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一杯清茶”里的政商关系 ——寻访“晋江经验”(下)
7月13日出版的《工人日报》头版刊登《“一杯清茶”里的政商关系——寻访“晋江经验”(下)》,现本网予以转载。
晋江的历史将会永远记录下这样的一个镜头:今年5月9日,摩洛哥马拉喀什体育馆内,晋江市委书记刘文儒现场接过世界中学生运动会会旗,世界中学生运动会进入了“晋江时间”。
2017年10月15日,晋江正式取得2020年第十八届世界中学生运动会举办权。作为县级市的晋江击败了世界范围内的诸多强劲对手,开创了全国县级城市承办大型国际综合赛事的先河。和政府工作人员一起出现在申办现场的,还有来自晋江的20多位企业家组成的申办“天团”,他们对赛事申办的主动积极参与和细致周到的做事方式,给评委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最后成功申办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一过程,也成为“晋江经验”中弘扬政企互动优良传统,营造“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一个写照。
在改革发展过程中,晋江市政府始终在既不越位、又不缺位错位的前提下,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家接触交往。努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是晋江高效持续发展的秘诀之一。
“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
“企业对政府的信任感,政府对企业的引导力不是短时间形成的。”盼盼食品集团董事长蔡金垵说,自己创业这么多年来最大的感受是,这里的政府没事从来不来企业,企业有了问题提出需要解决,政府马上就会派人来调研协调。此外,政府还经常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充电机会,组织企业把脉行业发展方向。“来了就是一杯清茶,现场解决问题,谈完就走,没有多余的应酬。”他说。
晋江市政府将与企业的相处理念,总结为“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
为营造良好企业发展环境,晋江市政府较早地提出了“保姆式服务”口号,企业各项审批围绕市场企业需求来,运转十分高效。
在晋江行政审批中心的60多个窗口中,华宇铮莹集团总经理苏成喻最熟悉两个窗口:一个是并联审批窗口,另一个是优惠政策兑现窗口。
苏成喻的企业正处于高速成长期,“企业发展中最担心的就是厂房、土地审批跟不上,时间就意味着商机”,并联审批窗口的出现,让一个工程项目从设立到发放施工许可证的过程,从此前的33个环节240个工作日,压缩到了6个环节37个工作日。
他同时也是21号窗口——优惠政策兑现窗口的“熟面孔”。最近一次他受惠于政府的优惠政策是在今年年初,晋江市政府鼓励企业开展智能制造,最多可获得300万元的补助。苏成喻的企业一直致力推行自动在线监测和信息化传输,在车间改造的过程中,按照流程,企业先后共享受了100多万元的补助。
而这些优惠政策更多的时候是行政审批中心工作人员主动“找上门”的。
苏成喻说,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经常主动消化政策,往往不需要企业“捕鱼”,而是直接把“鱼”送到企业面前。
目前,晋江30个部门、542个审批事项的办事时限全部压缩在10个工作日以内, 91.77%的事项实现了“最多跑一趟”,当场即办率达80.36%。晋江的企业家们常说:“正是有这样的‘晋江速度’才造就了今天的‘晋江奇迹’。”
“泡杯茶,握握手,出门还能继续做生意”
在晋江的区域经济发展版图上,很难不提到陈埭镇的名字。
1983年,晋江第一家鞋厂在这里诞生,此后,陈埭见证了晋江鞋业发展所有的光荣与梦想。在这个被称为“中国鞋都”的小镇上,聚集着近3000多家鞋企和配套企业。
如此多的企业围绕“一双鞋”发展,长期的商贸往来难免出现磕碰。政府如何发挥作用,又不越位干涉市场行为?
