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给“孤独的花朵”更多精准的爱
每到“六一”儿童节,当大多孩子享受父母的陪伴时,很多农村的留守儿童,却在孤单寂寞中暗自流泪,令人牵挂。
为加大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力度,近年来,我省通过组织全省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建立健全关爱保护工作领导机制、开展“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行动等,初步建立了家庭、政府、学校尽职尽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为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撑起温暖的大伞。
建立信息台账,精准关爱
摸清留守儿童底数,是迈出精准关爱的关键一步。
2016年4月,我省启动首轮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通过大规模的摸排,基本掌握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规模、分布区域、结构状况、生活照料、教育就学等信息,做到一人一表、登记造册、台账管理,实现省、市、县、乡四级基础数据的资源共享。
来自省民政厅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省共有50590名农村留守儿童,他们都是因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无法与父母正常共同生活的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通过建立翔实完备的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台账,让农村留守儿童这个令人牵挂的群体有了更加精确的“生存地图”。
省民政厅有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6月,我省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分管副省长担任召集人,省直26个部门和单位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统筹协调我省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随后,我省出台《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细化了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和工作任务以及群团组织作用和社会责任,弥补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政策短板。
2017年,省民政厅牵头省综治办等七部门联合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行动,让2218名无人监护及父或母无监护能力儿童全部落实监护责任,其中30名儿童由民政部门福利机构、救助管理机构和村(居)民委员会实行临时监护;93名失学辍学儿童返学;1428名无户籍儿童落实户口登记。我省专项行动考核结果位居全国前列。
专业社工,给予心理陪伴
“每天上学放学看到由父母接送的同学,不知有多难受。爸爸妈妈,你们能多陪陪我吗?毕竟,童年只有一次啊!”翻开社工们提供的孩子们写给父母的一封信,每一封都令人心酸,“我在家里是个可有可无的人,在学校也是个无足轻重的学生。爸爸妈妈不要我了,他们只要弟弟,打工时把弟弟带到上海,而将我留在乡下,打电话只会问我想吃什么,要什么,却从没问过我孤单不孤单,快乐不快乐……”
“做到精准关爱,首先要懂得孩子最需要什么。在农村留守儿童中,缺爱的孩子远比缺钱的多。”福州市海风社工服务中心社工秦小花告诉记者,长达一年陪伴农村留守儿童的经历,让她深切感受到,相比物质救助,留守儿童更渴望的是心理陪伴。
为了在精神层面给留守儿童更多精准帮扶,近年来,越来越多专业社工和爱心志愿者深入农村,给留守儿童们送去心理疏导与情感慰藉等。
在将乐县高唐镇邓坊村,有个远近闻名的“周末驿站”。针对留守儿童周末失管的现象,将乐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组织社工和志愿者,每个周末都到村里,带领留守儿童读课外书、参加兴趣小组、开展体育锻炼等活动,让留守儿童度过一个愉快、充实的周末。
在闽侯县青口镇傅竹村,社工们带着留守儿童参与环保志愿者活动,守护乡村环境的同时也净化孩子们的心灵;给孩子们阅读生命教育绘本,在故事中带孩子们领略生命的美好与珍贵;给留守女童上性教育课程,鼓励女孩勇敢地对性侵说“不”……
渐渐地,越来越多孩子的精神面貌在悄然改变,原本漠然的眼神开始充满好奇,紧皱的眉头开始舒展,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需要在政府、社会、家庭、学校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发挥社会合力。”省救助管理总站负责人坦言,精准关爱任重道远。他呼吁,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家长是第一责任人,必须增强责任意识,履行家庭义务。同时,希望更多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中来,让“孤独的花朵”在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中快乐绽放。
(记者 潘园园)
- 福建每位留守儿童将有专门档案2018/01/17
- 闽年内力争全面建立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2017/08/06
- 福安一女童尿裤子 舅妈喷热水惩罚致死2017/04/14
- 厦门出台留守儿童保护方案 村干部要包干联系留守儿童2017/03/27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