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艺节综述】牵起面向世界民心相通的文化纽带
牵起面向世界民心相通的文化纽带——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综述
以艺术之名,过去一周,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在泉州掀起文化狂欢。30多个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位来宾济济一堂,10个核心项目与60多个市直、县(市、区)联动项目精彩绽放,奉上一场震撼心灵、全民共享、互鉴共赢的精神盛宴。
海艺节核心项目之一——第五届中国泉州国际木偶节,共有来自国内外31支团队的400多人参加。图为晋江市掌中木偶剧团和漳州木偶剧团演员联合表演木偶《掌中奇葩》。 (新华)
在一场场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的深刻对话中,在一幅幅文明互鉴、观点激荡的多元图景里,泉州借由文化艺术这一超越国界的语言,于新时代的航程中,汲取海丝起点再出发的全新力量,牵起面向世界、民心相通的文化纽带。
继往开来
多元文化海丝起点再碰撞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希望艺术节充分利用泉州地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这一历史与文化优势,继往开来、不断创新,切实为丝路沿线国家搭建文化艺术交流互鉴的平台。”
诚如10日晚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在开幕式上所寄望,短短一周里,民相亲、心相通的纽带架设于无形、润物于无声——
以乡愁为纽带,海内外泉籍华人重回精神家园。“唱百代乡音”的南音大会唱上,36个海内外南音社团聚泉。84岁的金门老伯陈荣泰第三次参加;新加坡湘灵音乐社回到老社长丁马成故居献演,弦歌忆故人、南音慰乡情。“海归嘉年华”系列活动中,海归们游古城、品小吃,铿锵表达“海丝文化种子”的拳拳之心。
这种乡愁不仅是血脉,更是情缘。“泉州是我的第三个故乡,有着最香的茶叶、最美的丝绸、最好的港口。”曾翻译《光明之城》的厦门大学美籍教授潘威廉这样表白泉州。
浓烈的不只是乡愁。泉州、光州、横滨,三国艺术团同台献艺、续写文都情缘,真挚热络的互动,让彼此的心贴得更近。韩国光州代表团团长孙珽然感慨:“密切的文化交流让我们如亲似邻。”
最为激动人心的是,这场盛宴中,海丝特色鲜明,多元文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以海丝为主旨,在市区,海丝货币与贸易展首开全国先河,再现刺桐城“梯航百货万国商”的历史盛况;在德化,重走“瓷帮古道”,以徒步的形式重温“瓷路通四海”的文化记忆。
再现开放包容精神,艺术的融合,体现在各个舞台上:波兰乐团携手泉州市南音传承中心,让洞箫、琵琶与小提琴,在南音传统曲目《满空飞》中相遇;在著名意大利歌曲《我的太阳》混搭伴唱下,“梨园皇后”曾静萍轻启朱唇,婉转唱起《陈三五娘》,中西交映媲美。
更广视野中,“2017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季”泉州分场荟萃多国音乐舞蹈,尽展异域风情;艺术发展论坛汇聚国内外艺术家高谈阔论,诠释多元文化、增进文明互鉴。非遗展中,亚非欧8个国家、110多个非遗项目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国际木偶节上,欧洲木偶戏邂逅泉港北管、晋江提线木偶配搭现代民谣,跨界融合、争奇斗妍……
全域绽放
市民家门口共享盛宴
“琴弦笙箫,真个闹满街市。”诚如泉州梨园经典唱段所绘图景,在泉州老百姓的眼中,这场艺术盛宴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接轨国际的百花齐放,更在于其不售门票、不设围墙,造就真正的“人民的节日”。
这是一次艺术的全域绽放——
在古城新区,工艺美术精品展书写大师匠心,非遗展分设四大展区,德化的瓷雕邂逅土耳其的湿拓画、突尼斯的红珊瑚,一条海上丝路串起万千非遗瑰宝。鲤城、丰泽、洛江、台商区,40多场海丝嘉年华系列活动烹煮的“文化大餐”,席开八方、飘香四溢。
在全市各地,一场场高水准的文化演出、文艺活动,让家门口看世界级演出从梦想变为现实。