在陈埭,企业间出现摩擦和纠纷,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到陈埭商会商务人民调解委员会“喝杯清茶”。
“晋江的企业家爱拼敢赢,但是上了法庭,就会有输赢。大家以后还要继续做生意,能不能不‘撕破脸’,找到一种对双方磨损都比较小的方式防止恶性竞争?”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2010年12月,陈埭镇商会商务人民调解委员会挂牌成立,成为全国首个在商务领域开展调解工作的专业机构。
“泡杯茶,握握手,出门还能继续做生意。”陈埭商会副会长李海庭如此解释“茶桌调解”的作用。“政府在法律框架内为调解护航,行规无法解决的再走法律途径。”在他看来,把纠纷解决在诉前,这样不仅节约司法成本,还有利于构建商圈诚信。
目前,调解委员会的38位专业调解员由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村支书、村长,商会企业家以及具有较高威望的社会人士组成,首席调解员由晋江法院的一名退休庭长担任。
地缘与商缘相结合、商会调解与诉讼调解相衔接、司法公信与商务诚信相融合,“一杯茶解决纠纷”的机制优势,无论在1万元的“小纠纷”还是上百万元的企业并购重组、破产清算的“大案件”中,都能得到显现。
“调解委员会成员对企业生产、经营都很了解,调解中更容易抓住痛点,问题解决往往更高效。”陈埭镇镇长庄垂生举例说,比如,供货方和收货方在产品质量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如果法律层面缺少明确的条款用来评判,这时“懂行”的调解委员们就会给出鉴定,行有行规,这样的鉴定就格外具有说服力。“而政府的作用恰到好处,真正做到了不越位、不缺位。”
同时,由于村干部对企业“家底”一清二楚,商会也会激荡出变通方案,加之陈埭镇商圈诚信和口碑形成的“社会软约束”,在调解委员会调解的纠纷中,“老赖”现象几乎不存在。截至目前,陈埭商会商务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受理经济纠纷1562件,总金额约36亿元。
“清清爽爽沟通,舒舒服服交往”
2016年,为了创新发展,晋江经慎重调研后,上马攻坚集成电路芯片项目。从海外来晋江的晋华电路产业园存储器项目专家徐征,对晋江政府的高效十分钦佩,连连称赞。“投资百亿元的项目,一天就办完了许可证。2016年2月19日签协议,2月26日就注册成功”。
晋江市副市长王文晖称,当时市政府抽调了80多位干部组成尖刀连专项服务该项目办理,力求绝不拖沓。
另一件令徐征印象深刻的事是,在建设厂房的过程中,需要从上海运输大量物资到晋江,运输物流成为大难题。政府了解到后,一路协调运输物流,解决了企业的大问题。“刚来时,这里四处都是水塘泥地,仅仅半年这个未来将打造千亿元产值的园区已经初具规模了。”徐征说。
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的许清水,现任连捷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毕业于厦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徐华芳,现任宝龙地产控股有限公司总裁;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的李子兴,现任福建陆地港集团总经理……晋江的“创二代”名单上出现了越来越多高学历、高素质的未来企业“掌舵人”,和徐征一样,这些年轻人选择回归晋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里良好的政商关系和营商环境。
刘文儒说,第一代民营企业家留在晋江是因为故土情结,但要让“创二代”,甚至“创三代”归来,乃至吸引更多海内外人才来晋江,晋江必须要发挥出城市本身的吸引力,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政府办事效率很高,而且特别懂企业家需要什么。”许清水对此深有感受,他曾介绍自己的朋友来晋江投资,“朋友的感觉是晋江的政府部门是主动‘迎上来’的,而且很懂行。”许清水回忆说,当时政府马上就召集了相关人员对接,这个项目很快落地晋江,后来这家企业干脆把销售总部就设在晋江。
海归创业者曾福泉2008年回到泉州创业,他说:“我是一位做技术的科学家,最擅长的是在实验室里捣鼓瓶瓶罐罐,最不擅长的是就是进行沟通。”创业之初,他对于如何与政府交往心里很没有底。但10年下来,他和当地政府“清清爽爽沟通,舒舒服服交往”,他的体会是“你不找政府,政府不找你,你找到政府,政府帮到底”。而其经常就是“一杯清茶”来往,秉承共同为晋江发展努力。
“一杯清茶”里的“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也助力搞活了晋江非公党建,为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红色动力。
如今,在这样的交往过程中,晋江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也感受到了加强党建的重要性,纷纷在自己的公司成立党员示范车间,相当部分的企业高管主动要求加入党组织,与当地政府一起,努力构建起符合发展规律和企业发展需求的新型政商关系。
(记者 王维砚 车辉 吴凡)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