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福建新闻 >>正文

记者体验免费听书课程 3天加了8个群16个公众号

www.ijjnews.com     2017-11-21 09:51
  

  微信群裂变套路公号攒粉引流零成本

  “这其实是个套路,利用微信群裂变快速获取海量客户。”泉州某网络科技公司的推广人员阿发深有体会,“微信群裂变快,让你发朋友圈,你的朋友看到加进来,然后继续转发……这就是裂变。用学习的噱头让大家进群、关注公众号,等公众号粉丝足够多了,就开始换内容做各种推广,或者把公众号连着粉丝一起卖掉。”阿发告诉记者,现在不少网络公司就是用这种套路获取有众多粉丝的公众号,“粉丝基本上是零成本”。

  阿发也做过同样的事情,他帮一个客户用微信群裂变,轻松建了1000多个微信群,并成功往两个公众号引流了近15万粉丝,“现在商家找他发条广告都要收费上万元,后来他把其中一个号连带粉丝卖给一个卖化妆品的公司,又赚了一笔。”

  “裂变”背后有一双隐形的手。海都记者调查发现,这些音频源头几乎都链接自“360个人图书馆”的一个“馆主”,其个人图书馆共有文章1万多篇,内容涵盖各领域。这些公众号中,有7个的账号主体是重庆的几个不知名文化传媒公司。经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找发现,这些公司都有关联性,由几名股东通过不同组合组建,经营范围主要是计算机软硬件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服务、转让,和利用互联网销售多种商品。

  “这种方法其实很多人都在用,过程一般不会收费,因为如果用盗版内容来收费或以欺诈方式收费,性质就不一样了,营销公司一般不愿意冒这个险。”阿发告诉记者,因为没有什么损失,基本不会有网友举报,而对于营销号来说,它隔一阵就换个“马甲”或把群解散,重复这样的套路,粉丝数就能不断增加。

  【付费的套路】

  付费提升自我,年轻人欣然接受

  “生活节奏很快,很少有时间看书,手里拿着书,眼睛盯着字,一次只能做一件事,而听书却可以兼顾。”28岁的静怡在厦门一家公司做HR Director,经常在福州、泉州、厦门三地跑,听书已有4个年头。

  静怡在微信公众号追罗振宇的“罗辑思维”,今年3月,“罗辑思维”转到了一个叫“得到”的APP上,开启付费听书。“听书让我们这些整天东奔西跑的人,可以挤出时间了解很多不同的事物”,静怡欣然接受了这个转变,“罗胖说,为知识付费,期待转角遇到更好的自己。我也期待”。

  “知识付费”并不是新名词,早期的知识付费包含很多行业,如教育业、出版业及咨询行业等,直到移动端内容及移动支付的普及,才有了我们今天见到的模样。

  11月10日,罗振宇在微博宣布:“《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今早突破20万用户,全世界最大的经济学课堂诞生了!”这是他的“得到”APP运营以来最大的收获,按每年199元的收费,这堂付费听课价值将近4000万。

  付费找到乐趣,老教授多样听书

  泉州人老林,70多岁,曾经是名大学教授,前年得了飞蚊症,视力降得厉害,“那时看到外孙用手机听人念书,觉得有点意思。”老林说,上世纪70年代的青年大都对听书有深刻的记忆,“那时每到节目播出,家家户户都守着收音机,少听一集会难过好几天。”

  在外孙的“传授”下,老林开始接触现代听书。最早听了《罗辑思维》,老林觉得没那么好,“他很喜欢讲一些政治、经济类的东西,如果你已经看清了很多东西,就会觉得都是一些通俗读物的杂糅,很多东西似是而非。”

  老林后来加入了“樊登读书会”付费阅读。“他们每周更新一本书籍的精华解读,讲的也基本上是浓缩书本的内容,没有添加太多个人观点,这点很好。但有时也会发现不对劲。”

  “不对劲”的,是有一期讲到一本叫《谷物大脑》的书,“书中推崇低碳水、高脂肪的饮食,和我们平时的认知不一样。”老林特意买了书,发现作者在书中强调的是“热量限制”,和节目中的说法完全相反。“找些观点独特的书来说没什么问题,关键不能再加上自己的观点,这样会让人产生错觉,破坏了作者的意思。”

  在各种“听书”徜徉许久的老林,最终找到了自己喜欢的风格——听蒋勋细说红楼梦。听同龄人讲故事,他感受到了一种质朴,那不是谁与生俱来的,而是岁月的沉淀。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标签:听书课程|知识焦虑
稿源: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