闭上眼睛,耳边传来的是15世纪欧洲古风的乐曲,没有麦克风、音响等现代电子设备,只有演奏者用古典乐器在轻吟浅唱——晋江祖昌音乐厅内,爱沙尼亚FA古乐团用音乐构筑起“跨越时间的桥梁”;当波兰的传统乐器与泉州的“千年雅乐”南音相遇,独一无二的艺术碰撞在惠安文化馆上演。作为海艺节核心项目之一,中东欧国家文化季泉州分场活动期间,10多个境外演出团体在全市10多个剧场、剧院奉献了逾20场演出,斯洛文尼亚的舞剧、克罗地亚的爵士乐、越南的童话剧……带来零距离的“现场秀”。
同样掌声四起的,还有第五届中国泉州国际木偶节。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31个表演团队、400名艺术家,带来74场精彩演出,艺术家们深入社区、村庄,所到之处,欢乐之状不亚于节日踩街。
这也是一次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文化狂欢——
西街肃清门广场、大坪山郑成功公园广场、东海湾生活广场、德济门广场……多场文艺快闪中,泰国风情舞、非洲鼓舞、波斯舞、夏威夷草裙舞与《蓝蓝泉州湾》一道,让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撞了个满怀。
一场从清晨到夜晚的古城徒步穿越,吸引5000多人次参与,无论是白发老者,还是垂髫小儿,皆以脚步丈量古城巷弄,用心体验海丝文化。
“大家不分职业、无论老少,都在无远弗届的文化艺术活动中找到了一席之地。”朋友圈里,这样一条关于海艺节的感慨,引起众人共鸣。
而今,当海艺节的大幕缓缓落下,从艺术节延伸至艺术节外的活动,依旧惠及市民、润泽人心:海上丝绸之路货币与贸易展展出至本月底;非遗展的泉州项目延展至明年1月,古今中外万灯展将持续到年底,“飞天”装置艺术展将持续到明年1月5日……
更深层次,在新门街,海艺节期间正式开放的高校双创实践展示馆,将长期常态运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基地与创业尝试。500多名多路采访围观木偶节等文艺活动的学生记者,由衷赞叹“中外表演艺术各有千秋”,于内心再次种下“开放包容”的精神种子。
余音未了
文化名城收获新成长
“艺术传承创新,需要更多的思想碰撞。”这是海上丝绸之路艺术发展论坛上,巴黎市立现代艺术美术馆首席策展人佛朗索瓦·米肖的观点。而海艺节带来的,正是这样一种碰撞。
春晚团队与泉州艺术碰撞,让海艺节开幕式演出总导演邢时苗激动不已:“9个原创节目,扎根福建、闽南、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沃土里。我只是把文化的精髓提炼出来,用现代的思维展示它们。”
本土剧团与海外社团碰撞,有了南音创新作品《九歌·意象》。南音走入舞台剧,海内外的南音艺术家说:“这样的创新,让南音人看到了更多可能。”波兰乐团团长Maria Pomianowska感慨:“南音这一古老的音乐,在跨界中注入更新的生命,对保护古老艺术、增进不同国家间的友谊,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本土木偶与国际木偶的碰撞,获得联会秘书长伊黛娅·奥黛古伊点赞:“这对全球木偶表演团体是一个难得的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遇。各国各民族的文化和而不同、和谐发展,将会推进世界文化的大交融大繁荣和大发展。”
借由海艺节搭建的平台,人们从中窥见古城泉州瑰丽变幻的文化密码,也洞见千年古港未来的诸多可能性。
“李贽,是泉州深厚文化底蕴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星,提出的不少理论命题,即使在今天仍具有重要借鉴价值。”艺术发展论坛上,著名诗人西川推介起泉州历史文化名人李贽。几天后的“李贽与海丝文化”学术研讨会上也有学者与他英雄所见略同。
群贤毕至,论道泉州。在泉州的老朋友、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的眼中,泉州拥有多元文化交汇留下的艺术遗产,中国唯一、世界少有。“泉州已经有本来,再加上吸收外来,就可以更好面向未来。”
而更多“大咖”,于海艺节所创造的亲近泉州机会中,走进泉州、了解泉州,重新认知和定义泉州的价值。“希望泉州能到国博举办海丝文化展。”国家博物馆副馆长谢小铨发出邀请的同时,著名摄影师尔冬强则表露酝酿已久的心迹:“我希望,在泉州这样一个伟大的城市举办个人海丝汇报展。”而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团长关峡,已经把打造一部代表中国的“南音交响”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埃及胡利亚艺术团团长南斯尔丁则用停留10天的实际行动,表达“我喜欢泉州人,喜欢泉州文化!”
