多人就业脱贫,并依托“省级现代蔬菜产业园”核心企业的规范建设标准,百亩洋基地的建设逐渐形成了“两区一带”的布局(即1个现代生态标准化农业种植区、1个休闲农业体验区、1个生态水域景观带),改造了乡村脏乱差的旧面貌。
“公司将根据销售渠道的布局,计划于2020年前,依托公司全产业链运营体系,在福建省内高海拔、中海拔与低海拔地区,管控3万至5万亩的农业基地,完善公司对农产品品质与品种结构的需求的同时,带动国家扶贫产业的落实与发展,进而拉动整个福建省域农业的发展。”尤德鑫表示,依托力豪销售运营团队为销售端,解决小农户对农业种植的迷惘,带动更多农户脱贫致富。
他表示,公司已开始着手规划建设沿九十九溪支流溪流(全长1500米),结合园林景观绿化设计方案施工,沿溪两岸种植可采摘名优特水果,建设瓜果走廊——“瓜果飘香带”及步行栈道,使沿岸景观与现代农业相融合,形成休闲体验式的生态水域景观带,从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记者_沈茜 阙杨娜)
- 永和: 强化“三资”监管 护航乡村振兴2018/11/18
- 福建省发布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条措施2018/11/16
- 东石镇加速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工作2018/11/16
- 促进“产、城、人、文”融合发展 全方位提升发展品质2018/11/16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