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闽南要闻 >>正文

厦门警方举行开放日活动 市民直呼过瘾又实用

www.ijjnews.com   厦门日报  2018-01-14 12:20
  

  “这么简单?太方便了。”在民警指导下,55岁的市民王新辉不到3分钟就学会了如何使用微信报警,他摇摇手机,“地址都不用输,还能传送视频。”

  昨日上午,厦门警方在市公安局前广场举行以“110,守护新时代美好生活”为主题的开放日活动。酷炫的警用无人机、霸气的装甲运警车、聪明机灵的警犬等都如约来到现场。由民警手把手现场演示的“110微信报警服务”功能和VR模拟火灾扑救,也让市民直呼过瘾又实用。

  特警表演。(杜红明摄)

  在昨日的活动现场,市民体验枪支。(孙二伟摄)

  VR体验。(本报记者王玉婷摄)

  [神奇]四条腿“千里眼”会侦查

  “天上飞的是什么?”9点半,开放日活动刚开始,不少市民就发现头顶上盘旋着一架四条“腿”的小家伙。“这是警用无人机,执行任务时,它是民警侦查的‘千里眼’,平时,在大型活动安保现场,它还可以飞到上空拍摄,并进行防骗反扒宣传,在空中守护我们的平安。”民警一边操控,一边为市民讲解道。

  昨日的活动现场,共设置禁毒、防扒、居住证宣传等21个展区。VR消防安全教育展区成了小朋友的乐园。“哇,电器着火了!”12岁的蔡梓垶眼戴VR眼镜,一手握着一支VR手柄,小心翼翼走进“火海”。在一旁的模拟情境显示屏上,记者看到蔡梓垶身处的场景:厨房内连接冰箱的电线吐出火苗,瞬间,整个厨房灶台都燃起火焰。而蔡梓垶冲进去,迅速提起灭火器,按下手柄,对着着火处一阵喷射,十几秒后,火被扑灭了……

  “第一次见到这么逼真的现场,太惊险了。”摘下VR眼镜,蔡梓垶感觉握着手柄的两只手都有点出汗,“系统会提示我怎么做,以后真的遇到火灾,我就不会那么慌乱了。经历过这一次,我也会更加注意用电用气安全。”

  在特警展示区,市民排着队,抢着抱起高精度狙击枪体验一把。广场上停着的警用装甲车,也成了“大红人”,小朋友们爬上钻下,围着这个大家伙“求合影”。

  虽然冷风阵阵,但几只警犬一出现就在现场掀起高潮。转圈、叼球、搜寻物品,小朋友乐得尖叫,“狗狗太萌太聪明了!”

  [方便] 3分钟让您学会微信报警

  在活动现场,55岁的市民王新辉刚走到活动现场,就被“110微信报警服务”展区吸引过去。他拿出手机,在民警指导下关注了“厦门110”微信公众号。进入公众号后,下方菜单直接出现“微报警”按钮,一点击,就跳转进服务界面,出现“我要报警”“我要举报”“我的报警”“个人中心”四个选项。

  “你看,我们先在个人中心实名认证一下,再报警时,就省去了输入个人信息环节。”民警边说边演示。完成认证后,果然,当王新辉再进入“我要报警”板块后,页面上直接显示出报警人姓名、联系方式,而通过打开手机定位,报警地点或事发地点也可自动准确填入。

  “真的太方便了”,只看民警演示了一遍,王新辉就掌握了操作,“你看这里不仅可以拍摄现场图片进行传送,还可以直接录制视频。有时候我们报警一着急可能说不清地址和现场情况,用微信就方便多了。”王新辉说。

  “报警后,信息会实时推送到110报警服务台,由110接警员负责受理。”民警告诉记者,厦门110微信报警服务真正实现“指尖对话接警员”,群众的非紧急类报警可全流程依托110微信报警服务实现报警、处置情况反馈等,还可对处理情况进行评价。“跟传统报警相比,此举不仅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的传输留下更多现场证据,也可方便市民实时查看历史报警记录、查询警情的处理进度、对报过的警情进行信息完善。同时,减轻接警民警压力,为刑事案件、治安案(事)件、危及人身、财产安全或者社会治安秩序的群体性事件等紧急类警情让出报警‘通道’。”民警补充。

  因此,民警提醒市民朋友,“110微信报警服务”的服务内容包括厦门本地微信报警等便民服务业务受理,适用于厦门市范围内、需要向厦门110报警求助(非紧急类)的群众,若要紧急报警,还是请市民朋友直接拨打110。

  【数据】

  我市去年报警数

  一天最多8870个

  警方统计,2017年,我市110通话总时长333万分钟,平均通话时长88秒,平均振铃接通时间0.7秒。

  ●从报警数量上分析,2017年话务量最多的一天接到报警8870个,平均每分钟接到6.2个报警求助;话务量最少的一天接到报警2408个,平均每分钟接到1.7个报警求助。

  ●从时间段上分析,每天8点至11点和14点至20点是报警求助高峰期,其中,凌晨5点的报警求助量最少,上午10点的报警求助量最多。

标签:厦门|警方
稿源: 厦门日报  编辑: 王婷婷王婷婷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