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负历史重任 开创复兴伟业——新一届中共中央委员会和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诞生记
精准选人,科学用人——大力创新考察方式方法,把党和人民事业需要的好干部选出来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改进考察工作的理念思路、程序步骤、方式方法,做到考准考实干部、用对用好干部。
如何考准考实?总书记指出,一要深入细致,多渠道、多层次、多侧面了解情况;二要全面辩证,既知人之长、知人之短,也知人长中之短、知人短中之长;三要看事业需要,把事业需要、岗位要求同促进干部成长、调动各方积极性结合起来。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十九大干部考察领导小组和各考察组瞄准精准科学选人用人的目标,积极探索、成功实践了一系列新方法新举措。
——创新考察方式,既深入谈话,又实地察看。
考察的目的是听实话、察实情。考察组聚焦这一目标要求,坚持走群众路线,千方百计改进考察方式。
谈话前做好准备工作,精心设计问题,找准谈话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谈话中不限时间,有的一谈就是两三个小时,有的白天没谈完晚上接着谈;遇到思想上有顾虑的,放下笔记本、关上电脑,营造宽松环境……
作为谈话的补充,考察组十分注重实地考察、拓展延伸,采取明察暗访方式,深入了解人选的真实情况:
打车去城市街区、商铺、公园广场,观市容市貌、听街谈巷议、看重点项目;深入农村、走进贫困户察看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登门听取老同志意见……
大家反映,这次考察谈话从从容容、踏踏实实,考察组问得很细、很实,自己有责任讲真话、讲心里话。
——改进考察材料,从“拍照片”到“录视频”。
考察材料是考察成果的体现,也是考察工作水平的展示。
为达到“表达更精准、内容更具体、语言更平实、特点更鲜明”的要求,各考察组纷纷拿出了“绣花”功夫。
有的抓住人选关键信息、个性化特征,准确概括其特点,着力刻画其形象;有的用事实说话,干部的德才表现更加真实具体,有血有肉。
听取考察组汇报时,有的领导同志评价道:“画得像、画得准,看了考察材料如见其人。”
——强化分析研判,透过现象看本质。
党中央明确提出,十九届“两委”人选考察工作要注重观察干部的综合表现,既看业务发展,又看党建工作;既看工作结果,又看主观努力;既看现实情况,又看发展趋势;既看领导班子整体,又看干部个人表现;注重在比较中识别干部,从政治素质、工作经历、专业素养、道德品行以及整个班子的相容性和匹配度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各考察组坚持“交换、比较、反复”,深入分析研判,对干部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在对一名人选进行考察时,有同志觉得这名干部工作经历丰富,特点不好把握。经过集体分析,考察组认为,这名干部任市委书记时注重抓农村脱贫、农民增收;任政府副职后,仍然盯住脱贫攻坚,接着原来的思路干,而且干出了成效,说明他有韧劲,有“钉钉子”精神。
对一名考察对象,考察组听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本着对干部负责的原则,考察组一方面多方求证,一方面多次研究,逐渐对其有了更形象更直观更深入的认识,弄清了一些同志对他有不同看法的原因,得出了这名干部存在的是工作方法问题而非原则问题的结论。
这次考察工作既是对党内政治生态的一次检验,也是对全体党员纪律意识、规矩意识的一次历练。
鉴于此前发生的辽宁等地拉票贿选、破坏选举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十九届“两委”人选考察工作,要以最坚决态度、最果断措施,确保风清气正,推动形成良好政治生态。
各考察组严格执行中央各项纪律要求,建立健全制度,让“规矩无所不贯”;坚决克服抹不开情面的心态,严肃处理那些打“擦边球”、穿“隐身衣”、搞“变脸术”等形形色色的违规违纪违法行为。
千挑万选,千锤百炼。
经过精准科学的深入考察、比较择优,十九大干部考察领导小组研究提出了十九届“两委”人选遴选对象。2017年9月2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统筹考虑,研究提出“两委”候选人预备人选建议名单。9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两委”候选人预备人选建议名单,并决定提交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
- 人民日报社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2017/10/24
- 高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巡礼2017/10/24
- 【十九大回声|网民说】中国的自信从何而来?2017/10/24
-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2017/10/24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