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正文

代表委员:“让孩子发现比手游更有趣的东西”

www.ijjnews.com   新华每日电讯  2018-03-07 14:59
  

  代表委员呼吁加强监管,防止青少年沉迷手游

  3月4日下午,临近北京东三环的广西大厦内,黄花春还在认真修改着一份建议。这位来自西南边境城市的全国人大代表,对手中这份建议格外重视。

  这位广西崇左市高级中学英语老师,已经从教18年,近些年开始为青少年沉迷于手机游戏而担忧。

  在多年的一线教学中,黄花春对这个问题有着直观的感受,有的学生熬夜玩手机游戏,白天上课昏昏欲睡;一到课余时间,几个学生就组队打“王者荣耀”,玩“绝地求生”“荒野行动”等“吃鸡”类游戏;学校之外,留守少年无人管,城市家长管不了……

  黄花春在调研中发现,这种现象在很多小学、初中和高中普遍存在,诸多一线教师对青少年沉迷手游感到无奈。很多教师尝试着改变这种现状,后来却演变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场猫鼠游戏,“学校让学生上交手机,有学生应付着上交了一部性能差甚至无法开机的手机,手里实际上还有一部或多部手机。值班教师在晚上11点,循着学生宿舍的亮光检查,有的学生就躲在被窝里玩手游。”

  在准备提交的《关于加强不良游戏管控的建议》中,黄花春代表提到,一些游戏在设计中毫无顾忌地充斥着拜金主义、色情、暴力等内容,沉迷游戏的青少年身心健康会受到严重损害。另外,青少年容易受到一些血性暴力游戏的影响,产生认知混乱、道德偏差甚至诱发犯罪行为,漠视自我和他人生命的意义。

  今年春节后,井冈山干部学院办公厅助理研究员韩飞,在一篇返乡见闻中写道:“短短的几天假期里,我见识了手机游戏的巨大威力——除了睡觉,哪怕吃饭、上厕所、走路,村里的青少年手中也往往横着手机。聊起游戏,他们不由眉飞色舞;谈起别的,则表示兴趣缺缺,甚至压根不答话。”

  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大学副校长于欣伟,在《关于加快推动网游分级制的建议》中提到,以一直火爆的“王者荣耀”游戏为例,这款游戏注册用户已经超过2亿,其中11岁到20岁的玩家比例高达54%。

  在列举一系列媒体报道的案例中,于欣伟认为,游戏玩家的低龄化已是不争的事实,有些游戏确确实实成了毒害青少年成长的新“鸦片”。

  黄花春代表建议,主管部门要明确和落实游戏企业主体责任,在游戏上线前,应出具未成年人保护评估和适龄提示;加强对网游产品上市的审批管理,推动建立网游企业诚信系统,对不诚信的网游企业进行曝光;对游戏软件推广和营销手段进行限制,消除对青少年不当却又无处不在的诱惑。

  于欣伟委员在提案中,建议尽快出台强制性分级标准,比如按年龄段(6岁以上、12岁以上、18岁以上和全年龄段)和内容性质(价值导向、健康程度、时间限制、对抗程度等)进行细分,详细定义内容标准,确定不同游戏的适用人群。

  此外,于欣伟还建议,要推动游戏运营方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进一步升级技术手段,在身份认证方面增强实名制认证手段,要求运营方增强多因素身份认证体系,增加动态人脸识别程序和身份信息比对等,以真正达到甄别未成年人的目的。

  在一些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没有父母相伴,更没有父母约束,更容易沉迷于手机游戏中。韩飞在家乡一个孩子口中,得到一句最简单也最合理的解释:“游戏好玩,平时也没别的有意思的事可做。”他甚至认为,网瘾自此在乡村成了“流行病”。

  在推动完善相关机制之外,民进中央副主席、教育专家朱永新认为,学校、社区或监护人,要多关注留守儿童,不能放纵他们,应该把留守儿童组织起来,让他们参加一些集体活动,让他们发现还有更多比手游更有趣的东西,不能让手游成为儿童唯一的活动方式。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周口市东新区许湾乡“李灵希望小学”校长李灵,近些年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尝试,通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组织敬老小童星比赛等多种课外活动,提高学校里留守儿童各方面的素质,弥补学生在课余之外的心灵空白。

  (记者 完颜文豪 卢羡婷 甘泉)

标签:全国两会|青少年
稿源: 新华每日电讯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