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文体娱乐 >>正文

偶像在民间|2006年春晚有独属于中国人的平凡故事

www.ijjnews.com   央视网  2018-02-10 14:50
  

  

  近两年,最火的一词莫过于“网红”,而追溯网红鼻祖则一定要谈谈“草根偶像”了。2006年前后,选秀节目大行其道,全民参与热情高涨,“草根偶像”成为荧屏宠儿。这一年参与式娱乐的激情也在春晚的舞台上继续延续,2006年春晚不仅出现了许多“草根偶像”的身影,同时也诞生出了许多互动新操作。

  诙谐逗趣的《俏夕阳》将传统的皮影和舞蹈结合,耳目一新的形式成为当年的爆款,其表演者都是来自基层社群的老人和小孩。《俏夕阳》的演员以剪影效果出场,配上带有中国味的活泼音乐,和真实的皮影戏几乎一模一样。只是当灯光亮起时,却惊讶的发现这是一群老奶奶在表演。都说中国人喜欢老有所乐,这支平均年龄已经达到62岁的老年舞蹈队,就将老有所乐发挥到了极致,一夜之间俏夕阳成为火遍全国的草根偶像。

  同样来自基层的表演者还有《吉祥三宝》。这首温馨幸福的对答式蒙古族小曲,自然如同家人间的日常对话,简单中有无限和谐与美好,成为春晚的一个惊叹号。欢快的铃鼓撒落声,英格玛无忧无虑的纯净童声,让人想起小时候在爸妈身边时总能有十万个为什么,不知不觉中被这份平凡清新的幸福感动。

  白云大妈是“草根偶像”的典型代表,自从上了央视节目后,白云大妈就成了“大腕”,经常出席各种活动。再上央视节目《说事儿》,光鲜的生活让她变得日益“虚荣”,就连黑土大叔都吐槽:“你白云大妈已经不是六年前的大妈了”。不过和黑土大叔一起,他俩却还是相互diss的最佳搭档。被嫌弃“档次低”的黑土大叔“相当的”诚实,大妈的一通忽悠可全都白费了。《说事儿》说的是平凡的小百姓故事,接地气的笑点包袱却蕴藏着踏实生活的重要性。

  同是“草根”,牛莉扮演的美丽“媳妇”却没能成为偶像,她还需要进城做保姆为婆婆挣钱看病。主持人朱军在小品《跟着媳妇当保姆》中扮演一个有钱人,出现的那一刻几乎让人认不出:头发刷得光光,一条大红围巾耷拉着,再加一口细细的南方口音,俨然一副“油腻中年人”的形象。很多熟悉朱军的观众都接受不了“新形象”,“那种儒雅到哪里去了?太颠覆了。”朱军作为“城里人”被认为瞧不起“农村人”,然而正如朱军说的,“没有农村人,我们城里人连年都过不好啊!谁给我们送报,谁给我们去送奶,谁在午夜运垃圾,谁在黎明扫街道。”无论城里人还是农村人,只要有爱心大家就放心。

  草根偶像大放异彩,而草根与大家的结合也给艺术带来了更多碰撞空间。2005年阿宝经过层层考验夺得《星光大道》总冠军,从平民草根一跃成为炙手可热的全民偶像。《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正是由阿宝与两位德高望重的歌唱家吴雁泽、戴玉强共同演唱,他们将民族、美声、通俗三种唱法完美融合,整首歌毫无违和感,最后的高音惊艳四座!这首歌也是唱法融合中“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作!大家总说现在的创作:有高原,无高峰,《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可以说是典型的演唱高峰,绝对的艺术高峰之作。

  说起2006年春晚的融合之作,《岁寒三友——松、竹、梅》也是一部经典。这部舞蹈作品由古典舞、民间舞和芭蕾舞的三位顶尖舞蹈家,通过精致的舞蹈来展示自然美的含义,在热闹大气的春晚节目中保持着静谧典雅。其中竹子以杨丽萍的民间舞为代表,她用自己的肢体动作完美的诠释了竹子成长的坚韧,自然、生命力、气节都成了她舞蹈的灵魂。松之芭蕾舞的演绎者谭元元完美的诠释了松的高洁和傲骨。梅花艳而不妖,一直是文人墨客喜欢称赞的,这与刘岩古典舞的含蓄美非常契合。芭蕾舞与松、民间舞与竹、古典舞与梅,舞蹈的意境和岁寒三友的气质交相辉映,为观众献上视觉盛宴,背景舞美更适时点缀,已然分不清楚是舞蹈诠释了自然还是自然就是舞蹈。

  “草根偶像”红火的背后是观众对话语权的拥有和实现,2006年春晚就将话语权交还给了大家。这一年春晚,亿万观众在电视机前为送台湾的大熊猫起名,短短的时间内就征集了七万多个名字。用“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来形容它们再合适不过了。经过大众投票,“团团”、“圆圆”最终成为两只赠台大熊猫的乳名。如今见证两岸同胞亲情的两只小可爱居住在台北,传递着两岸间和平友爱的信息,象征着两岸同胞团团圆圆和和气气。

  随着时代的包容化与娱乐化,代表观众意志的草根偶像上春晚成了喜闻乐见的事,越来越多的平凡故事出现在春晚舞台,这也让春晚与每一个普罗大众距离越来越近!这一年,当天南地北的新春使者送上灯谜,我们与春晚的距离就只有一个手机,那一刻我们也切身感受到五湖四海同在狂欢!

标签:春晚|那年的春晚
稿源: 央视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