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停止第四套人民币部分券别流通?央行回应
央行:两套人民币并行流通增加管理难度
第四套人民币流通时间已逾30年,并且绝大部分已经残损或处于沉淀状态
3月22日,央行宣布自2018年5月1日起,停止第四套人民币100元、50元、10元、5元、2元、1元、2角纸币和1角硬币(下称第四套人民币部分券别)在市场上流通。昨日,就民众关心的第四套人民币的使用、兑换问题,央行对新京报记者作了回应。
【流通】
第四套人民币流通量占比不足1%
新京报:为什么要停止第四套人民币的部分券别流通?
央行:第四套人民币1987年4月27日开始发行,流通时间已逾30年。即将在2018年5月1日起停止流通的第四套人民币部分券别的流通量占人民币流通量不足1%,并且绝大部分已经残损或处于沉淀状态。同时,第四套、第五套人民币长期并行流通,增加了公众识别和人民币管理难度,不利于人民币流通。
因此,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宣布第四套人民币部分券别停止流通。
【兑换】
兑换期内可到任一银行网点兑换
新京报:民众该怎么兑换?去哪里换?
央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第四套人民币部分券别兑换问题做了如下安排:
一是2018年5月1日至2019年4月30日为集中兑换期。在此期间,第四套人民币部分券别持有人可到任一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办理兑换。
二是集中兑换期结束后,持有人可到当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选定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兑换。被选定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至少确定一个营业网点办理兑换业务。
三是人民银行将采取现场检查、公布举报电话等措施,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做好兑换工作。
【支付】
停止流通人民币不具法定支付效力
新京报:停止流通后能使用吗?
央行:特定版别的人民币停止流通,法律上意味着该版别人民币不再具有法定支付效力。自2018年5月1日起,经济交易的买方不应再使用第四套人民币停止流通的券别进行支付,卖方有权拒收第四套人民币停止流通的券别。
交易双方如有争议,可到当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咨询。
-解读
并非第四套人民币都有收藏价值
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在第四套人民币停止流通的消息公布前,已有一些收藏人士在关注收藏级别的第四套人民币,大致为整个价值的一倍多。
“判断钱币的收藏价值,要考虑到很多方面。比如首先得是成套的,还有是不是连号。很多人认为,家里面攒下来的老钱币有收藏价值,其实价值相对比较低,因为一般收藏价值高的不会进入流通领域。”金融分析师、500金研究院院长肖磊认为,第二版、第三版人民币目前比较有收藏价值,但第四版人民币的发行量非常大,收藏价值相对没有那么高。从长期看,如果居民手中有比较新的、成套或者连号的第四版人民币,也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据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官微介绍,第四套人民币是筹划设计时间最长的一套人民币,从1967年1月总行提出设计第四套人民币的设想,到1985年5月定案,历时18年。
其实,第四套人民币在设计思想、风格和印制工艺上都有一定的创新和突破。如50元纸币,其主色调为黑茶,正面图案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头像,背面图案为黄河壶口;而10元纸币主色调为黑蓝,正面图案为汉族、蒙古族人物头像,背面图案为珠穆朗玛峰。
1987年4月25日,国务院颁布了发行第四套人民币的命令,责成中国人民银行自1987年4月27日起,陆续发行第四套人民币。
第四套人民币主币有1元、2元、5元、10元、50元和100元6种,辅币有1角、2角和5角3种,主辅币共9种。
这套人民币在第二套、第三套人民币的基础上,增加发行了50元和100元两个券别。
199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之际,中国人民银行陆续发行第五套人民币。第五套人民币共八种面额: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5角、1角。第五套人民币根据市场流通中低面额主币实际起大量承担找零角色的状况,增加了20元面额,取消了2元面额,使面额结构更加合理。新京报记者宓迪
- 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上调229点 创逾三周最大涨幅 2018/03/22
- 央行:5月1日起部分第四套人民币将停止流通 2018/03/22
- 冥币“高仿”人民币涉嫌违法 最高罚5万2017/04/18
- IMF首次公布全球人民币外汇储备持有情况2017/04/01
- 印在人民币上的那些人物2017/02/22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