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正文

大力发展特色休闲农业 推进农村"五微"营造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7-12-30 10:27
  

  报告摘要:举办“海丝农业、乡村振兴”活动月,建设闽台农业合作产业园、省级现代农业蔬菜产业园,创建“晋江胡萝卜”区域公用品牌,大力发展特色休闲农业;推动人才反哺农村,培养造就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吸引优秀人才扎根农业农村。

    大力发展特色休闲农业

  案例:晋江闽皖辣椒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位于晋江市内坑镇,是由晋江市自强辣椒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晋江地区8个辣椒种植专业合作社组成的合作联盟。联社共有成员73户,各类设施农业大棚6200余亩,主要以种植泡椒、线椒、黄皮椒、螺丝椒等作物为主,是一家集育苗、种植、储存、运输、销售于一体的专业合作社。据悉,合作社计划在5年内形成有代表性的地域品牌并做强做大,实现专业辣椒种植行业协同发展及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

  解读:晋江作为全省首批现代农业蔬菜产业园创建城市,即将于明年3月迎来农业厅的验收工作。

  晋江市农业局局长李友加介绍,晋江目前共有内坑、磁灶、安海三个创建区域,并生成由8个创建单位申报的12个项目。晋江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功能方面形成“一核、一带、三片区”的功能空间布局,以九十九溪磁灶内坑片区为依托,形成晋江蔬菜农业产业园的核心区。

  产业园核心以建设高标准设施农业为依托,采取融合第一、二、三产业现代农业新运营模式,建设“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按照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推进蔬菜种植集约化、标准化发展。发挥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创业平台、核心辐射等功能作用,全方位打造集科技示范、成果转化、融资孵化、平台服务为一体的众创空间,形成高标准的蔬菜园区。

  此外,今年以来,晋江市农业局以需求为导向,共分类开展了六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719人,其中152人列入晋江市第二批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名单并颁发证书。

  晋江市农业局局长李友加表示,新型职业农民是“三农”工作的主力军。除了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二代、新农民,晋江市还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现代家庭农场等的培育。

  摘要报告:深入推进农村“五微”营造,引进50个大学生团队,发动群众积极参与,营造30条“五彩色带”景观林、50个乡村“微景观”,评选第三批20个最美乡村。

   推进农村“五微”营造

  案例:今年以来,晋江从市、镇、村三个层面积极开展微景观创建工作。10月1日,晋江市“乡村微景观国庆建造营”正式开营,9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设计人员进驻晋江美丽乡村。短短7天时间里,在当地村(社区)干部、群众的倾力支持下,各个团队因地制宜,把握村庄“人、文、地、产、景”等元素,充分挖掘村庄乡土文化,创建出了19个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的乡村微景观。

  日前,英林镇开展“一村一景”创建比赛,各村确定一个闲置地块,并邀请高校创作团队进行乡村微景观创作。创作范围包括环境整治、墙壁彩绘、微景观和微菜园创作等,充分挖掘村庄乡土内涵、体现乡村人文之美和历史渊源,对村庄今后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带动作用。

  安海镇曾埭村的中街曾是古驿道,曾经繁荣一时。随着时间流逝、人口外迁,中街渐渐呈现出脏乱破败的景象。两年来,曾埭村以美丽乡村创建为抓手,邀请闽台社区营造中心对中街进行重新规划,发动村民共同参与文创活动,中街的景观开始有了变化,整个老街又“活”了起来。

  解读:今年以来,晋江不仅积极开展“双微”(微景观、微菜园)创建工作,还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拓展,形成“五微五营双创”等具体思路做法,并计划于明年开始全面实施。

  据了解,“五微”指的是微景观、微菜园、微森林、微庭院和微墙绘,“五营”指的是大学生夏令营、国庆建造营、校园双微创意营、大树微景观工作营、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营,“双创”即大学生农业农村创业创新。推动这项工作,目的是以此作为抓手,发动全民共同参与,引导社会大众共同来关心关注农业农村的发展。

  记者_沈茜

标签:发展|五微|农村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吴美斌吴美斌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