更广领域,这场跨越疆界的全球文化盛宴,带来的积极影响比想象中更多。于文化产业发展层面,瞄准白鹤拳,永春开展海丝武术IP发展论坛,致力探索武术商业链发展;搭乘海艺节顺风车,安溪举办第二届中国(安溪)家居工艺文化博览会,17个国家和地区的专业客商,带来超过8000万元成交额。
于提升城市影响力层面,新华社、央视等中央、省市主流媒体持续聚焦,报纸、电视、网络等全媒体覆盖,据不完全统计,仅开幕式晚会海内外点击收看就超过400万次。
于增强文化自信层面,著名戏曲作家王仁杰慷慨陈词,海艺节向世界展示了泉州戏曲艺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要带着文化自信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走得再远,也别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很多年前,中国人在这里出发是为了和平、交流、繁荣,今后还是如此。我相信并且继续祝福——一路顺风!”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海艺节开幕式的结语,在无数泉州人心中,掀起阵阵涟漪。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以海艺节为媒,泉州再次逐梦海丝、扬帆世界。
(记者 谢曦 蔡紫旻)
相关新闻:
艺术魅力永恒海丝情缘升温
——祝贺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圆满闭幕
刚刚过去的一周,31个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60多个演艺团体济济一堂,奉送近百场艺术活动;逾40家中外主流媒体共同见证,上百万人次观众参与互动、乐享艺术盛宴……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又一次刷新了泉州的文艺记忆。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浩瀚长河中,一条绵柔的海上丝绸之路使不同国度的文化走向交汇融合,成为突破地域隔阂最为坚实的文明长廊。在时间的洪流中,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是一个年轻的“水手”。它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举措,也是经中央批准同意的全国第一个有关海丝主题的国家级文化艺术盛会,肩负着文化外交的重要使命。短短三届时光,这名筋骨强健的“水手”却用一个又一个充满张力、充满温度的艺术节目,让历史与现实再一次撞个满怀,给我们创造出难以泯灭的记忆与感动。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本届艺术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坚定文化自信”要求,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尊重世界文化艺术的多样性,通过文化艺术对话、互鉴、碰撞,满足人们对文化艺术日益增长的需求和向往。国际木偶节、国际南音大会唱等聚首原乡,展现了泉州魅力;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季泉州分场活动、海丝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等兼收并蓄,倾听了世界声音;所有演出、展览不售门票,进一步实现全民文化共享,无愧于“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
正如白岩松所言:“泉州不仅适合于到达,更适合于出发。”本届艺术节虽已闭幕,艺术的魅力并不止步。传递友谊、传播文明、传达自信的全新航程已然开启,灿烂的海丝情缘正在不断升温。
不断升温的,是艺术的互鉴互赏、美美与共。不同地域的艺术之美超越国籍的界限、突破语言的藩篱,同台“对话”;不同角度的艺术思想聚焦共同的人类遗产、覆盖多元的文化领域,相互“碰撞”。在互鉴互赏中,璀璨的海丝文化艺术不仅“各美其美”,更走向了“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不断升温的,是城市的品牌形象、文化气质。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在宋元时期就是世界文化艺术交流的集散地。将泉州打造为海上丝绸之路各个国家和地区文化交流的枢纽城市,这正是泉州决意举办和城市地位相匹配的高规格国际艺术盛会的初衷之一。如今,高端文化盛事点亮了城市文化之“眸”。一个有影响力的艺术节,日渐为泉州的现在和未来注入了活力。
不断升温的,还有人民的美好生活、精神追求。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季泉州分场、国际木偶节等活动“广接地气”,精心开辟学校、企业、社区和农村专场;文艺快闪、海丝嘉年华、徒步穿越古城等活动“多点开花”,让群众成为主角。“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戏剧、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集中展示展演,给广大群众带来的是精神的享受、情操的陶冶。一盘丰盛的“艺术大赏”势必滋养人民的美好生活。
风帆正鼓,汽笛正鸣。我们相信一次次到达和出发,必将让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心更加贴近。
- 刺桐“向海而歌” 泉州用艺术搭建海丝文化交流平台2017/12/14
- 海艺节接近尾声 精彩还在继续2017/12/14
- “这是近年来泉州舞台效果最好的晚会”海艺节开幕式引热议2017/12/12
- 海上丝绸之路艺术发展论坛举行2017/12/12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