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福建新闻 >>正文

【十九大时光】福厦高铁,马不停蹄加速度

www.ijjnews.com   福建日报  2017-10-26 09:53
  

  金秋十月,天高云淡,正是施工的好季节。位于闽侯青口的杨梅山隧道施工现场,排水沟初现雏形,中铁十二局的工人们操控着挖掘机、装载机和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设备,忙碌地作业着。

  杨梅山隧道是福厦客运专线(又称福厦高铁)的控制性工程,全长10699米,是福厦高铁全线最长的隧道。自9月30日正式开工以来,福厦高铁沿线几个标段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均已进场,马不停蹄地推进大型临时设施、拌和站、实验室等建设工作。

  根据规划,福厦高铁项目投资估算总额约530亿元,以时速350公里设计建设,将于2022年建成通车。届时,福州与厦门间行程将缩短至1小时以内,运输能力大幅提升。福厦高铁不仅将为我省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运力支撑,同时更加方便群众出行,提升出行品质。

  “党的十九大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了全面部署。我们铁路建设者无不欢欣鼓舞,一定要满怀豪情,鼓足干劲,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业绩!”省铁路建设办公室主任史原增介绍说,“福厦高铁建设标准高、工程复杂程度高,但从可研获批到先期段开工仅用时2个月,从先期段开工到全线工程挂网招标仅用时6个多月,比原计划提前4个月,在全国也属效率较高的项目之一。经多方努力,该项目由中国铁路总公司与我省以5∶5比例共同出资,是铁总在东部地区同类项目中出资最高的一个项目。”

  据了解,福厦高铁是全国铁路第一个以TOD模式推进的试点项目。TOD,即铁路建设与沿线商圈、社区、文化教育及站场开发结合起来,统一规划设计和实施。这个试点,对打造“高铁经济带”“高铁经济片区”,力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铁TOD模式,促进引领其他铁路项目和激活铁路投资效应等至关重要。

  福厦高铁前期工作颇费苦功,省铁办的党员干部们奋战在重点建设项目推进工作一线,争做发展先锋。他们及时了解中国铁路总公司最新政策和审批动态,上下沟通,及时反馈问题,并做好衔接工作。

  福厦高铁项目因建设标准高、时间紧,沿线与既有沿海铁路及众多城市道路、管线等多次交叉,工程条件复杂,安全风险等级高,因此可研审查耗时较长。铁办项目处的党员同志经常与设计人员一起加班加点研究线路方案,同时到沿线现场,及时协调解决车站设置、勘察设计等具体问题。今年春节前后,为了确保达到铁总提出的“初步设计文件总钻探量达到70%以上、可钻探量达90%以上”的要求,省铁办取消春节假期,每天一协调、一调度,相关设区市铁办保障式服务于钻探工作,克服了工人紧缺、机具不足等具体困难,终于在春节后开假前如期完成了钻探任务。

  随着福厦高铁的正式开工建设,沿线站点的土地综合开发也同步推进。10月11日,省政府研究出台《关于支持福厦高铁土地综合开发的九条措施》。据了解,高铁沿线站点的土地综合开发规划和项目开发方案充分考虑铁路站场及相关设施用地布局协调、交通设施无缝衔接、地上地下空间充分利用,统筹提升铁路运输功能和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等,在全国具有示范性。未来,在高铁沿线的福厦泉等站场周边,TOD模式将有效发挥公共交通对城市资源的引流作用。

  这样的加速度,令福建铁路日新月异。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我省铁路建设快速发展:先后开通了厦深铁路、向莆铁路、合福高铁、赣龙扩能铁路等项目,以及几条支线部分段落,铁路营业里程约达3300公里,其中高速、快速铁路1570公里,铁路网密度2.7公里/百平方公里,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形成以福州和厦门为主的北上、南下、西出高快速铁路通道,快速及高速铁路覆盖9个设区市,实现市市通动车,给老百姓带来全新的出行体验;开工了福平铁路、南三龙铁路、衢宁铁路、浦梅铁路建宁至冠豸山段、兴泉铁路、福厦高铁等项目及部分港口支线。

  铁路发展的提速,打造了八闽经济“钢铁动脉”。为进一步促进我省铁路事业发展,省政府日前批复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修编》方案。根据方案,我省的铁路建设将在加强与国家大通道的衔接、进一步做好港口支线与后方通道的衔接、提高铁路网覆盖率、重视中心城市站房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据了解,目前在建铁路建成开通后,全省铁路运营里程将达4683公里,三纵六横铁路网格局基本形成。

  四通八达的铁路网络大大缩短了城市间的距离,不仅方便民众出行和旅游,更把福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连接了起来,促进了铁路沿线人流、物流、资金流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建汇聚,形成加强“一带一路”区域合作的黄金通道。

  (记者 戴艳梅)

标签:十九大时光|福厦高铁
稿源: 福建日报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