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主流媒体聚焦“晋江经验”
连日来,随着由中宣部组织的“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在晋江的持续开展,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全国30多家主流媒体的100多名记者深入侨乡晋江,聚焦“晋江经验”,体验晋江发展之路。
地处闽南的晋江市,是我省县域经济首强,1992年撤县设市,目前户籍人口110.8万,外来人口130万,其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在全国第5位,全国中小城市投资潜力百强县第3位,是两岸交流合作的“桥头堡”,全国著名侨乡。
200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到晋江深入调研,从改革开放事业与中国经济融入全球格局的角度,系统、完整总结并首次提出了以“六个始终坚持”和“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为核心的“晋江经验”理论成果,发表于《人民日报》和《福建日报》,这也成为晋江多年来加快改革开放、保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制胜法宝和行动指南。
16年来,晋江始终以“晋江经验”为遵循,凝心聚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推动“晋江经验”创新发展。2011年,福建省委在晋江召开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在全省提出深刻学习领会“晋江经验”精神实质,进一步丰富“晋江经验”的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晋江全面贯彻“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传承、发展“晋江经验”,2014年,习总书记对晋江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同年9月,福建省委在晋江召开全省新型城镇化工作现场会,晋江进入了工业化与城镇化协同发展的快速阶段,逐步闯出了一条具有晋江特色的全面发展道路。
在安踏、恒安、盼盼、柒牌等企业,编辑记者们近距离聆听了晋江企业家的创业故事和晋江品牌的创新历程,并与企业一把手面对面座谈;在五店市传统文化街区,感受了南音、高甲戏、掌中木偶等晋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在晋江慈善总会,了解晋江人兼爱怀仁、崇德尚义的慈善文化;在三创园、集成电路产业园、福州大学晋江科教园,体会晋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决心和成果;在磁灶镇大埔村,领略了晋江新农村建设的风采,感受村民们的幸福生活;在洪山文创园、龙泉书院,与晋江“创二代”座谈交流,从他们身上寻找老一辈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人民日报记者邵玉姿告诉记者,她对晋江印象最深的就是晋江人敢于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闯劲。而且,晋江对人才非常重视,对外来人口也是抱着包容和尊重的心。“晋江不仅创造了晋江奇迹,它更传递了温暖与幸福。”
新华社记者黄鹏飞多次深入晋江采访。他说,习近平调研总结的“晋江经验”,是对晋江发展的精准概括,更是对晋江十六年来转型升级的行动指南,这次来晋采访,再次感受“晋江经验”的诞生、发展、创新的历程,无愧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典型范例。
新华社记者宓盈婷认为,民营经济是晋江最大的特色,也是晋江发展的根基。“采访中,当地党委政府对民营经济的鼓励、帮扶和指导力度之大,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同时,我也为晋江民营企业敢为人先、坚守诚信的精神点赞!”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张喆炯为晋江的国际化程度、品牌建设、社区建设连连点赞。他更是看到,晋江的年轻一代,虽然是刚刚步入社会的“90后”,但却传承了上一辈晋江人爱拼不怕吃苦的精神。“都说年轻人是希望、是未来,有这批年轻人在,晋江的未来会更美好。”
来自澎湃新闻的记者韩雨亭则惊叹于晋江的经济成就,在他看来,福建是国内有名的县域经济大省,“晋江经验”就是晋江县域经济的成功之路,这同样是泉州乃至福建县域经济的成功之路。通过实地采访,在微观层面感受到了晋江人的创业热情,十分激动。
……
采访中,各路媒体记者通过实地走访、对话,深入挖掘“晋江经验”的丰富内容内涵和创新创造,感受着“晋江经验”新时代的新篇章。
(福建日报记者_刘益清 何金 晋江经济报记者_齐玉波 巫舒静 柯恺筠 郑翔 董严军 文图)
- 这个地方,全国各县排第五,福建省内是第一2018/06/14
- 一座馆读一座城2018/06/14
- 南音和杖头木偶:带你享受福建传统的视听盛宴2018/06/14
- 石墨烯产业技术研究院缘何落户小城?2018/06/14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